浅析罗聘画作中的鬼与佛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40680395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罗聘画作中的鬼与佛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浅析罗聘画作中的鬼与佛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浅析罗聘画作中的鬼与佛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浅析罗聘画作中的鬼与佛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浅析罗聘画作中的鬼与佛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罗聘画作中的鬼与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罗聘画作中的鬼与佛(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淮北师范大学2011届学士学位论文浅析罗聘画作中的鬼与佛学院、专业 美术学院、美术学(师范)研究 方向 美 术 史 论 学生 姓名 梁 湃 学 号 20080601026 指导老师姓名 池 海 营 指导老师职称 讲 师 2012年04月13日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我恪守学术道德,崇尚严谨学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明确注明和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及成果的内容。论文为本人亲自撰写,我对所写的内容负责,并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2、 年 月 日 目 录摘要 1引言 2一、中国绘画中的鬼神形象2(二)鬼神题材绘画的历史渊源 2(二)罗聘的师承 3二、罗聘绘画作品中的鬼与佛 3(一)罗聘生平概述 3(二)罗聘关于画鬼的作品51、醉钟馗图52、山鬼图53、鬼趣图6(三) 罗聘关于画佛的作品 61、无量寿佛 82、佛像画83、重宁寺壁画 84、药根和尚像95、看花古佛像96、作品总结9结语10参考文献10参考目录10致谢 10浅析罗聘画作中的鬼与佛梁湃(美术学院2008级美术学专业 指导老师:池海营)摘要罗聘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扬州八怪”中一位杰出的画家。本文以罗聘的佛像画、佛像壁画和鬼趣图等为研究对象,在这个前人未涉及的课题中

3、,诗文以及评论家进行梳理,归类,从中甄别出零散的阐述来对本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同时紧扣其作品,把鬼与佛置于当时特定的文化语境中,探寻罗聘绘画背后蕴含的现实意义及对艺术构成的影响。关键词 罗聘;佛像壁画;重宁寺壁画;鬼趣图Abstract Budda in Luo Pin,s paintings.Pin was a very remarkable painter as one of the English Ectcentric painters of yangzhou who were famous ever since the later perid of chinese feudal soci

4、ety.This paper mainly studeies on the Buddha paintings,Bbuddhist murals and Ghost odd photos in Pin ,s paintings which is studied of the very frist time.This paper classifies the scatte red poems,critics and other descriptions other scholars mad before and concludes closely to the workes the realist

5、ic significance and the influnce Luo Pin,s paintings made to modern art by putting the ghost envionment of that time.Key Works Lou Pin Buddhist murals Heavy temple murals Ghost odd photos引言每一幅艺术作品总是隐含着一定的思想,观念或者象征某种特殊的意义。中国画中的关于佛的画作和关于鬼题材的画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会呈现出不同的技法和形态,具有历史的相对独立性。不同艺术的鬼题材的图画和佛像画都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之

6、上有所创新而具有新的时代性和艺术生命力。这不仅仅和画家有关,也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密不可分。因此,研究罗聘艺术作品中的鬼与佛的形成演变及所表达的内涵,对艺术史中的神佛鬼魅进行更深入的解读是很有价值的。罗聘画作中的鬼趣图是中国式讽刺幽默漫画的开端,在漫画史上是非常有名。他对后来人们关于鬼的创作具有引导作用。其关于佛像的画作在丹东市的扬州具有极高的评价。乾隆四十九年由盐商出资修缮的重宁寺,其壁画是罗聘的代表作。在当地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根据罗聘的绘画经历和社会环境,分析其流传下来的关于鬼与佛的作品,来研究其为何在前期大胆画鬼图,而在他的晚年却不再画让他名声大噪的鬼趣图,而虔诚信佛,临摹并

7、写生了大量的佛像作品。这一由画鬼道画佛的绘画转化原因何在?把鬼与佛置于当时特定的文化语境中去探寻罗聘绘画背后蕴含的现实意义及其艺术构成的影响。一、中国绘画中的鬼神形象(一)鬼神题材的绘画历史渊源画鬼与佛的历史源远流长,目前,较早的清晰描绘鬼佛形象的应该是敦煌。与宗教联系紧密的敦煌壁画,其中具体的展示了鬼佛的模样。四天王册壁画是绘于唐昭宗大顺元年(890),四天王是佛像的代表,其分别掌管的恶鬼、饿鬼、飞鬼、热病鬼等是鬼怪的代表。其在唐玄宗时期,李隆基曾命吴道子绘钟馗像。而后,钟馗成为历代画家反复临摹绘画的题材。南宋龚开的中山出游图,是钟馗题材的代表作。其画作中的钟馗十分严谨。造型是一个正直的清官

8、模样,然而随从的大小鬼则怪模怪样,似人非人。形象怪态百出。后来的元末王蒙,明代文徽明,清扬州八怪中的黄慎也都有画过钟馗像,这无疑对后来罗聘的绘画产生一定的影响。(二)罗聘的师承罗聘年少时,有临摹前人画作的环境和条件。其叔叔的好友杭世骏与二马关系密切。罗聘可以通过杭世骏参观二马收藏的历代书画。对于二马的收藏,广陵诗事中这样记载:“每逢午日,堂斋轩室皆是钟馗,无一同者。其画手亦明以前人,无本朝手笔,可谓巨观。”可想而知,这些钟馗作品定能大大提高罗聘的眼界和修养。乾隆二十二年(1757)二十四岁拜师金农。花之寺僧罗聘传中曾提到,金农收下罗聘时是非常高兴的,因为二人有共同的爱好,崇佛。追随金农时,先学

9、画梅,继而画佛画竹。金农的肖像、佛像画,画法古拙奇异,造型夸张,变形。不数年,罗聘尽收金农的艺术真传,吸收了他作品中的奇妙朴拙,并自成风格,所作佛像奇而不诡。同时,金农对罗聘的画鬼也是有一定影响的。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八月十一日作杂画册一组,其中的一幅画山魅林憩图便是关于鬼题材的作品。“在这幅鬼图上金农提到:宋龚开善画鬼,余亦戏笔为之,落叶如雨,乃有此山魈林魅耶,悠悠行路之人,不特受其所惑也,观者可以之警矣。”1 【第186页标号】除了师承金农外,还广泛的吸收古今中外的绘画之长。大量临摹关于鬼与佛的作品。罗聘还像宗教水陆画学习,特别是以画鬼出名。继承了龚开等人的画鬼传统,所作鬼趣图就是其

10、代表作。鬼趣图的构思独特,奇妙的变形形象,还有“墨戏”的手法,此作品呈现出罗聘的画作既能继承师法,又不拘泥师法,“另一方面,罗聘得以见到更多的藏画,极大的开拓了他的视野,这一时期,他经常性的摹写其他名家的作品,多为宋元名人之作。还有名人文徽明和陈老莲、清人石涛和北京的王石谷。不同于扬州时期追随于金农风格或者说扬州八怪趣味的他,他的技法得到了更全面的提升,并且更偏向翁方纲所追求的金石之味。此外,他还接触到西方的绘画”2由此语段可知道,在后来的作品中,有些西方素描的影子,其中鬼趣图的一幅带有骨骼,头颅,运用西方的解剖,更接近写实。二、 罗聘绘画作品中的鬼与佛(一)罗聘生平概述罗聘(17331799

11、)汉族,祖籍安徽歙县。其先辈迁居江苏甘泉(今扬州)。罗聘是扬州八怪中最年轻的清代画家。字遯夫,号两峰,别号花之寺僧,依云道人。金牛山人,蓼州渔父。一生未做官,好游历。喜爱佛学。精于鉴赏。由吴锡麒有正位斋骈体文卷二十三罗两峰墓志铭:君生于雍正十一月正月初七(人日),殆于嘉庆四年七月初三子时。而知罗聘生于1733年,卒于1799年。正月初七是人日,罗氏日后有“人日生人亦可怜”起句诗,其中有“谁说早孤刚及岁,自嗟抱恨到终天”,可知其父亲在他周岁时便死去了,又说“床头那有雌雄铁,市上空多子母钱”,又可知其母亲也是很早就没有了。由此我们推知,罗聘的童年是孤苦的。为了掌握谋求衣食的本领,罗聘走的是最捷径的

12、“读书就业”路卖字画,更主要是画。二十一岁时,娶了一位贤淑女子为妻,方白莲名名婉仪。出身名门,下嫁孤儿罗聘。方家世代官宦,她的祖父和父亲都是通过读书而做官的。但父亲的官职不大,家境不怎么殷实,而罗聘家境更是惨淡,能娶方婉仪为妻,是方家凭志趣择婿的结果。罗方二人同官宦门第,同擅丹青,琴瑟和谐,惹人羡慕。现存瓜果杂册是罗氏早年作品,其中有罗氏自度曲一首,词云:采菱港口少风波,两头纤纤同唱歌。吴娘出嫁,新妇双娥。斜阳未落,忽飞晚雨,归也迟迟,悄无人影,想瓜皮小艇,去不多时。此词让我们体味到了香叶草堂年少夫妻恩爱感情起伏。二人育有三男一女,但长子夭亡。就此仍有三个孩子需要抚养。罗聘在生存、发展和艺术需

13、要精进的境况下,选择求教西方寺。乾隆二十二年,二十四岁拜师金农。金农患病期间,罗聘一直陪伴,尽心服侍。金农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在扬州谢世,享年77岁。罗聘帮助料理丧事,并护送老师的灵柩归葬浙江临平。可见,二人师生之谊超过父子之情。罗聘三上京城,奔走于长安卿相之门。首次上京与英廉等人成为挚友,以至于后期罗聘在京城的发展,都离不开英廉对其的推崇和引荐。罗聘曾大量绘画佛像,曾亲书重宁寺壁画。乾隆四十四年(1779),第二次进京。临行前,方白莲正卧病在床。白莲从枕边抽出诗稿给丈夫,“自知死是人间事,多是秋风摇落时”作诀别诗。罗聘离家时起诗“出门落泪岂无情,君病空床我远征。默默两心谁会得,明知见面是他生。”妻子为了顾及罗聘的前程,全家的生计,权衡得失,支持与理解丈夫,劝其远行。端午节的后一天,罗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