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力》教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40470794 上传时间:2024-02-17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35.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奇的力》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神奇的力》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神奇的力》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神奇的力》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神奇的力》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奇的力》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奇的力》教案(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神奇的力教案 神奇的力教案1一、活动目标1、幼儿通过各种操作活动和游戏,初步感受物体的运动与力的关系。2、在游戏中探索用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3、启发幼儿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幼儿注意观察周围物体运动的现象,探索其原因。二、活动准备皮球、毽子、纸、橡皮筋、小汽车、沙包、飞盘、绒球、绳子若干,录音机一台。三、活动过程1、激发兴趣,导入主题活动。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位看不见朋友。你们猜猜是谁呀?(感到神奇,萌发欲望)师:老师很喜欢小朋友,我想抱抱小朋友。为什么老师能抱起小朋友呢?(引入主题:老师抱起一位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与“力”交个朋友,好吗?2、引导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感知物体的运动需要力。

2、(1)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好玩的东西。请你先想一想,怎么使这些物体动起来呢?然后再请小朋友来玩一玩,玩过之后,告诉大家,你是怎能么玩的?(教师参与游戏活动中)(2)(集体把玩具放在桌上)师:咦,这些玩具放在这儿怎么不动了呢?(3)教师边操作边讲解: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物体受了力的作用才会运动。3、通过幼儿的再次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师:我们的小朋友真能干,知道了物体受了力的作用才会运动。但刚刚老师还发现有的小朋友拍的皮球比较高,扔的沙包比较远,推的小汽车也比较远。而有的小朋友拍的皮球低,扔的沙包、推的小汽车近。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我们现在再来玩一玩这些玩具,想一想什么

3、时候物体跳得高、远、速度快,什么时候物体跳得低、近、速度慢。提醒幼儿用一种物体作比较。4、总结今天我们找到了一位看不见的朋友,它的名字叫“力”。“力”能使物体动起来。一般来说在一定条件下,用力大,物体动得快;用力小,物体动得慢;哪个方向用力,物体就向发个方向运动。“力”真神奇,真是“神奇的力”。四、活动延伸观看天空飘动的国旗与手里拿着不动的旗子作比较,启发幼儿提出:国旗为什么会在天空飘动?神奇的力教案2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发现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各种物体在空中会自由下落。2、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不同物体下落速度不同是与物体重力和空气浮力有关。3、尝试改变物体下落的速度,发挥幼儿的

4、创造性,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活动准备:操作材料:各种糖纸、羽毛、报纸、雪花片、球、小沙包、手绢、纸杯辅助材料:剪刀、透明胶、夹子、双面胶、泥工、彩带。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感知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东西,请你们来玩一玩,把这些玩具往上扔,看看你会发现什么。”(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个别指导。(3)你刚才扔的是什么东西?你扔这些东西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它落下来的.速度是什么样的?2、再一次抛接物体,发现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1)启发幼儿任意选两样玩具同时抛接,发现物体下落速度不同。(2)引导幼儿两两相伴,同时抛接物体,发现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3、启发幼儿探

5、索改变物体下落速度的方法。(1)师出示两张相同的纸,启发幼儿能让我们以不同的速度落下来。(2)幼儿尝试探索:如将纸折成飞机就扔得高些,落下来也快些。夹子夹住羽毛使羽毛落得快。4、为什么物体都会往下落?师:“扔上去的物体为什么会落下来呢?”(是由于地球的引力。)5、小结:今天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知道物体由于地球的引力扔上去以后都会下落。轻而大的物体扔不高,落下来也慢;重而小的物体扔的高,落下来也快,通过改变,也会改变它的速度。6、组织幼儿观看人在太空中的录象。7、活动延伸: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继续感知。活动评析:教师能关注幼儿的兴趣爱好,根据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来制定活动主题,在活动中,教师按循

6、序渐进的原则,设置了三个操作活动,让幼儿从最初的玩到有目的的玩,再到探索的发现,环环相扣,来让幼儿感知物体的下落与地心的引力、物体的重量和空气的浮力有关;通过尝试改变物体下落的速度,发挥幼儿创造性,培养幼儿动手能力。活动建议:1、教师的教育随机性有待进一步加强。2、教师的示范操作需要尊重客观现实。神奇的力教案3活动目标1、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幼儿探究摩擦力的兴趣。2、发展幼儿思维,能尝试用多种办法改变摩擦力的大小。3、引导幼儿了解摩擦力,感知不同材料对摩擦力产生的影响。活动准备1、课件:图片陀螺2、玻璃球、干枣、斜面、轮胎、麻绳、带拉链的衣服、蜡烛、饮料瓶、毛巾。活动过程一、导入1、感知摩擦力的

7、存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请部分幼儿演示拔河比赛2、请小朋友说一说,手抓住绳子后有什么感觉。教师:会感觉到一种阻碍我们的手和绳子摩擦的力,这叫做摩擦力。二、展开1、教师:摩擦力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它还有一个古怪的脾气,就是有时候大,有时候小。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研究一下这个古怪的摩擦力呀?2、实验:摩擦力通过实验了解摩擦力,感知不同材料对摩擦力产生的影响。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1)让陀螺在光滑的木板和铺有绒布的木板上转动,比较那个陀螺会最先停下来。提问:哪个陀螺会最先停下来,为什么?:铺有绒布的木板上的陀螺会最先停下来,因为绒布很粗糙,摩擦力大;

8、光滑的木板因为表面光滑,摩擦力小,所以陀螺转动的时间长。(2)夹玻璃球和夹枣比赛。引导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将装在瓶子里的玻璃球和装在瓶子里的枣夹出放在盘子里,看看哪一组最先夹完。提问:这次你有什么发现,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系,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3、动脑筋想办法,如何减小和增大摩擦力。摩擦力有时大,有时小,有时候会帮助我们,有时候又会给我们制造麻烦,现在请小朋友开动脑筋,让摩擦力帮助我们做好事。(1)衣服上的拉链拉不开怎么办?(让幼儿尝试用蜡烛减少摩擦力解决问题。)(2)饮料瓶的瓶盖打不开真么办?(让幼儿尝试用毛巾包住

9、瓶盖增大摩擦力解决问题。)4、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大:鞋子和轮胎的花纹、跑道、钉子鞋等。减小:润滑油、磁悬浮列车等。:原来,摩擦力是可以增大或减小的,我们小朋友要动脑筋让它们帮助我们。三、结束幼儿自由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摩擦力。神奇的力教案4活动要求1、幼儿通过各种操作活动和,初步感受物体的运动与力的关系。2、在中探索用力的大小、方向与物体运动的关系。3、启发幼儿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幼儿注意观察周围物体运动的现象,探索其原因。教案过程皮球、毽子、沙畅销书、橡皮筋、小汽车、铅球、绒球、纸做的老鼠若干个,录音柚台。教案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活动1、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位看见不朋友。(

10、感到神奇,萌发欲望)2、师:老师很喜欢小朋友,我想抱抱小朋友。为什么老师能抱起小朋友呢?(引入主题:老师抱起一位小朋友)3、禽天我们一起与“力”交个朋友,好吗?二、引导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感知物体的运动需要力1、师:今天老师在小朋友的椅子下准备了好多玩的东西。(从椅子下拿出各种玩具)说一说是什么?我们给这些玩具取一个很好听的大名字叫物体。(举例教室里的桌子、柜子都叫物体)怎么使这些物体动起来呢?现在请小朋友来玩一玩,玩过之后,告诉大家,你是怎能么玩的?(教师参与活动中)2、幼儿自由发言:我用手拍皮球,我用手扔沙包,我用手推小汽车我用手转球(指导幼儿注意词的运用)3、(集体把玩具放在桌上)师:咦,

11、这些玩具放在这儿怎么不动了呢?(因为只有手用力了或脚用力了,玩具才会动)4、教师边操作边讲解: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物体受了力的作用才会运动。三、通过幼儿的再次操作规程活动,引导幼儿发现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1、师:小朋友,现在老师与你们一起来玩一玩,不过你要体验一下,轻轻地用力它会怎么样,用力很大它又会怎么样?玩过之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教师参与幼儿的活动,结合指导幼儿用正确的语言表达)2、幼儿操作后自由发言:在我们用力大的时候,物体就抛得高,滚得远,动得快;在我们用力小的时候,物体就抛得低,滚不远,动得慢四、到室外做“打老鼠”等,让幼儿感受、发现用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关系1、几只老鼠四散

12、逃窜。(纸做的老鼠分散的场的四方)2、幼儿用沙袋投向逃跑的老鼠。谈谈你是打哪边的老鼠,想一想你投的沙袋为什么会向那边动?3、幼儿自由玩各种玩具,使这些玩具向不同方向运动。小结:我们向哪个方向用力,物体就向哪个方向运动。五、总结今天我们找到了一位看不见的朋友,它的名字叫“力”。“力”能使物体动起来。一般来说在一定条件下,用力大,物体动得快;用力小,物体动得慢;哪个方向用力,物体就向发个方向运动。“力”真神奇,真是“神奇的力”。六、活动延伸1、引导幼儿观察运动的物体,启发幼儿提出问题。(1)观看天空飘动的国旗。(2)与手里拿着不动的旗子作比较,启发幼儿提出:国旗为什么会在天空飘动?2、激发幼儿课后

13、、回家。随时随地观察周围物体怎么会从不动到动的。例如:壶里的水原来不动,烧开后水为什么会在壶里翻滚?电风记为什么会转动?小朋友,除了藏在我们身上的力能使物体运动以外,“力”还藏在哪里呢?【活动设计意图】要使大班幼儿领会看不见、摸不着的“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如果不改变过去传统的“灌输”办法,幼儿是难以接受的,还可能扼钉学习兴趣。这份设计是想让幼儿参与各种操作活动和开展有目的的活动:去尝试感受、探索、发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使幼儿变被动学习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萌发爱科学的积极情感。设计的“活动延伸”,意欲将正规科学活动与非正规科学活动有机结合;正规科学活动就起了指导作用,非正规科学活动就

14、起了巩固发展作用。神奇的力教案5活动目标:1、幼儿通过各种操作活动和游戏,回忆、联想、感知各种各样的力,及其力的作用。2、在游戏中探索用力的大小、方向与物体运动的关系。3、启发幼儿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幼儿注意观察周围物体运动的现象,喜欢进行探索活动。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活动准备:物质:皮球、毽子、沙袋、橡皮筋、小汽车、铅球、小鼓、响板、口琴、铃鼓、棒球、米两袋、净水两桶、推小车、各种辅助材料。经验:幼儿知道常做的事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活动,引导幼儿讲述生活经验。1、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位看不见朋友。他的名字叫力,你们知道在我们平时生活里哪些地方需要用力呢?原来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力的存在,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用力。2、今天我们一起与力交个朋友,好吗?二、引导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感知物体的运动需要力1、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好玩的东西。我们给这些玩具取一个很好听的大名字叫物体。(举例教室里的桌子、柜子都叫物体)怎样使这些物体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