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重庆市初中数学竞赛决赛初二年级试题(A) 0 (B) 1 (C)— 1(D) 2004(时间120分钟 满分140分)、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 .使分式2凶一3 没有意义的X的取值是( )x —x —6(A) — 3 ( B)— 2 ( C) 3 或一2 ( D)± 32 .设m= x • | x -1|,则m的最小值是( )(A) 0 ( B) 1 (C)— 1 ( D) 23 .如图,直线 MN 和 EF 相交于点 O, / EON=60 ° , AO=2m , / AOE=20 °点A关于EF的对称点是B ,点B关于MN的对称点是 C,则AC的距离为((A) 2m ( B) , 3 m (C) 2、. 3 m (D) 2、2 m4 .已知 1 x x .如图梯形 ABCD 中,AD // BC , EF 为中位线,Saabd : Sabcd=3 : 7, 贝V S梯形aefd : S梯形ebcf= . x^ 0,则 1 • X • X2 • X3 …'X2004 的值为( )5 .估计• -.17大小的范围,正确的是( )(A) 7.2<、.11 J7 <7.3(B) 7.3<、、11 ,17 <7.4(C) 7.4< • 11 、17 <7.5(D) 7.5<、11 17 <7.66 .如图A、B、C是固定在桌面上的三根立柱,其中 A柱上穿有三个大小不同的圆片,下面的直径总比上面的大.现想将这三个圆片 移动到B柱上,要求是每次只能移动一片 (叫移动一次),被移动的圆 片只能放入A、B、C三个柱之一且较大的圆片不能叠在小片的上面, 那么完成这件事情至少要移动圆片的次数是( )(A) 6 ( B) 7 ( C) 8 (D) 97.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纸盒, 在其中的三个面上各画一条线段构成 △ ABC,且A、B、C分别是各棱上的中点.现将纸盒剪开展成平面,则不可能的展开图是((B) (C) (D)、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42 分)1.分解因式: x2 —2x—2y2 +4y—xy = .23 •已知 x2 —3x +1 =0U — 的值为 x +x +1)正方形? 答案 5•如图A是一个面积为a的正三角形,现将它作如下变换:取三角形各边的三等分点向形外作没有底边的等边三角形,这样得到一个六角星(如图 B);继续对六角星各边施行相同的变换,得到“雪花形”(如图C).则雪花形的面积为 •1 小6 •已知 Xi =2 , Xn+ =1 — ( n=1 ,2 ,3, ),则 X2004 = 10 11 1 00 12 25 5 4 2 00 5 10 14 16 1661 61 56 46 32 16 0* * * * * * *Xn7 •右图是由数字组成的三角形,除最顶端的 1以外,以下出现的数字都有定的规律•根据它的规律,则最下排数字 x的值是 •三、解答题:(共56分)1 • (16分)某商场对顾客购物实行优惠,规定: (1) 一次购物不超过 100元不优惠;(2) 一次购物超过100元但不超过300元,按标价的九折优惠;(3)一次超过300元的,300元内的部分按(2)优惠,超 过300元的部分按八折优惠.老王第一次去购物享受了九折优惠,第二次去购物享受了八折优惠。
商场告 诉他:如果他一次性购买同样多的商品还可少花 19元;如果商品不打折,他将比现在多花 67元钱问老王第一次购物、第二次购物实际各支付了多少钱?2• (20 分)如图,△ ABC 中,/ C=90°,Z CAD=30 ° , AC=BC=AD 求证:BD=CD •3 • (20分)讨论一道开放性试题,老师要求同组每个同学至少要和三个同学交换意见•某学习小组共有11位同学,讨论完成后有两位同学说自己和 4个同学交换了意见. 请证明至少还有一位同学也至少和 4个同学交换了意见.参考答案和评分意见一、 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2分)CBCB、CBB二、 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1. (x _2y)(x y -2); 2. 2 : 3; 3. ; 4. 55;85. 2 ; 6. -1; 7. 178.三、解答题:1 .解:设老王第一次购物的标价为x元,实际支付 0.9x元,第二次购物的标价为 y元,实际支付300 0.9 (y -300) 0.8元. ( 4 分)依题意,得[0.9x (y_|300) 0.8 300 0.9] -[300 0.9 (x y -300) 0.8] =19……①(x y) _[0.9x (y 一300) 0.8 300 0.9] =67 ②……( 8分)由①得,0.1x =19 ,••• x = 190 (元) ( 12 分)由②得,0.1x 0.2y =97 ,将x代入,得 y=390 (元)故,第一次支付 0.9X 190=171 (元),第二次支付 270+(390 — 300) X 0.8=342 (元)答:老王第一次支付了 171 (元),第二次支付了 342 (元) ( 16分)2 .证法一:如图,过 C作CE丄AD于E,过D作DE丄BC于F. ( 4分)1vZ CAD=30 ° ,•/ ACE=60 °,且 CE= AC ( 8 分)2 ,•/ AC=AD , Z CAD=30 ° ,•/ ACD=75 ° ,• Z FCD=90 ° —Z ACD=15 ° ,Z ECD= Z ACD —Z ACE=15 ° ……(12 分)1 1• CF=CE= AC= BC ,• CF=BF . ( 16 分)2 2• Rt△ CDF 也 Rt△ BDF ,• BD=CD . ( 20 分)证法二:如图,作△ AEB,使AEBC为正方形,连结 ED . ( 4分)vZ BAD=45 ° —Z CAD=45 ° — 30° =15 ° ,• Z EAD= Z EAB+ Z BAD=60 ° , ( 8 分)又 AD=AC=AE ,•△ ADE是等边三角形, ( 12分)• ED=AD=AC=EB ,• Z DEB=90 ° —Z AED=30 ° ( 16 分)• △ ACD ◎△ EBD ,• CD=BD . ( 20 分)3 •证明:因为甲、乙二人相互讨论一次,每人都说自己讨论了一次,统计时,就被算作了两次. ( 4 分)11个人,如果每人刚好只讨论了 3次,总次数将是11 X 3=33次,由于其中有两人是讨论的 4次,则总次数是:33+2=35次. ( 8分)根据前面的分析,对每一次讨论都有两人报数,故总次数应该是 2的倍数, (12分)所以,总次数 35 35+仁36 • ( 16分)即总次数至少是 36次,故,一定至少还有一人是讨论的 4次. ( 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