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液压类设备安装调试验收标准

汽***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30KB
约18页
文档ID:439776588
液压类设备安装调试验收标准_第1页
1/18

液压类设备安装、调试、验收标准第一章 一般规定第1.0.1条 锻压设备的基础垫铁和地脚螺栓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基础 家标准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和锻压设备的安装施工要求二、对冲击和振动较大的锻压设备与其底座或垫铁相接触的基础表面应铲平或磨平不得采用灰浆抹平三、垫铁的规格数量和放置的位置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当设备技术文件无规定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四、中小型锻压设备的垫铁可选用减振座代替第1.0.2条 锻压设备在进行几何尺寸精度检验前应采用水平仪在本规范各章规定的位置上进行检验其纵向和横向左右前后的安装水平不应大于 0.20/1000第1.0.3条 锻压设备组装前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清洗和检查:一、对设备的外表面、组装结合面、滑动面、各种管道、油箱和压力容器进行清洗,出厂时已装配好的组合件,不应拆卸清洗;清洗方法及其清洁度的检查,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有关规定执行二、设备的外表应无碰损、锈蚀和变形现象;需要装配的零、部件应检查其基本尺寸和配合公差三、压力容器、液压系统、润滑系统,经清洗洁净和组装后,应按有关规定进行严密性试验,并不得有渗漏现象。

第1.0.4条 锻压设备的组装应符合下列要求:一、设备的清洁度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二、装配的工艺规程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三、重要固定接合面应紧密结合;紧固后应采用0.05mm 塞尺检查,只许局部塞入,塞入的深度不应大于宽度的20%,其塞入部分的累计移动长度不应大于可检长度的10%锻压设备的下列部位,宜为重要固定接合面:1.立柱台肩与工作台2.立柱调节螺母锁紧螺母与上横梁和工作台面3.液压缸法兰台肩与上横梁或机身梁4.活柱塞台肩与滑块5.机身与导轨或滑块与镶条6.组合式框架机身的横梁与支柱7.工作台板与工作台或与横四、应测量滑块(活动横梁)与导轨间(出厂时原有)的间隙值或现场组装的实际间隙值,并记录备查五、液压、润滑、冷却、空气系统的管路、管接头、法兰及其他固定与活动连接的密封处,均应连结可靠,密封良好;不得有介质向外渗漏和互相混第1.0.5条 锻压设备在施工中和施工完毕后应按本规范有关章节的规定,检验与安装有关的几何精度其检验的机具应符合锻压机械精度检验通则的有关规定第1.0.6条 锻压设备安装施工完毕后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第七章和本规范各章试运转的规定进行试运转合格后方可办理工程验收第二章 液压系统第2.0.1条 本章适用于与压机类设备配套的管路泵站操纵控制及其附属设备。

第2.0.2条 高压系统管路的管子、管路附件和密封材料的材质,应符合设计和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并应具有产品合格证明书第2.0.3条 液压管路敷设前应先进行局部预装第2.0.4条 钢管弯制一般应符合下列要求:一、钢管的最小弯曲半径图应符合表2-1的规定:Dw表2-1管子类别弯管制作方式最小弯曲半径备注中低压钢管热弯3.5 Dw冷弯4.0 Dw压制1.0 Dw热推弯1.5 DwDg≤250㎜1.0 Dw焊制Dg>250㎜0.75 Dw焊制高压钢管冷、热弯5.0 Dw压制1.5 Dw有色金属管冷、热弯3.5 Dw注: Dg --公称直径;Dw ---外径二、弯管不得有皱纹、裂纹、分层等缺陷,其弯管壁厚不应小于设计壁厚其减薄率:高压管不应大于10%,中低压管不应大于15%,弯曲处管子的圆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0.4-2的规定:弯管类别高压管中低压管铜铝管铜合金、铝合金管铅管圆度允许偏差 外径(%)589810第2.0.5条 管道焊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第2.0.6条 管路的酸洗及清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第六章的规定。

第2.0.7条 管路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弯头和接头数量宜减少,法兰接头应设置在便于拆卸的地方;管路布置应整齐美观,其标高和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二、管子支架可按《管路附件》JB/ZQ4515-451886选用,支架应在管子找正后再固定在预埋件上或进行基础灌浆,并不得使管路产生内应力管夹可按《管路附件》JB/ZQ4492-4514-86选用,管夹间的距离宜符合表3.0.7的规定管夹与管子配合应良好,并不得与管子焊接,不得损伤管子焊接或铸造的管夹与管子之间应垫胶皮垫或木垫三、管路的法兰和各种管接头的连接方法、密封方法和密封材料均应符合设计的要求,不得自行改变和互相代替使用第2.0.8条 软管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一、软管仅可用于设备的可动元件之间便于替换的更换处和抑制机械振动或噪声的传递处二、敷设软管应防止敷设中产生严重弯曲或弯形,其长度应尽量短三、软管易被磨损处应加保护措施;当软管损坏会引起危险处应加屏蔽保护第2.0.9条 液压系统管路和通道、铸造型芯孔、钻孔等,在组装前应清洗洁净,组装后还应进行吹洗、冲洗和循环冲洗,并应达到规定的清洁程度第2.0.10条 液压系统管路敷设后应进行液压试验,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将洁净的液压油充入管路。

二、所用压力表的精度不应低于1.5级,其量程应为试验压力的1.5~2倍,关键部位应使用两只及以上经校验合格的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三、当额定压力小于19.6MPa时,试验压力应为额定压力的1.5倍;当额定压力大于或等于19.6MPa时,试验压力应为额定压力的1.25倍试验时应逐步升压,达到规定的试验压力并保持压力1分钟后,再将压力降到额定压力,并保持压力10分钟,管路及接头处不得有渗漏现象第2.0.11条 高压泵等辅助设备的安装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第2.0.12条高低压蓄能器(储气罐)、缓冲器和油箱等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应去除容器内的铁屑、泥砂等污物,用面粉和好的面团将油箱彻底清洗干净二、对重点控制的高低压蓄能器(储气罐)、缓冲器和油箱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1/1000,铅垂度偏差不应大于1/1000三、当压力容器存放时间超过保修期或有异常的缺陷时,安装前应进行压力试验试验时,当额定压力小于19.6MPa时,试验压力应为额定压力的1.5倍;当额定压力大于或等于19.6MPa时,试验压力应为额定压力的1.25倍试验时应逐步升压,达到规定的试验压力并保持压力1分钟后,再将压力降到额定压力,并保持压力10分钟,并不得有渗漏和永久变形等现象。

四、非压力容器安装前应进行渗漏试验不得有渗漏现象第2.0.13条 液压元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液压泵、液压马达和液压缸的进油管路和滤油器,不得吸入空气,并不应有聚集空气的死角二、各种阀件均应彻底清洗洁净,并应经单独试验符合规定后,方许进行安装其中安全阀(包括做安全阀用的溢流阀)的开启压力不应大于额定压力的1.1倍;工作应灵敏、可靠;经调试合格后,应加以铅封保压阀(以单向阀和液压系统密封性保压)的保压性能试验,应符合表2-2的规定:保压阀的保压性能试验 表2-2额定压力(MPa)公称力(kN)保压10分钟时的压降(MPa)备注≤19.6≤1000≤3.431000~2500≤2.45>2500≤1.96>19.6≤1000≤3.921000~2500≤2.94>2500≤2.45第2.0.14条 管路的涂色应符合技术协议和相关标准的规定 第三章 液压机第一节 一般要求第3.1.1条 本章适用于锻造液压机、注塑液压机、双动拉伸液压机、四柱式、框架式和下拉式锻造液压机的安装第3.1.2条 组装以立柱机座作为支承的液压机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机座纵向和横向安装水平,在机座与立柱的接合面上测量其偏差均不应大于0.10/1000,两块机座的相对标高差不应大于0.5mm。

二、相邻2个立柱机座,中心距偏差不应大于±0.5mm,4个立柱孔对角中心距相对偏差不应大于0.7mm第3.1.3条 组装下横梁或工作台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液压机下横梁上平面或工作台的纵向和横向安装水平,其偏差均不应大于0.20/1000二、下横梁的纵向和横向的安装水平,应在下列位置上测量:1、下横梁直接放在基础上的液压机,将水平仪放在下横梁上平面上测量(图3.1.3-1)图3.1.3-1检验直接放在基础上的下横梁的安装水平2、下横梁由螺母支承的液压机,将水平仪放在下横梁上平面上测量(图5.2.3-2)3、下横梁放在机座上的液压机,将水平仪放在下横梁上平面上测量(图5.2.3-3)4、单臂液压机将水平仪放在工作台面上测量(图5.2.3-4)5、框架式和下拉式的液压机将水平仪放在固定梁上平面上测量(图5.2.3-5和图5.2.3-6)图3.1.3-2检验由立柱螺母支承的下横梁的安装水平图3.1.3-3检验放在机座上的下横梁的安装水平三、组合式下横梁接缝处上平面的高低差,不应大于0.5mm;定位凸台、定位的键和键槽与梁的接触应均匀四、下横梁两端辅梁上平面的安装水平,纵向和横向偏差均不应大于0.20/1000;其下支承的圆柱面与支承座的接触应均匀。

五、下横梁有顶出器的液压机,顶出器柱塞与下横梁上平面的垂直度,其偏差不应大于0.15/1000图3.1.3-4检验单臂式液压机的安装水平 图3.1.3-5检验框架式液压机的安装水平六、下横梁上平面滑板组装后,滑板上平面纵向和横向安装水平,偏差均不应大于0.20/1000;相邻两滑板的高低差不应大于0.1mm,两滑板接头处应打磨成圆弧图3.1.3-6检验下拉式液压机的安装水平第3.1.4条 组装工作台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工作台与滑板两滑动面的接触应均匀,其接触面积应大于60%二、移动工作台的滑块与导轨间的间隙宜为0.2~0.3mm三、移动缸柱塞的纵向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15/1000四、工作台板由两块以上组成时,接合面之间应紧密接触第3.1.5条 组装立柱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检验立柱的铅垂度,可将水平仪放在立柱的工作面上,沿圆周每隔90度测量一次,铅垂度偏差应以水平仪读数的平均值计算,并不应大于0.12/1000图(3.1.5)图(3.1.5) 检验立柱的铅垂度二、两立柱轴线的平行度,偏差不应大于0.15/1000,其对角线长度应在图样公差范围之内。

三、在立柱装入下横梁立柱孔螺母紧固后,以及活动横梁和上横梁组装过程及组装后立柱的铅垂度,立柱间的平行度和对角线长度均应进行检查和复查四、在螺母拧紧后,立柱螺母端面与上、下横梁支承面,应紧密贴合,与横梁的结合面应符合本规范第2.0.4条 的规定;立柱螺母采用加热预紧时应符合本规范第2.0.7条 的规定五、框架式液压机的导轨面铅垂度的偏差,不应大于0.10/1000第3.1.6条 组装活动横梁、上横梁工作缸、提升缸、平衡缸和柱塞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活动横梁导套与立柱间的配合间隙,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其内侧间隙s1宜大于外侧间隙s2,导套偏心的最大断面应对正活动横梁立柱孔的对角线(图3.1.6)图图3.1.6活。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