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案例16 世通公司财务舞弊案

汽***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6.99KB
约11页
文档ID:439571748
案例16 世通公司财务舞弊案_第1页
1/11

世通公司财务舞弊案世界通信公司成立于 1983 年,在不到 20 年的时间内,成 为美国的第二大长途电信营运商(仅次于 1877 年成立的美国电 报公司(AT&T),如果不是司法部在2001年否决了世界通 信与斯普瑞特(Srint)公司的合并方案,他很可能成为美国电信 业的龙头老大)世界通信的成功应归功于其创始人本纳德•埃 伯斯(Bernard J. Ebbers)在收购兼并方面的禀赋以及首席财务官 司考特D •苏利文(Scott D. Sullivan )o从1983年成立至2001 年,世界通信共完成了 65 项重大收购兼并2002 年 7 月 21 申请破产保护前,世界通信是一个业务范围 覆盖 65 个国家,拥有85000 名员工、1000 多亿美元资产、350 多亿美元营业收入,为 2000 多万个人客户和数万家公司客户提 供语音话务、数据传输和因特网服务的超大型跨国公司首先发现世界通信财务舞弊的是内部审计部的副总经理辛 西亚•库伯(Cynthia Cooper), 2002年末被评为《时代》杂志一 年一度的新闻人物(此外,还有安然公司的雪伦•沃特金斯(Sherron Watkins)和联邦调查局的柯琳•罗莉(Coleen Rowley))2002 年 2 月 8 日,世通降低了2002 年度的收入和盈余预测,并计划在第二季度计提150至200亿元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3月12日,SEC正式对世界通信的会计处理立案稽查;4月3 日,世界通信宣布裁员10%(8500 名); 4 月 30 日,世界通信的 创始人本纳德•埃伯斯(Bernard J. Ebbers)因卷入4.08亿美元 贷款丑闻而辞去首席执行官职务;5月9日,穆迪斯(Moody, s) 和菲奇(Fitch)等信用评级机构将世界通信债券的信用等级降至 “垃圾债券”级别; 6 月 5 日,再次裁员20%(17000 名); 6 月 20 日,因资金周转紧张,推迟了优先股的股息支付; 6 月 24 日, 世界通信的股价跌破一美元(1999 年 6 元最高股价增达到 64.50 美元)。

6月25日傍晚,上任不到两个月的首席执行官约翰•西 择摩尔(John Sidgmore)宣布:内部审计发现,2001年度以及 2002 年第一季度,世界通信公司通过将支付给其他电信公司的 线路和网络费用确认为资本性支出,在五个季度内低估期间费 用、虚增利润38.52 亿美元世界通信的股票交易被纳斯达克紧 急停牌三天,复排的第一个交易日,股价跌至 0.06 美元(前一 日的股价跌至 83 美分)许多美国主流媒体将世界通信的英文缩 写“Word Com”改为“Word Con”(世界骗局),正在加拿大进 行国事访问的布什总统公开表示震怒6月26日,SEC以超乎 寻常的速度向联邦法院递交了诉状,对世界通信提出证券欺诈指 控,与此同时,美国司法部和国会宣布对世界通信的财务丑闻展 开调查;7 月 21 日,世界通信向美国破产法院纽约南区法庭申 请破产保护,申报的资产总额高达 1070 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 最大的破产案(据专家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约为 150 亿美元, 而世界通信的负债总额接近 450 亿美元,资不抵债约 300 亿美 元);7 月 31 日,纳斯达克将世界通信的股票摘牌;8 月 1 日, 对财务丑闻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世界通信前执行副总裁兼前首 席财务官司考特D •苏利文(Scott D. Sullivan)以及前副总裁兼 主计长大卫•迈耶斯(David F. Myers)被联邦调查局逮捕;8月 8 日,世界通信宣布 1999 年和 2000 年度的税前利润被高估了 34.66 亿美元; 11 月 5 日,再次披露又发现了 20 亿美元的虚假 利润,至此,世界通信承认的虚假会计利润已经超过 93 亿美元。

随着调查的进一步深入,预计会突破 100 亿美元,创下了空前的 财务舞弊世界纪录世界通信曾经以 1150 亿美元股票市值一度成为美国第 25 大 公司 1999 年 6 月 24 日,其股票市值超过 1150 亿美元,丑闻 公布后恢复交易的 2002 年 7 月 1 日,股票市值猛跌至 3 亿美元 以下,债权银行和机构投资者损失惨重:JP摩根信托公司172.0 亿美元,梅隆银行 66.0 亿美元,花旗银行 32.9 亿美元, JP 摩根 大通银行 30.0 亿美元等;加州公务人员退休基金 3.9 亿美元,培 基证券公司 3.9 亿美元,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 3.0 亿美元等(上 述数字为2002年7 月12日所持有世界通信公司债券和股票的账 面价值)根据SEC以及美国总检查长办公室向法院递交的起诉书, 世界通信会计造假的动机是为了迎合华尔街财务分析师的盈利 预测世通的财务舞弊手法大致有以下五种类型1、滥用准备金,冲销线路成本滥用准备金科目,利用以前年度计提的各种准备(如递延 税款、坏账准备、预提费用)冲销线路成本,以夸大对外报告的 利润,是世通的第一类财务舞弊手法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和司法部已经查实的这类造假金额就高达16.35亿美元。

2000 年 10 月和 2001 年 2 月,在审阅了 2000 年第三和第 四季度的财务报表后,苏利文认为线路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偏 高,体现的利润达不到华尔街财务分析师的盈利预期,也不符世 通先前向投资大众提供的盈利预测为此,首席财务官苏利文下 令主计长迈耶斯和会计部主任耶特斯将第三和第四季度的线路 成本分别调减(贷记)8.28 亿美元和 4.07 亿美元,并按相同金 额借记已计提的递延税款、坏账准备和预提费用等准备金科目, 以保持借贷平衡这类造假手法使世通 2000 年第三和第四季度 对外报告的税前利润分别虚增了8.28亿美元和4.07亿美元(借: 各种准备金科目 贷:线路成本)2001 年第三季度,苏利文勒 令无线通信部门将已计提的 4 亿美元坏账准备与线路成本相互 冲销,虚增税前利润 4 亿美元上述会计处理既无原始凭证和分析资料支持,也缺乏签字授 权和正当理由2、冲回线路成本,夸大资本支出 世通的高管人员以“预付容量”为借口,要求分支机构将原 已确认为经营费用的线路成本冲回,转至固定资产等资本支出账 户,以此降低经营费用,调高经营利润SEC和司法部已查实的 这类造假金额高达38.52 亿美元。

2001 年4 月,苏利文在审阅了第一季度的财务报表后,发现线路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仍居高不下,他决定将已记入经营 费用的线路成本,以“预付容量”的名义转至固定资产等资本支 出账户为了将这类造假伎俩付诸实施,苏利文授意迈耶斯和耶特 斯,要求总账会计部给各地分支机构分管固定资产记录的会计人 员下达指令,在季度结账后,根据指令借记固定资产账户,贷记 线路成本账户,从而使税前利润虚增了 38.52 亿美元挤去水分 后,世通的盈利趋势与其竞争对手 AT&T 大致同向与第一类造假手法一样,第二类造假手法所涉及的会计处理 也没有任何原始凭证作支持,应有的授权签字也同样缺失值得 一提的是,第二类造假手法在夸大利润的同时,也虚增了世通经 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按照美国现金流量表准则,世通路 成本方面的支出属于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而资本支出则属于投 资活动的现金流出将线路成本由经营费用转作资本支出,相当 于对线路成本支出进行重分类因而,本应在现金流量表反映为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结果却被反映为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 流出,严重误导了投资者、债权人等报表使用者对世通现金流量 创造能力的判断3、武断分摊收购成本,蓄意低估商誉世通还利用收购兼并进行会计操纵。

在收购兼并过程中利用 所谓的未完工研发支出(In process R&D)进行报表粉饰,是美 国上市公司惯用的伎俩其做法是:尽可能将收购价格分摊至未 完工研发支出,并作为一次性损失在收购当期予以确认,以达到 在未来期间减少商誉摊销或避免减值损失的目的世通和思科(Cisco )等上市公司在过去几年曾多次采用这种手法粉饰其会 计报表而受到SEC的谴责SEC前主席阿瑟•利维特(Arthur Levitt)在其著名的“数字游戏"(The Numbers Game) 一文中指 出:“最近几年,各行各业纷纷通过合并、收购和剥离( Spin-offs) 进行再造一些收购方,尤其是那些以股票作为收购货币的公司, 已经将这样的大环境作为从事另一种‘创造性'会计的机遇我 将之称为‘合并魔术'”在利维特列举的五大粉饰手法(创造性 并购会计、巨额冲销、饼干盒式准备、重要性、收入确认)中, 世通利用了其中的前两种手法世通利用创造性并购会计,武断地将收购价格分摊至未完工 研究开发支出 1998 年 9 月 14 日,世通以 370 亿美元的代价(其 中股票约330亿美元,其余为现金)收购了微波通信公司(MCI)尽管世通未披露收购日 MCI 公司的净资产,但相关年报资料显 示:MCI公司1998年末的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和净资产分别为138.8亿美元、109.3亿美元和29.5亿美元,1998年末世通的商 誉余额为 440.76 亿美元,比1997年末的 133.36 亿美元增加了 307.4亿美元。

可见商誉的大幅增加与收购MCI有关收购MCI 时,世通原计划将370亿美元收购价格中的60~70亿美元分摊 至未完工研发支出,并确认为当期损失,以降低商誉的确认额此计划受到 SEC 的干预 SEC 认为这是世通利用未完工研发支 出的手法进行盈余操纵迫于 SEC 的压力,世通最终只好将这 部分的分摊额确定为31亿美元,并在1998年度一次性确认为损 失(这也是1998年世界通信报告26.69亿美元巨额亏损的主要 原因)然而,世通并不能提供这 31 亿美元未完工研发支出的相 关证据,也无法说明拟分摊至未完工研发支出的金额为何从 60~ 70亿美元锐减至31亿美元这一武断分摊收购成本的做法,导致商誉被严重低估4、随意计提固定资产减值,虚增未来期间经营业绩世通一方面通过确认 31 亿美元的未完工研发支出压低商誉, 另一面通过计提 34 亿美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虚增未来期间的利润收购MCI时,世通将MCI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由141亿 美元调减为107亿美元,此举使收购MCI的商誉虚增了 34亿美元按照 MCI 的会计政策,固定资产的平均折旧年限约为 4.36 年,通过计提34 亿美元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使世通在收购 MCI 后的未来4 年内,每年可减少约7.8亿美元的折旧。

而虚增的 34 亿美元商誉则分40 年摊销,每年约为 0.85 亿美元每年少提的 7.8 亿美元折旧和多提的 0.85 亿美元商誉摊销相抵后,世通在 1999 至 2001 年每年约虚增了 6.95 亿美元的税前利润5、借会计准则变化之机,大肆进行巨额冲销世通最终将收购 MCI 所形成的商誉确认为 301 亿美元,并 分 40 年摊销世通在这 5 年中的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占其资产 总额的比例一直在 50%左右徘徊高额的商誉成为制约世通经营 业绩的沉重包袱为此,世通以会计准则变化为“契机”,利用 巨额冲销来消化并购所形成的代价高昂的商誉美国财务会计准 则委员会(FASB) 2001年7月颁布了 142号准则《商誉及其他 无形资产》,不再要求上市公司对商誉以及没有明确使用年限的 无形资产进行摊销,而改为减值测试并计提减值准备这一准则 的出台,使世通如获至宝在 2001 年度财务报告中,世通发出 了 2002 年度业绩将大幅下降的预警,拟在2002 年第二季度计提150~200亿美元的商誉减值准备世通的高层直言不讳地表示,由于 142 号准则不再要求对商誉及其他没有明确使用期限的无 形资产进行摊销,世通每年可减少13 亿美。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