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利弊分析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39514833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利弊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发展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利弊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发展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利弊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发展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利弊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发展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利弊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利弊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利弊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发展我县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粗浅思考桃江县松木塘镇中心学校 文正才九年一贯制学校作为教育改革在新一轮历史时期的产物,有 它出现、存在、发展、演变的必然因素,是目前区域教育布局优 化的需要,是教育改革多样化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在我们桃江县,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产生和发展历史较短,对 这个教育新生事物的思考和分析自然也不多。作为一名基层教育 工作者我们根据自己的认识和实践,怀着对教育的诚心和对教改 的热心,斗胆谈谈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的利弊,意图为领导者提 供一定的决策参考。(一)九年一贯制学校产生和发展的缘由九年一贯制学校产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们桃江近五 年渐及高峰。从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形

2、成缘由看,大致可以分为两 类:一类是新建型,一类是组建型。前者基本集中在城市,数量 少,其特点是超前规划,一步到位;后者也称“合并型”,基本 集中在农村,数量大,其特点是形势使然,“并中求进。目前 桃江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基本属于后者。由于学生的急剧减少,许 多偏僻山区的学校已经只剩下几十名甚至几名学生。如果让一名 教师去教这些学生,势必由于其知识的局限而影响教育教学质 量,如果派出多名教师去教这些学生就必然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 浪费,而且目前我县师资资源也严重不足。与此同时,人民群众 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要求却愈来愈迫切,创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就 适应了充分整合学校物质及师资资源,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

3、 教育的形势需求。(二)发展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积极意义1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建立是真正意义上实现了 小学教育” 和“初级中学教育的整合和衔接。基础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特别是在我国实行 的九年义务教育背景下,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肩负着整个义务 教育阶段为孩子终身奠基、为民族素质奠基的重任,面临着时代 赋予的机遇和挑战。我们的“基础教育必须直面这个历史使命 深深地思考。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发展的内涵是“基础教育, 这样,我们可以通过19个年级的层层链接,探索教育的切 入点、融合点、转折点,整体规划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理想教 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避免了学 生因为几次转

4、换学校而带来的一段时间的不适应,也减少了教师 熟悉学生的时间耗费,从而使教育更有系统性、渐进性和科学性。2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建立,是整合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 挥教育资源效益的时代需求。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加上改革开放以 后许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夕卜流带来的子女随亲外出就读现象的出 现,近十年来我县农村适龄儿童少年总数减少,在辖区内求学的 适龄儿童少年总数就更少。据初步统计,2003年,我县初中七 年级学生入学人数还在13000人以上,到2010年仅为7000 人,小学入学人数也有相应的减少。特别是偏远山区学校的学生 减少的幅度更大,有的一所初中总人数不到50人。像天井山、 甘泉山

5、、黄泥田、杉树仑等中学就是近几年人数急剧减少而被迫 拆并或者转型的。初中转型为九年一贯制学校以后,部分小学生 能提前进入初级中学学习,使初级中学原本闲置的教具、图书、 师资等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提高了教育的整体效益。3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建立更好地落实和保障了小学毕业学 生的求学权益。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小学毕业生应免试、就近升入初 级中学学习。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建立,避免了小学生的升学考试, 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小学毕业生的免试入学,减轻了学生的升学压 力,有利于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更好地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 针。4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建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民群众对于 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由于子女数量

6、的减少,家长让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愿望 越来越强烈,部分农村家长从小学开始就将孩子送到城市里求 学,以摆脱“单凭粉笔打天下的农村落后的小学教育。九年一 贯制学校的建立和发展,一方面可以合并初中、小学的教育资源,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国家以更多财力武装合并后的学校,从而不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优化农村教育资源,提升农村学校的办学品 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教育。(三)我县九年一贯制学校值得探索的问题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建立和发展虽然是形势使然,但也迫于许 多无奈,因此,其不足之处也是在所难免、不容忽视的。1小学与初中教学常规的冲突问题。从我国长期的教育历史 沿革来看,小学往往每天只上六节课,每节课只上

7、四十分钟,而 初中每天上七节课,每节课要上四十五分钟。小学生每天到校时 间一般不能早于八点,而初中生每天到校时间不能晚于七点半。 这些在九年一贯制学校里必然形成教学常规的冲突,为学校管理 者提出了新的课题。2师生教法与学法的冲突问题。九年一贯制学校建立以后, 许多初中教师必然转型为小学教师。虽然初中教师在学历和知识 上从教小学不会有太大的困难,但是小学生的学习方法毕竟与初 中学生有很大的区别,如果教师沿用初中的教学方法来教小学 生,必然会产生教法与学法的冲突,无益于教学质量的提高。3学校管理与学生年龄差异的冲突问题。一般来说,九年一 贯制学校主要是以初中的管理队伍和管理方法来实施管理的。由 于

8、中、小学生年龄跨度近10岁,必然在思维和心理上存在很大 的差异,因此,在九年一贯制学校里极有可能产生学校管理和评 价方法与学生年龄差异的冲突。4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与就近入学的冲突问题。九年一贯制学 校的建立,使部分小学的学生并入初中学习,虽然在一定程度 上优化了教育资源,但也可能带来小学生就近入学的困难。按照 相关政策,农村小学辐射范围只有2.5公里,但九年一贯制学校 的建立有可能使学校的辐射范围扩大到5公里或者更大领域,增 加了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的入学难度和危险性。)化解九年一贯制学校主要问题的尝试在实践中,我们针对九年一贯制学校存在的冲突性问题进行 了理性思考,也探索了一些化解九年一贯制学校主

9、要问题的做 法。1以爱护小学生的原则处理教学常规的冲突问题。中小学教 学常规的冲突在九年一贯制学校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认为,尊重 和爱护小学生是处理这一冲突的基本原则。我们坚持小学生早晨 八点以后到校,初中学生可以在七点半到校后先参加一段时间的 晨读,等小学生到校后统一上第一节课。每节课的时间统一设定 为四十分钟,初中学生可以多上一节课,即由原来每天七节、每 节四十五分钟改为每天八节、每节四十分钟。2以“学生评教、因生施教的方法处理教法与学法的冲突 问题。我们认为,优秀教师应该主动选择学生适应的教学方法, 特别是从初中教师转型为小学教师以后,如何在教学中尊重学生 的思维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是转型

10、教师的必修课。我们通过开 展“学生评教活动,让教师在学生的满意率中不断调整自己的 教学方法,不断适应学生。3以分学段进行周会和分学段评优的方法处理学校管理与 学生年龄差异的冲突问题。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与初中学生 之间存在心理、思维、情趣等诸多差异。我们通过周会课分学段 集合,针对他们各自的年龄特征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提高教育的 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十星学生评比中,我们也针对小学中低 年级、高年级和初中制定不同的评比细则,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 生提出不同的行为要求。4以招收寄宿学生的方法解决学生就近入学的困难。九年一 贯制学校建立以后,学校的辐射范围明显扩大,学生上学的路程 较远,给学生带来诸多不便,也增加了学校管理的危险系数。通 过安排部分特别远到的学生在校寄宿的办法可以解决学生上学 困难和存在路途危险的难题。以上仅是我们对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的肤浅思考。九年 一贯制学校的发展还任重道远,这方面的研究也还刚刚起 步,我们的思考更是极具地域的局限性和研究能力的局限 性,但我们相信,随着九年一贯学校的发展,必定会带来教 育工作者更多的关注,也一定会产生更多的研究成果。二0年十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