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39192740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耳针(耳穴埋豆)法概念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其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相关知识一、适应症与禁忌症(一)适应症:内、外、妇、儿、五官、伤科及内分泌代谢等疾病,亦可用于预防感冒、晕车晕船等。(二)禁忌症:耳廓上有湿疹、溃疡、冰疮破溃则不宜用此法;有习惯性流产的孕妇,妇女怀孕期间也应慎用,尤其不宜用子宫、卵巢、内分泌、肾等穴,年老体弱、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慎用。二、注意事项(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严防引起软骨膜炎。(二)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酸

2、、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三)对疲乏、饥饿、精神高度紧张者及年老体弱者的高血压病人和动脉硬化病人,要适当休息,最好取平卧位,进针手法要轻,留针时间要短。(四)对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五)留针期间,每隔4h左右用手指按压埋针处,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三、耳穴的探查方法:(一)肉眼观察法:观察耳廓上是否有变形、变色,如鳞屑、水泡、丘疹、硬结、软骨增生、色素沉着,以及血管的形状、颜色变异等。(二)压痛点探查法:用探棒(或毫针柄、火柴梗、棉签)以均匀的压

3、力,在耳廓相应部位,由中央向周围、自上而下、自外而内的探压,最痛的敏感点就是要找的穴位。(三)电测定法:采用目前常用的测定皮肤电阻的“良导点测定仪”,测定耳穴的电阻,电阻低的耳穴可通过指示灯、音响、仪表反映出来,即是要找的穴位。耳针法(耳穴埋豆)操作流程仪表整洁,态度和蔼,洗手,戴口罩。素质要求主要症状、既往史、压籽部位的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及有无感觉障碍。禁忌症: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评 估物品:治疗盘、针盒(王不留行籽)、胶布、75%酒精、棉签、止血钳、弯盘、探棒、快速手消毒液;(将王不留行籽平铺于胶布上,剪成小方块)。环境:清洁安静、室温适宜。物品环境准

4、备核对姓名、诊断,做好告知解释工作,取舒适体位。患者准备术者一手持耳轮后上方,另一手持探棒由上而下在选区内找敏感点,或按医嘱正确取穴。消毒局部皮肤,消毒自上而下,由内到外、从前到后。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留针;(用菜籽、小方块胶布固定在耳穴部位,酌情留置数日),将留在皮肤外的针柄用胶布固定。定穴消毒行 针观察询问患者感觉,有否晕针,有无疼痛或其他不适。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5次。1.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针刺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热、酸、麻、胀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2.对疲乏、饥饿及年老体弱者最好取平卧位,进针手法轻,留针时间要短。3.留针期间,

5、每隔4h左右用手指按压埋针处,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观 察注意事项起针,起针后用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再用皮肤消毒液消毒,防止感染;(撕下胶布及压籽,消毒皮肤,交待注意事项)。留针结束整理床单位,协助舒适卧位。清理用物,洗手。整 理再次核对,记录局部皮肤情况,留针时间、针数等,签名。记 录选穴准确、操作熟练、局部严格消毒、体位合理、患者感觉、目标达到的程度。评 价耳针法(耳穴埋豆)操作评分标准项 目要 求应得分扣分得分说明素质要求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510 服装、鞋帽整齐。操作前准备护士遵照医嘱要求,对患者评估正确,全面。525洗手,戴口罩2物品治疗盘,针盒,皮肤消毒液,棉球,探棒

6、,棉签,镊子,胶布,弯盘。6患者 核对姓名、诊断、介绍并解释,患者理解与配合。6体位舒适合理。6操作流程定穴 术者一手持耳轮后上方。535另一手持探棒由上而下在选区内找敏感点。5皮肤消毒再次核对穴位后,用皮肤消毒液擦拭(其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3行针选针后符合进针、行针方法(埋豆方法正确)。15观察患者有否晕针、疼痛等不适情况。2起针符合起针要求(留针处有感染时及时处理)。5操作后整理 整理床单位,合理安排体位。315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针具处理符合要求。5评价选穴准确、操作熟练、局部严格消毒、体位合理、患者感觉、目标达到的程度。5记录按要求记录及签名。2技能熟练操作熟练,轻巧;选穴正确

7、,运用针刺手法正确。515理论提问 回答全面、正确。10合 计100二、艾条灸法概念:艾条灸即用桑皮纸包裹艾绒卷成圆筒形的艾条,将其一端点燃,对准穴位或患处施灸的一种方法。相关知识:一、分类:艾条灸法一般分为悬起灸和实按灸两大类:(一)悬起灸悬起灸是将点燃一端艾条对准施灸部位,悬放在距离穴位一定高度上进行熏烤。根据操作方法可分为:温和灸、回旋灸和雀啄灸。1、温和灸:将艾条燃着的一端,在约距离皮肤2-3cm处进行熏灸,以患者局部温热而无灼痛为宜,每穴灸5-7min,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度。特点是,温度较恒定和持续,对局部气血阻滞有散开的作用,主要用于病痛局部灸疗。2、回旋灸:即将点燃的艾条一端接近施

8、灸部位,距皮肤3cm左右,左右来回移动或反复旋转熏灸,一般灸2030min。特点是,温度呈渐凉渐温互相转化,除对局部病痛的气血阻滞有消散作用外,还能对经络气血的运行起到促进作用,故对灸点远端的病痛有一定的治疗作用。3、雀啄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穴位25cm处,似鸟雀啄米状,一上一下地进行艾灸,多随呼吸的节奏进行雀啄,一般可灸1015min。这种灸法的特点是,温度突凉突温,对唤起腧穴和经络的功能有较强的作用,因此适用于灸治远端的病痛和内脏疾病。(二)实按灸:将点燃的艾条隔布或棉纸数层实按在穴位上,使热气透入皮肉深部,火灭热减后重新点火按灸,称为实按灸。二、适应症及禁忌症(一)适应症:悬起灸适用

9、于多种慢性病,如消化不良、贫血、低血压眩晕、失眠、肌肉劳损、关节痛和痛经、胎位不正等。实按灸适用于风寒湿痹,痿证和虚寒证等。(二)禁忌症:凡属实热症,阴虚阳亢,邪热内炽,如咳嗽吐血、高血压、发热等均不宜施灸,头、颜面部、血管表浅部位、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三、注意事项(一)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项、胸背,后灸腹部、四肢。(二)对于昏厥、局部知觉减退的病人或小儿等,操作者可将食、中两指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通过操作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病人局部的受热程度。(三)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烧伤,及时弹去艾灰,如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四)施灸后皮

10、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局部出现小水疱,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无菌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无菌敷料,保持干燥,防止感染。四、艾条灸法的补泻手法(1)补法:用艾条温和灸或回旋灸,每穴每次35min左右,可起到促进生理机能、解除过度抑制、引起正常兴奋的作用,施补法时,艾条宜小而细。(2)泻法:用艾条雀啄灸,每穴每次57min,约60100下,并可根椐病情适当延长时间或增加灸的强度,可起到镇静、缓解、制止、促进正常的抑制等作用,施泻法时,艾条宜大而粗。施 灸艾条灸法操作流程主要症状、既往史、过敏史、艾灸部位的皮肤情况、二便情况、有无感觉障碍、对热的敏感和耐受程度。禁

11、忌症: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仪表整洁,态度和蔼,洗手,戴口罩。素质要求评 估物品:治疗盘、治疗巾、酒精灯、艾条、打火机、棉签(定穴位)、纱块、弯盘、小口瓶,洗手液,必要时备屏风。环境:室温适宜,无易燃物品。物品环境准备核对姓名,诊断,施灸部位,方法,做好告知解释工作,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穴部位,注意保暖。患者准备再次核对,确定施灸部位及施灸方法。定 位手持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穴位,以患者感温热但无灼痛为度(可根据医嘱运用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随时弹去艾灰,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观察局部皮肤及病情变化,询问患者有无不适,防止艾灸脱落,造成烧

12、伤或毁坏衣物;如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1、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项、胸背,后灸腹部、四肢2、对于昏厥、局部知觉减退病人或小儿,操作者可将食、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来测知温度。3、施灸后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正常现象,如局部出现小水疱,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无菌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无菌敷料,防止感染。观 察注意事项 将艾条放进小口瓶内彻底熄灭,清洁局部皮肤。灸 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正确处理艾条,洗手。整 理再次核对,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施灸局部皮肤情况、施灸时间,签名。记 录施灸部位准确、操作熟练、皮肤情况、患者感觉、目标达

13、到的程度。评 价艾条灸法操作评分标准医院名称 科室 姓名 项 目要 求应得分扣分得分说明素质要求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510服装、鞋帽整齐。5操作前准备护士遵照医嘱要求,对患者评估正确,全面。525洗手,戴口罩。2物品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6患者核对姓名、诊断、介绍并解释,患者理解与配合。6体位舒适合理,暴露施灸部位,保暖。6操作流程定位再次核对;明确腧穴部位及施灸方法。535施灸点燃艾条,灸法正确。10艾条与皮肤距离符合要求。2及时除掉艾灰。5艾条灸至局部皮肤稍起红晕,施灸时间合理。5观察观察局部皮肤及病情,询问患者有无不适。5灸毕灸后艾条彻底熄灭,清洁局部皮肤。3操作后整理整理床单位,合理安排体位315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艾条处理符合要求。5评价施灸部位准确、操作熟练、皮肤情况、患者感觉、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