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诗词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39152744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诗词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诗词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诗词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诗词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诗词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诗词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诗词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诗词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古诗阅读。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1写离乡之远的词是:_2写思乡之悲的词是:_3家人最挂怀的讯息是:_2. 快乐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荔枝生巴峡间,树形_。叶如_,冬青;华如_,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_,壳如红缯,膜如紫绡,_,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_,二日而_,三日而_,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1)按原文填空。(2)这段文字选自 ,作者是_,_代诗人,字_。我们还学过他的写植物的诗是_(3)用“”画出文中的排比

2、句。(4)文中所用的说明方法是( )。A、打比方B、作比较C、举例子(5)短文说明荔枝的特点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多项选择)A 整体部分 B 主要次要C 外内 D 时间先后E 内外 F 形、色、香、味3.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注释:渔歌子。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鳜(gu)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箬(ru)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蓑(su)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1)先解释划线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不须:意思(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3、_4.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村晚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1这首诗是对_的描写。2“山衔落日浸寒漪”运用_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落日挂在山头的形象画面,其中的“信口”的意思是_。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5.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乡思人言落日是天涯 , 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注)天涯:天边极远的地方。暮云:傍晚时的云。1根据注释说说这首诗的意思。_2诗人描写的景物有:_、_、_。极目远眺却望不见家乡,是因为_。3诗人极力描写家乡的_,表达了_之情。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

4、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1、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 ),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心灵感到宁静。(多选)A、草场笛声 B、湖水灯光C、黄昏月夜D、明月蓑衣2、对诗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理解正确的是()A、田野上的草长了六七里那么远,笛子的声音响了三四下。B、放眼望去,田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C、草长得很茂盛,铺满了田野,晚风中传来三四声的笛声。3、这首诗按由_到_的顺序,给我们描绘了一幅_图。A、近、远;牧童晚归B、远、近;牧童晨起C、远、近;牧童晚归休息4、诗人吕岩在牧童一诗中先向我们展示了原野_的广阔画面,又让我们听到

5、了悠扬的笛声,还通过描写牧童饭饱之后不脱蓑衣便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的情景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_的心境。A、绿草如茵;无忧无虑、天真烂漫B、绿草如茵;心绪忧愁;C、荒草遍地;天真烂漫5、首句“草铺横野六七里”描述了_的感受,第二句“笛弄晚风三四声。”描述了_上的感受,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以无限美好的_。A、视觉、听觉、想象空间B、听觉、视觉、想象 C、视觉、感觉、猜测7. 课内阅读。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1秋思的作者是_,_代诗人。著名诗篇有塞下曲_江南曲等。2全诗通过描写_的景色,表达了作者_的心情。3秋风本无形,诗人

6、为什么用“见”?请说说你的理解。_4“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细节描写的成功之处。_8.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1“西湖歌舞几时休?”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_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_9. 课内阅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_,_。1把古诗补充完整。2“三万里河”指的是()A.黄河B.长江3“五千仞”形容山()A.很高B.很大4“王师”指的是()A.南宋朝廷的军队B.金兵5前两句正确的朗读节奏是()A.三万

7、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B.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C.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6根据古诗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1)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_)(2)“三万里河”中的数字是实指,写出了黄河之长。(_)(3)这首诗以“望”字为诗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_)(3)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朝廷强烈的控诉。(_)7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两句的意思。_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_10. 读古诗,再做习题。泊船瓜洲_,_。_,_。1默写古诗。2这首诗的作者是代文学家,诗中强烈抒发了作者的之情。3写出下列字词在诗中的意思。泊:_ 间:_绿:_ 还:

8、_4从瓜洲到诗人的家乡钟山,可以说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A.因为诗人人在途中,却心系家乡。B.因为诗人已经回到家门口了。5写出三、四句诗的意思。_11. 古诗词阅读。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_,_。1把古诗补充完整。2这首诗是_代诗人_写的。题目的意思是_。3请把诗句的后两句补充完整。你时带着_的情感来读着两句的。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与陆游临终前对儿子的嘱托_。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都表现了诗人_的感情。4请你穿越时空隧道,向南宋人民介绍一下21世纪新中国的幸福生活。_12. 课外古诗阅读。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

9、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注释)值:遇到。怜:爱惜。屐齿:木屐底下两头的突出部分。小扣:轻轻地敲。柴扉:用树枝编成的简陋的门。1结合注释,对诗题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园子里没有好看的景色,不值。B.来一趟没看见里面的景色,玩得不值。C.来游园没遇到要拜访的人。D.来游园没有遇到要拜访的人,太不值得了。2从“小扣柴扉久不开”我们知道了_。3作者到底有没有见到园子里面的春色呢?你是通过哪句诗看出来的?_4认真品读后两句诗,下面对这两句诗理解正确的打“”。A虚实结合,实写出墙的“一枝红杏”,让人看到春天的气息;虚写里面的满园春色。( )B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了,不仅景中含情

10、,而且景中寓理。( )C作者心中本来还是很惆怅的,但看到了出墙的红杏后,很高兴。( )D这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写出的不仅仅是园中的美丽景色,还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13. 读诗歌,回答问题。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1“王师”是指_。2临终前诗人的遗憾是_;诗人的遗愿是_(用原句回答)。3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_14.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B.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C.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2)“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的“青螺”指的是( )A.洞庭湖B.君山C.西湖(3)这首诗中运用比喻手法的一句是( )A.湖光秋月两相和B.潭面无风镜未磨C.遥望洞庭山水色(4)读完这首诗,我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