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上册《被子变热了》自我课堂教学诊断分析报告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39143926 上传时间:2022-07-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上册《被子变热了》自我课堂教学诊断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青岛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上册《被子变热了》自我课堂教学诊断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青岛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上册《被子变热了》自我课堂教学诊断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青岛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上册《被子变热了》自我课堂教学诊断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青岛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上册《被子变热了》自我课堂教学诊断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岛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上册《被子变热了》自我课堂教学诊断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上册《被子变热了》自我课堂教学诊断分析报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岛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上册被子变热了自我课堂教学诊断分析报告在骨干教师培训培训后,我执教了被子变热了一课。在老师们的耐心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教学,现对有关问题做一梳理和反思。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热的传递的起始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热传递,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热传导的基本特征:热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并且了解不同物体热传导的能力不同,区分常见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教材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杯子传热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并确定要探究的问题;第二部分知道学生认识热能以传导的方式传递;第三部分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物体传导热的能力不同;第四部分是

2、引导学生根据本课学习的知识,鉴别一些日常用品是热的良导体还是不良导体,体会不同特性的材料在生活中有不同的用途。这些内容将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热学知识打下基础。热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在厨房中:做饭时,锅身、锅把会变热,炒菜时铲子会变热,盛饭时勺子、碗、盘子会变热。因此,学生们对这些现象司空见惯,不用刻意的观察,就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这是学生探究热传递现象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受知识、能力和习惯的局限,真正有目的、有计划地去观察这些现象,并进行深入探究的学生却很少。所以学生的这些经验基本上还是浅层次的、杂乱无章的。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来探究热传导现象,并用规范、科学的语言把获得的认识上升为

3、科学概念表达出来,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对学习方法和过程进行了精心设计和指导。本课目标我设定为三级目标,下面来谈谈三级目标的确定:1、所有的孩子通过学习都能达成的目标,定为一级目标。如通过学习本节课,都能掌握传导的概念,知道哪些是热的良导体,哪些是热的不良导体,在生活中能找出相关的例子。 2、中上游的孩子,能主动搜集相关信息并参与实验探究,敢于主动提出问题,乐于同别人合作,乐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乐于改进自己的学习和研究;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与人交流,参与评议,所能达成的目标定为二级目标。如:学生课前能主动到生活中观察有关热传导的例子,课堂上能通过与他人合作探究,亲自归纳出“传导”的概念,并能掌握

4、其他相关的知识。 3、优秀的孩子除了能完成教学目标外,还能对已有知识对产生的问题并能提出假设答案并试着去解释;能在课后继续保持探究兴趣,根据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小发明创造、撰写探究报告、科技小论文等课后实践活动的定为三级目标。如:孩子们可以利用材料传热性能的不同,设计发明一个不烫手的杯子等发明创造,将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目标的达成情况,也象征着教师对每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所以说每节课目标的确定很重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孩子对三级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有效评价,让不同水平的孩子都能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而不是所有的赞美与表扬都是优秀学生的专利权,后进生在完成他们相应的目标的前提下同样会得到教师、伙

5、伴的夸奖,这样才能让所有的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逐渐地树立起自信心,孩子们的认知水平与科学素养才能渐渐提高。课从学生觉得新鲜、感兴趣的摸热水杯子入手,让学生动手试一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从摸杯子发现问题:为什么杯子会烫手?热是怎样传到杯子的?问题意识顺应被激发,学生的思维很自然转入对问题的假设上来;在深度讨论中明确该实验的研究方案,让学生对实验中的细节加以关注,体现动手之前先动脑的科学研究思路,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目标蕴涵其中。对儿童来说,知识的获得主要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技能的形成需要反复的模仿练习,态度的形成需要通过实践和体验的过程。关键是,如何

6、通过活动有机地整合这三个维度,达到理想的教学状况:学生在兴趣盎然中,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培养了科学态度。在本课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科学内涵和教学内涵,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已最大限度地让三维目标实现有机整合。本节课我一共设计了2个实验,实验一:热在固体中的传递;实验二:不同物体传热的能力一样吗?在设计实验方案环节,我注重动手之前的动脑活动,实验一,先让学生分组根据提供的三份不同的实验材料,选择材料设计实验,然后全班交流,小组质疑,修改、完善实验方案,使实验方案多样化、合理化;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的方案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思考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突出了动手之中

7、的动脑活动;实验结束后,各组填写好实验记录单并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道理,注重了动手之后的动脑活动。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稍做引导,而更多的是让小组与小组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质疑,并解决问题。借助小组活动和信息的交流,使得实验方案更趋于多样化与合理化。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以此为出发点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达到了获得新知识的目的;实验二我组织学生对实验的细节进行了充分的讨论,特别是相同的条件和不同的条件的探讨,并让学生进一步讨论如何控制对比试验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让学生明确实验中材料长短、粗细都相同,热水同时倒,手摸的位置也相同,只

8、有一个条件不同,就是材料,强调了对比实验的严密性。 教学中,学生对“实验二”都能够很好的完成,并且能够根据实验数据得到相关结论。但是在“实验一”中,由于学生实验操作很顺利,实验现象也很明显,加热铝片不同位置,都能看到铝片上的蜡油逐渐熔化的过程,但是用语言叙述时,却不够准确,因此,我就一点一点的引导,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在此过程中,每一学生都获得新知和体验的同时,知识得到了升华。在这里,知识、能力、情感有机的交融在一起,最大限度的整合了三维目标的达成。当然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1、利用了多媒体教学,就把板书给忽略了,给人心里一种不踏实的感觉;2、课堂语言还是不够精炼,问问题的时候也没能很好的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3、没能很好地掌控课堂时间,缺乏教学智慧。4、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教学设计还不够完善,如利用酒精灯给易拉罐皮加热时,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把涂在上面的蜡烛点燃,就看不到预想的实验现象;如果蜡油涂的过多或是倾斜加热,都很容易把蜡油滴在桌子上,给学生每组准备3片实验材料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位置加热,观察不同情况下热的传递,但有些小组并没有想到等等。这一些都值得我在今后得教学工作中不断反思、改进、积累。我始终坚信:让学生从生活走向课堂,再从课堂走向生活,这才是科学教学的真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