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说课稿八篇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39090635 上传时间:2024-02-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说课稿八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推荐说课稿八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推荐说课稿八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推荐说课稿八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推荐说课稿八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说课稿八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说课稿八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推荐说课稿八篇 说课稿 篇1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复旦大学出版社声乐(一)第三章第一节第五个主题雪绒花。接下来,我从7个方面来说明。一、说教学理念:复旦大学出版社声乐(一)是一套供普通高中、各类职业教育院校学前教育及幼儿师范院校使用的声乐教材,编写的特点是:基础性、师范性和系统性。根据这一特性编写的内容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注重发声练习,着重培养学生声乐理论与综合实践应用能力。因此本课内容,我设计为唱歌课,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唱歌方法,培养声乐综合实践能力。二、说教材分析:雪绒花是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音乐之声是好莱坞经典音乐剧。雪绒花是一首爱国歌曲,作者借雪绒花小而白,纯又美抒发对

2、祖国美好的祝愿。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声乐教学大纲提出的重视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又注重歌曲内容尽可能完美表达的要求,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1、能够初步掌握歌唱发声方法,并能运用唱歌技巧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雪绒花。为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我加上了第2点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四、说教学重点:我的教学重点设计为能使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有感情的演唱雪绒花.五、说教学难点:1、唱歌的发声方法。2、掌握5度音的跨越音准。六、说教学方法:普通高中或职业技校的学生在思想上已经有自主意识,他们对于知识有强烈的渴望,因此我预设的基本教法是: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活动法和讨论法。通过讲授、练习、竞赛等活动,

3、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在各项活动中,让学生学用自己的身体感官体会、感受。通过学生的观察、亲身经历和体验,从而获得知识。七、说教学过程:这部分我分为四个环节。环节一:组织教学我设计以音乐的方式进行师生间的问候,可以让学生很快的进入音乐课堂氛围。环节二:导入不论年龄的大小,故事总是最能吸引人的。我设计以观看电影的方式导入主题,不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直观的展示本课主题的背景,为表达歌曲感情埋下了伏笔。环节三:进入新课这个环节我从介绍主题歌曲分析学唱歌曲感情处理四个部分由浅到深进行教学。第一部分介绍主题:从介绍雪绒花的来由到它象征的意义,点明这首歌曲的中心思想。第二部分歌曲分析:通过介绍歌曲背

4、景,让学生对歌曲感情有了初步了解。第三部分学唱歌曲:这个部分,我又分为3个小点。第一小点:发声练习。这是声乐课最基础的训练,是进行唱歌课的前提,也是本课的难点之一。因此在咬字、歌唱共鸣、气息三个知识点里,教师通过示范唱练习曲来演示各个知识点,和学生亲身感受与训练,来加强学生的歌唱技巧,使学生能在唱歌中能够灵活运用唱歌方法。第二小点:唱谱。这是学习声乐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是学生掌握节奏、节拍、音准的途径,也是本课的第二个难点。我设计了2个比赛活动,一个是音准竞赛,一个是歌谱接龙比赛,通过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的氛围中把本课的难点知识,由浅入深进行掌握。第二小点:唱歌词。这是考察学生歌唱技巧实践运

5、用能力的手段。学生在本课中能学到多少知识,就通过歌声来考察。第四部分感情处理:这部分是本节课总结性的一个表现与升华。通过讨论,使学生对歌曲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环节四:小结这个环节我设计留下一个课后问题,以课后拓展的方式进行本节课的结束。留下的问题我以围绕回报祖国来展开,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达到教学目的。板书设计:雪绒花1、介绍雪绒花(奥地利国花)2、背景介绍,歌曲分析音乐之声三、学唱歌曲1、发声练习:A、咬字B、共鸣C、气息2、感情处理: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一)、教材简介: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过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文

6、章从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谈起,形象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并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则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二)、教学目标简介:根据教材定位特点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本课设计两课时,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A、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B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2、能力目标:A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B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

7、事理。C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三)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四) 教学难点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二、说学生。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本文介绍丰富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语言形象、生动、典雅,贴近生活。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8、,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物候知识以及个别专业术语较深奥,初二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突破。2、能力分析 学生对说明常识的把握没有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反复阅读、品析语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 学生习惯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发表看法,因此应该适当的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合作学习探究的机会。三、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教学方法具体如下:1朗读法。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基于这一点,我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

9、悟事理。2讨论法、点拨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在学习过程中我做以适当的点拨。3竞赛激励法。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4涵泳品味法。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尤须如此。5延伸拓展法。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便于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本课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四、说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 本单元说明文的教学是在前一单元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说明文的体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因此,在教学本文时应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理清说明的顺

10、序、条理,理解说明事物时所运用的语言的特点。教学环节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那么,这些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何关系呢?为什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去破译大自然的语言,探询大自然的奥秘。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过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多媒体显示一年四季从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风景。并伴有课文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2、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多媒体显示)3学生读(学生

11、根据个人喜好朗读、默读、略读、精读、跳读、连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多媒体显示阅读要求如下:。请最先完成的同学举手示意,我为学生计时。历时最短的十位同学决出之后,我按照先后次序要求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最后选出历时最短,成果最好的同学,授予他“阅读小标兵”的称号。(本环节意在通过竞赛激励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阅读有困难的大概是第(4)题。这一部分我提示学生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三、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1选两位同学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并板示,其余同学评价。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介绍本文的说明顺序

12、。如有不同见解,其余同学可自由质疑或说出自己的理解。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总结发言。四、精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1学生齐读610段2提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学生思考,同桌之间交流。(本环节意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第五环节:布置作业1收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2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我以文字资料的形式提供给学生阅读)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抽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二、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1赏读文章第1、2两段,体会说明的生动性。(1)选一名学生读1、2段。(2)教师用简洁的语言

13、重新拟一个开头,要求学生与原文比较,说说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多媒体显示:(3)精读1、2段,具体说说这一段文字写得好,好在哪里?学生各抒己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阅读感受,言之有理即可,我给以适当的鼓励。(4)教师提问:“如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5)学生齐读1、2段,争取背诵。2多媒体显示下列句子,要求学生揣摩,体会说明语言的科学性。3教师总结:说明文以介绍给人知识为目的,所以要求说明语言宜简洁、准确、严密。但有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本文即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三、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多媒体显示: 我要求学生参

14、考以上资料,结合自己对燕子的观察了解,写一段文字介绍燕子的某一特点,尽量体现说明文的科学性和生动性。学生构思写作后,选三四位同学读自己的片断,其余同学评价。四、延伸拓展,转化课堂知识1我要求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农谚,并说明其中包含的物候知识。2除了农谚,古代的诗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识。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多媒体显示:3教师请有旅游经历的同学谈谈在旅游中了解到的物候知识。五、探究课文、释疑问难。六、走进自然畅谈收获。七、布置作业。1说明“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三则农谚包含的物候知识。(意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2请以“水、空气、森林、动物保护”为对象拟两条环保标语。例:污染空气,等于慢性自杀。(意在强化学生们的环保意识)3同学们,用你们的慧眼、灵心去发现、倾听大自然,用你们的 妙笔去记录大自然的语言。(用准确生动富有科学性的语言写一篇观察日记,意在培养学生观察和写作能力)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猴子种果树是一篇简短的寓言故事。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一味听别人意见不断改种果树,最终一事无成。整篇课文围绕猴子种果树展开情节,先写猴子怎样种果树,再写猴子种果树的结果,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课文情节曲折,语言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