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核雕简史苏州核雕明清时期,苏州核雕渐兴,江浙一带官宦商贾崇尚风雅,流行玩赏竹木牙雕等奇珍, 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由此核雕风靡朝野,出现了“凡文人必手持折扇,有折扇必有核 雕扇坠”之盛况,精湛而玲珑多巧的核雕被人们争相佩带和收藏清末民初也出现了不少核 雕名家,如杨芝山、都桂兰杨芝山的核桃雕“西园雅集图记”技艺精绝;都桂兰的核雕还 被周恩来总理1955年出访时作为赠送外国元首的礼品民国时期,苏州太湖边上的舟山村核雕逐渐兴起舟山村自古就是出雕工艺匠之地据 《香山小志》记载:“香山梓人,巧者居十之五六又有雕工,专将竹根、竹节、黄杨、紫 檀、以及象牙、牛角、桃核、橄榄核、刻山水人物、花卉鸟兽等玩品,精巧有致,雅俗共赏” 上世纪三十年代,舟山村曾涌现了开创苏州核雕新局面的一代核雕高手殷根福,在苏州核雕 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今天,不由不使业内人士常常怀念他将技 艺传承于后世的业绩殷根福(1885-1939),自幼对工艺雕刻倍感兴趣,在苏州深厚历史文化的浸润和丰富而 精湛的众多传统手艺的熏陶下,曾先学竹雕、牙雕,虽 默默无闻,但也能聊以维持生计1930年前后,他在 上海老城隍庙开设了 “永兴斋”,专门出售竹雕、牙雕 工艺品。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广东船工手中获得橄榄 核,此橄榄核产自广东一带的“乌杭”品种,其颗粒大, 质地硬而细腻,便于执刀雕凿,经其精心琢磨后,随形 设计雕成罗汉头像,稍经抚摸,便滋润光滑而后他将 雕成的罗汉头穿成手串在上海店内销售,普受民众欢 迎为塑造好罗汉形象,他多次到东山紫金庵罗汉堂内 临摹观察,并反复揣摩,融汇于心此后,他刻制的罗 汉头像越发挺刀爽劲,厚朴凝重,表情自然,双目传神, 且形象生动、神采各异,使求购者络绎不绝自此,他专事核雕罗汉头像,并形成殷派独特 技艺为满足市场需求,他培养了儿子殷荣生、女儿殷雪芸和徒弟须吟笙等多名艺徒,并在 舟山村组织生产,一时全村年耗橄榄核10担左右殷派一脉的核雕技艺由殷荣生、殷雪芸、须吟笙、钟年福等继承下来,并逐渐发展壮大 1970年,他们几个召集村上核雕艺人创办雕刻组,通过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销往香港、 澳门及东南亚各国;1973年,又带领20余人参与创办吴县东山雕刻厂;而后于1975年在 本村建立舟山核雕厂而殷雪芸则在1972年被邀至苏州工艺美术厂、苏州工艺美术研究所 传授核雕技艺,先后培养了董兰生等多名艺徒一段时期,苏州橄榄核雕处于低潮时期,人员散失,技艺荒疏。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 插柳柳成行”自本世纪以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逐渐富裕,喜爱核雕的 民众与日俱增,由此核雕生产又峰回路转,使一度沉寂的核雕市场活跃起来如今的舟山村, 家家户户都在制作核雕,从业人数达五六百人北京等北方大城市民众对苏州核雕钟爱有加, 当地村民足不出户,客户却纷至沓来由于市场前景看好,附近从事木雕的艺人纷纷转入核 雕,从业人员不断扩大,也涌现了一批出类拔萃的民间艺人,如陈素英、周建明、宋水官、 董兰生、须培金、殷毅军等继往开来的新一代核雕高手同时,通过薪火相传,使年轻一代 的核雕能手也随之大量涌现,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