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夯 实 基 础一、官营手工业【基础梳理】(1)历程:夏、商、西周时期手工业全部由官府垄断,“工商食官”;春秋战国时期继续发展;西汉时最有利可图的行业收归官办2)特点: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3)表现①冶铸业:商周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两汉发明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南北朝时发明灌钢法②制瓷业时期成就商周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秦汉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魏晋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隋唐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元宋代瓷窑遍布各地,出现了五大名窑明清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③纺织业时期成就商周商朝已有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秦汉西汉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隋唐唐朝丝织技术高,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明清在苏杭等地设织造局;细密精致的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重难突破】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的原因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主要生产武器等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它利用国家权力征调最优秀的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非常精美。
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上出售在中国漫长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的比重真题演练】【例1】(2013福建)《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B)①频繁更换工种 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③职业是世袭的④是临时工人 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③④【解析】材料中的信息“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说明唐代工匠不能随便更换职业,①错误;材料中体现了不同的工种学习尽管时间长短不等,但以“年”计算,说明这些工匠不是临时工,④错误;材料中工匠的学习时间长的达四年之久,说明工匠长期在官府作坊工作,而“教作者传家技”也说明工匠的职业是世袭的,②③正确,故选B二、民间手工业【基础梳理】(1)类型①家庭手工业:作为农户的副业,产品主要用于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②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2)发展历程①早期状况:经历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发展后,魏晋南北朝时遭受摧残,到隋唐时才得以恢复和发展。
②宋元时期:除纺织品外,宋代城乡所需的日常用具和用品,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③明清时朝: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明代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重难突破】民营手工业经营艰难的原因(1)市场因素: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市场的需求量不大2)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规模大、技术精,对民营手工业产生了冲击3)政策限制: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之征收重税4)社会动荡:民营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冲击巨大真题演练】【例2】(2016全国Ⅲ)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A)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正确分析明朝雇工与雇主关系的变化明朝雇工由百年以前“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到“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的变化,反映了雇主与雇工之间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导致此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商品经济对社会经济生活领域日益深刻的渗透,则是最重要的原因,故A项符合题意。
材料反映的是雇工与雇主关系的变化,与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无关,也与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无关,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故排除B、C、D三项三、手工业享誉世界【基础梳理】原因技术领先;贸易往来频繁重要成就西汉:中国丝绸通过“丝绸之路”远销亚洲、欧洲,中国获得“丝国”称誉唐朝: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明清: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销量更大,西方称中国为“瓷器大国”重难突破】古代中国手工业长期领先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条件(1)政治条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2)经济条件: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作物的推广,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农业动力革新的要求为手工业发展提供了市场真题演练】【例3】清朝康熙年间,烧制出大量纹饰中绘有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的瓷器下列相关表述中正确的是(B)A.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B.许多瓷器为满足国际市场需要而生产C.清朝政府采取鼓励瓷器出口政策D.瓷器是当时中国唯一的外销商品【解析】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是在唐朝,出口商品除了瓷器以外,还有丝绸等,故A、D两项不正确;清朝实行闭关政策,故C项不正确公司、团体”都是外国最早出现的,说明当时许多瓷器为满足国际市场需要而生产,故选B。
考点延伸】资本主义萌芽(学术界对中国古代是否存在资本主义萌芽有不同看法以下采纳的是教材普遍采用的观点) 时间:明朝中后期 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拥有较多资金的作坊主和商人(背景:商品经济发展);有人身自由的雇佣劳动力(背景:市民阶层的发展;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地点:以苏州、杭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在丝织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学术界称为“资本主义萌芽” 表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开设“机房”;清朝时,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也增多了,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这种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方式,代表了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趋势真题演练】【例4】有史书记载:明朝时期,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而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清晨入市,易棉花而归,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这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A.当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大量棉纺织品投入市场C.有的城市发展成为棉纺织业中心D.商品经济渗透浙江农村【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明朝中后期,在一些棉纺织业发达的城市,商人也投入到生产领域,利用自己雄厚的资本购进棉花或棉纱,分发给当地居民,居民纺纱或织布成品,再销售给商人。
这样商业资本转化为工业资本,商人就是早期的资本家,居民则是雇佣工人这说明,在这些地区已出现了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故选A他山之石】一、岳麓版教材的不同内容1.官营手工业:(1)发展:①西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工匠职业世袭,世代为官府劳作②唐宋:出现雇募工匠,从征役制到雇募制,是生产关系上的一大进步③直到明代前期为止,官营手工业代表着当时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2)特点:①优点:资金雄厚、规模经营,对产品质量的严格管理②不足:不计成本,不进入市场,缺乏竞争;强制服役,工匠不满2.私营手工业:(1)春秋战国: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的变革,私营工商业勃然兴起,工、商开始与士、农并称为国家的“四民”2)明代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3)经营方式变化:①唐宋以来:商品经济繁荣,产品大量进入市场②明中后期:雇佣众多工人的大规模手工作坊或工场日益增多,并从中孕育出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3.家庭手工业:(1)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2)特点:十分普遍,其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3)作用:①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②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
4.岳麓版的不同说法:棉纺织业:①宋末元初:边疆棉花迅速向内地传播②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工具,革新技术她发明的脚踏三锭纺车能同时纺出三根纱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③明代后期:棉布已取代丝、麻、毛,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二、人民版教材的不同内容田庄手工业:包括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器修造等,是自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