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实践探索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38886578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实践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实践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实践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实践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实践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实践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实践探索(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实践探索【摘要】 新课程改革很重视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语文因素是随处可见的,我们应擅长去发现这种因素,合理利用这种因素,让成语融入数学课堂教学;古诗导入数学课堂教学;故事走入数学课堂教学;“课本剧”进入数学课堂教学。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利用文学的美感和艺术魅力,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文学融合之美。【关键词】学科之间的整合 数形结合 学习效率和水平 语文学科【正文】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提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使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升人的推理水

2、平、抽象水平、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局部。”从中不难看出新课程改革很重视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数学课堂教学中假如适时地借助语文知识实行辅助教学,不但能大大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能协助解决数学中枯燥乏味的数学。如何改变数学教学的枯燥、抽象的现状呢?华罗庚先生以前说过:“数缺少形时少直观,形缺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 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但假如能进一步采用“数文结合”,给数学课堂增添更多的文学色彩,逐步与语文学科渗透整合,允许诗词、散文、小说故事、电影等文学形式走进数学课堂,让学生充分感受语文在数学中

3、的独特艺术魅力的同时,增强数学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和水平,也是必然趋势。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语文学科有机整合的几方面尝试: 一、成语融入数学课堂教学,提升兴趣。 在教学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这个定义时,我从“朝三暮四”这个成语典故引入,这个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一个老人每天给猴子8颗栗子,早4颗,晚也4颗,后来日子过得不怎么充裕,老人就改成每天给猴子栗子早3颗,晚4颗,猴子觉得早上怎么变少了,就跟老人讨价还价,于是老人就改成了早4颗,晚3颗,结果猴子听了早上没有变,很快乐地接受了改变结果。学生们听了都感到很好笑,笑猴子太笨了,于是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

4、3加4和4加3不是一样的结果吗?我适当地引入到教学中,肯定学生的结论,、社会现象和人文遗产来创设情境,利用数学解决其他学科中的问题。”从而引入到加法交换律中“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能深刻地体会到知识的重难点,比较能牢固地掌握知识的原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适当的成语,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理解水准更深刻,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更优化。 二、古诗导入数学课堂,意寓生动。 根据数学课堂所要教学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衔接语文学科蕴含的课程资源,巧妙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我巧妙借用高鼎的春居巧设疑问,学生头脑中生

5、动鲜活的形象再一次被激活,学习气氛极其浓烈。儿童散学归来早,母亲叫我帮种桃。一棵苹果一株桃。果园周长四千米,间隔五米全栽到。挥汗如雨心欣慰,却想各自有多少? 刚看到首句,学生大概想到古诗中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那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已发出会心的微笑,提升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想解决问题的兴趣,让学生理解到这是数学学习中的植树问题,考虑到这是植树问题中的哪一种类型题,接下来的课堂气氛既积极热烈而又轻松活泼,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所以,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要多多注重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为学生数学学习创设广阔的文化背景,我们的数学教师要多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巧妙地整合学科资源,如擅

6、长将趣味语文引入数学课堂,把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用直观形象的语文知识来体现、来描绘,丰富数学的形式,使严谨的数学生动起来、活泼起来,让学生真正能够享受学习的快乐,体味学习的乐趣。 三、童话故事走入数学课堂,巧设情境。 我根据教材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恰当的在教学中创设童话故事,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动力。例如在教学可能和一定一课时我创设这样的情境:夜深了,猴妈妈呜呜呜地一直哭,怎么回事呢?原来小猴不见了。动物们知道了都赶紧帮助找。找啊找啊,终于在一口井里找到了,动物们纷纷想办法:大象伸出了长鼻子;小熊找来了一根树藤;猴妈妈和猴爸爸扛了一根长长的竹竿,到底谁能把小

7、猴救出呢?学生们发现这和以往的确定值不一样,需要不同的假设,不同的假设所引发的结果又不一样,他们纷纷陷入激烈的讨论当中,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对可能和一定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都会意识到一个人知道的故事是有限的,但假如用这种方法却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常常有学生会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自编成故事向同学提问,又甚者提前预习了课程内容用各种形式来考老师或者同学。每当学生们编出那些或妙趣横生或幼稚可笑的问题时,学生那种被知识吸引所爆发的创造力油然让我的心中升腾起一股兴奋感。这不正是教师所想达到的教学效果吗? 四、“课本剧”进入数学课堂课堂,巧解难题。能充分利用数学家故事等数学

8、教育资源,构建多向联系的数学课堂教学体系,拓宽数学课堂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浓郁文学艺术的环境中学习数学,欣赏数学,体验数学,使用数学;学生在编、演、看中能心领神会其中的数学问题,感悟、体验其中的数学思想,这与老师在课堂上靠一张嘴,一支粉笔,几张图片,几段录音的单一说教所受的教育效果是无法比拟的。不但如此,“课本剧”走进数学课堂,更好的培养了学生在群体中交际、合作的水平,“课本剧”活动中,师生、生生间的合作意识更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数学课中,演艺“课本剧”,师生间的关系几乎“融洽到及至”,当老师提出练习题时,学生很自然的在“剧”中轻松解决以人性化的的情境、语境水到渠成似的完成,这

9、样一来,语文中的“欣赏、表演、写作”等水平在数学课堂的“合作、交流、反思”的过程中顺理成章的得到了提升。 随着新课程改革评价体系的逐步探究实践,很多数学问题成为语文训练的素材,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整合综合利用数学与语文知识解决问题;而且数学试题也利用充满浓郁的“文学色彩”的素材作为题目情境,减轻了学生对数学试题枯燥无味的理解,增强了对学生评价体系的 “人性化”设计。所以,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注重积累“文学素材”,并应用到数学问题创设中,增强数学语言的美感和艺术魅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数学中同样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感受数学与文学融合之美。 总来说之,作为一个处在课程改革浪潮中的教师不但仅是教好书本上的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语文因素是随处可见的,我们应擅长去发现这种因素,合理利用这种因素,促动数学学科与语文学科的和谐发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浓郁的文学色彩。 参考文献:1王慧玲.小学数学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小学教研版).2009(11).2王翠玲.浅谈小学数学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有效途径J.阅读与鉴赏:中旬.2011(4).3刘秘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实践探索J.阅读与鉴赏:中旬.2011(4).4高冰.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略谈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