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技术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38872457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97.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排水技术标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给排水技术标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给排水技术标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给排水技术标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给排水技术标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给排水技术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排水技术标(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编 )给排水技术标六、施工组织方案*排水管网工程1施工组织设计1.1编制依据1.1.1 遵循设计图纸、施工规范、规程、验收标准的原则。在编写主要项目施工方法中,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执行现行施工规范、规程及验收标准,确保工程质量。1.1.2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制定各具体项目实施方案过程中,充分研究、分析本工程的特点、难点,坚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确保优质高效完成本标段建设任务。1.1.3 坚持施工全过程严格管理的原则。 在各道工序施工中,认真自检,严格执行监理工程师的指令,尊重业主和设计代表的意见,严格管理。1.1.4 坚持推广和应用 “四新”成果的原则。 在施工中积极推广和

2、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施工中的先导作用。1.1.5 坚持专业化作业与综合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在施工组织安排上,以专业团队为基本组成形式,机械化作业为主,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和先进优良设备之优势,并采取综合管理手段合理配置,以达到整体优化目的。1.1.6 实施项目法管理,利用网络技术对生产资源及生产诸要因素进行优化配置,保证实现成本、工期、质量、安全及社会信誉等预期目标。1.1.7 根据招标单位提供的招标文件, 在认真学习领会设计意图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实地察看情况,出席了标前会议和确认答疑书的内容后,针对本工程特点和单位自身施工组织能力,及相同相似工程中的实际经验而编制

3、。1.2工程概况1.2.1 本标段实施的为 * 排水管网工程。该工程建设规模:*新建排水管线,长度5600 米,管径 DN160-DN300。1.2.2 施工部署1.2.3 根据本标段工期紧、 任务重的特点, 按照“科学布局、周密安排、先地下、后地上,以路基为先导,主攻主车道,争抢土方;着重底基层、带动全段、紧跟附属”的施工原则组织施工。并注意作业工序之间衔接时间。1.2.4 确保施工流畅,减少间歇时间。1.3总平面布置1.3.1 驻地建设通过考察现场,临时驻地及生产用房用地租借部分民房解决。1.3.2 施工便道1.3.3 本标段施工便道布置, 场外运输利用现有道路解决,场内则利用先施工主车道

4、,用另一侧人行道作施工便道的方法来解决。1.3.4 水从管道将自来水引入临时驻地并现场设储水容器供生活生产使用,零星工地用水采用水车拉运。1.3.5 电施工及生活用电利用附近电源,采用 TN-S 配电系统,同时自备 l 台 75kw 柴油发电机, 2 台 10kw 发电机,作为预备电源和零星用电以确保施工需要。1.3.6 通讯联系向电信部门申请程控电话来保证与业主、监理单位和上级单位之间的联系,同时主要负责人员配备手机,确保联络畅通。1.3.7 材料库房工地修建材料库,并与驻地建设统一进行考虑,做到统筹规划、布局合理,以满足施工生产为目的。1.3.8 见后附图:施工总平面布置图1.4施工组织计

5、划工期共计 20 天(日历日)。1.4.1 招标文件规定工期要求为20 天,我们将在确保完成的情况下力争提前。1.5施工组织机构1.5.1 为确保工程顺利完成, 挑选多次参与类似施工任务并具备丰富现场经验的人员对本工程的工期、质量、成本及安全生产方面统筹、控制。项目经理部内设工程组、质检组、机料组、综合组和计财组。各岗位、部门主要职能职责如下:1.5.1.1 项目经理:在本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代表公司履行工程合同,全面负责工程项目的管理。1.5.1.2 技术负责人:负责项目的质量与技术工作, 处理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做好技术交底和技术指导工作,以及技术资料的整理和组织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

6、5.1.3 工程组: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设立专业工程队。各队既各负其责又接受统一指挥,密切合作。其主要负责组织实施现场施工,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归档及合同管理。1.5.1.4 质检组:分管试验、质量检查。负责组织实施质量计划,对施工所用材料进行检验,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质量检验和监督。1.5.1.5 机料组:负责工程材料的供应和设备调配,同时对所购的材料及各类物资的质量负责并负责施工机械设备的维修及保养。1.5.1.6 综合组:分管外部协凋、后勤保障及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负责安全施工生产的日常工作。1.5.1.7 计财组:分管计划统计和财务会计。2施工机械设备投入2.1施工机械设备的配置2.1.1 根

7、据本标段所含工程量大小及选择工期,根据专业队伍组建情况,按照“合理匹配、配备齐全、切合适用、满足需要”的原则,搞好机械设备的配置。2.1.2 根据本工程工程量,确定所需的机械设备的数量、种类和质量,因此在施工准备阶段,必须抓紧抓好开工前必须进场的机械设备的准备工作,关键是运输条件是否能满足工程的需要。2.1.3 大型设备需建立档案, 机械设备实行专人专机管理,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按照施工程序和规范的要求合理调配使用机械,保证设备的使用率。所用于工程的施工机械必须要适合本工程的特点,如果因为客观原因需要更换施工设备时,必须经监理工程师同意,且在能够满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进行。2

8、.1.4 根据本工程设计图纸的要求和施工现场的情况,本公司拟投入了载重汽车 2 台,水准仪 1 台,经纬仪 1 台,回弹仪 1 台。2.1.5 本项目以机械化作业施工为主, 所需机械设备及各种运输车辆已维修保养完毕,本项目拟投入的主要机械设备,已严格按照招标文件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及施工总体计划配备齐全。2.1.6 水泥混凝土搅拌机由专业人员按照规程要求设置,地点位于建设方指定的砂砾料场内,设备安装由专业机械师完成,经过调试无误后经监理工程师确认方可使用。2.1.7 施工机械设备计划于中标后及时进场,为了保证工程的连续性,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合理配置所需要的机械设备。2.2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2

9、.2.1 机械设备是生产的手段, 随着建筑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机械施工将逐步代替繁重的体力劳动,机械设备的数量、种类、型号必将逐渐增多,在施工中的作用也会愈来愈大。因此,加强施工的机械设备的管理,不断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效率,是保证施工项目顺利实施、高速、低耗的主要保障。2.2.2 机械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技术经济决策;通过有效的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对机械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做到全面规划,合理配置,择优选购,正确使用,精心维护,安全运行;改善和提高项目的技术装备素质, 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效能, 取得良好的投资效益。2.2.3 机械设备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正确的选

10、择合理的使用机械;搞好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检查和维修工作;建立和完善机械设备的管理制度。2.2.4 合理的选用机械, 发挥设备的效率, 在实行项目法施工后,项目部对施工机械的选用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使设备更符合施工现场的需要。2.2.5 正确使用,保证安全生产, 提高使用效率,每种机械都有一定的范围和特定的使用条件,如土方机械的经济运距、限制坡度、超载等等。只有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定,正确的使用才能保证安全生产,并取得好的经济效益。2.2.6 做好维修保养, 提高机械完好率。 施工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产生技术状况的不断变化,以及某些不可避免的不正常现象,如松动、干摩擦、发动机声音异常等,这些隐

11、患如不及时处理,就会造成设备过早的磨损,甚至导致严重事故。做好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要及时处理发生的问题,随时改善设备的技术状况, 防患于未然, 要把事故消灭在发生之前。实践证明,机械的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维护和保养的好坏。2.2.7 加强配件的管理及保养维修的需要,设立专门的配件仓库, 由专人负责管理,对配件进行合理储备。配件管理人要深入调查,用概率法统计属机型易磨损、易损坏的配件,并要求技术人员提供这方面的资料,以便做到合理储备。2.3施工机械进场摆放2.3.1 现场机械操作实行人机固定制,责任明确,有利于增强定机人员的责任心及爱护机械的心理,有利于保持机械设备的良好技术状况,有利于落实奖

12、惩制度,每台机械设备,除了有安全操作规程及使用说明的要点外,还有其独特的使用特点,人机固定原则有利于定机人员熟悉本机的这些特点,这对于发挥机械效率,预防和排除机械故障,避免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2.3.2 机械设备的机座必须稳固,转动的危险部位要设安全防护装置,开机前应检查机械,确认完好后方可操作。2.3.3 各种电动机具必须按规定,接零接地,配备开关和漏电保护器,不得带病运转或超负荷作业。2.3.4 一些小型设备固定在班由班组长对机械设备负责,并实行在班组长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2.3.5 要注意技术培训工作, 杜绝机械多机手少的现象, 否则由于人手不够,很容易造成临时调用非定机人员去支援操作,或使用不会操作的人员的现象。所以必须制订定人、定机、定责任的三定制度。其他机械操作符合安全规程,并做到定期保养。2.4进场方式2.4.1由既有道路开至或汽车运至施工现场。2.4.2主要机械设备配备表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载重汽车台22水准仪台13经纬仪台14回弹仪台13 劳动力安排计划及其保证措施3.1 队伍组建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