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安徽信访条例

新**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08KB
约15页
文档ID:438782829
安徽信访条例_第1页
1/15

安徽信访条例安徽信访条例发布时间:2020-02-19但是,由于信访的有关信息一般要经过信访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筛选, 然后递交给有关领导、有关机关,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也是一种间接 的利益表达方式下文是安徽信访条例,欢迎阅读!安徽信访条例最新版内容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持国家机关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保护信访人的合 法权益,维护信访秩序,构建和谐社会,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 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信访,是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 走访等形式,向国家机关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 由国家机关处理的活动本条例所称信访人,是指采用前款规定的形式,向国家机关反映情 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本条例所称国家机关,是指本省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 机关和检察机关第三条 信访工作应当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 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第四条国家机关应当依法做好下列信访工作:(一)畅通信访渠道,倾听群众的建议、意见和要求,依法决策、科学 决策、民主决策,从源头上预防导致信访事项发生的矛盾和纠纷。

二) 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接待来访国家机关负责人应当阅批重要来 信、接待重要来访、听取信访工作汇报、研究解决信访工作中的突出问 题三) 建立主要负责人负总责,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 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四)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联合接访制度、信访工作首问负责制、信访 工作督查督办制度、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信访人第五条建立信访工作人员培训和激励机制,建立和实施科学的信访 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第二章信访人的权利与义务第六条信访人在信访活动中,享有以下权利:(一) 了解信访工作制度及信访事项的处理程序;(二) 向办理机关查询其信访事项的办理进展及结果并要求答复;(三) 要求信访工作人员提供与信访事项有关的咨询服务;(四) 对与信访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信访工作人员提出回避请求;(五) 在公布的接待日和接待地点向有关机关负责人当面反映信访事项;(六) 申请复查、复核;(七) 对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可以依法申请听证;(八)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第七条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电子邮件、 等书面形式;信访人提出投诉请求的,还应当载明信访人的姓名(名称)、 住址、联系方式和请求事项、事实、理由。

信访人采用口头形式提出投诉请求的,接受投诉请求的机关应当做好 记录第八条 信访人米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的,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 向依法有权处理信访事项的本级或者上一级国家机关提出;(二) 到国家机关设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场所提出;(三) 履行有关登记手续;(四) 多人提出共同的信访事项,应当推选代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 人第九条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应当客观真实,对其所提供材料内容 的真实性负责,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诬告、陷害他人第十条信访人在信访活动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自觉维护社会公 共秩序和信访秩序,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 权利,不得有下列行为:(一) 在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周围、公共场所非法聚集,围堵、冲击国家 机关、拦截公务车辆,或者堵塞、阻断交通的;(二) 携带危险物品、管制器具的;(三) 侮辱、殴打、威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 由的;(四) 在信访接待场所滞留、滋事,或者将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弃留在信 访接待场所的;(五) 煽动、串联、胁迫、以财物诱使、幕后操纵他人信访或者以信访 为名借机敛财的;(六) 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国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为。

第^一条信访人未按本条例第八条第一项规定走访的,接访国家机关 应当告知其有权受理该信访事项的国家机关,并劝其返回;不听劝告的, 其住所地的人民政府或者单位应当及时劝其返回信访事项依法经复核机关复核终结后,信访人不接受复核意见并到国 家机关办公场所或者信访接待场所滞留、滋事,经劝阻、批评和教育无效 的,由信访工作机构所在地公安机关对其予以警告、训诫或者制止第十二条在隔离治疗期间的传染病人需要走访的,应当委托其亲属 或者他人代为反映第三章信访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第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信访工作机构县级以上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 门、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有利于工作、方便信访人的原 则,确定负责信访工作的机构或者人员第十四条信访工作机构的职责是:(一) 处理来信,接待来访,按职责权限办理信访事项;(二) 承办上级机关转送、交办的信访事项;(三) 向有关机关转送、交办信访事项,并负责督促、检查;(四) 协调处理重要信访事项;(五) 督促、检查、指导信访工作;(六) 研究、分析信访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提出完善政策和改进 工作的建议;(七) 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八)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五条国家机关应当选派坚持原则、公正廉洁、责任心强,有相 应的法律知识、政策水平和群众工作经验的人员从事信访工作第十六条信访工作人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表明身份,热情耐心接待来访群众,不得刁难和歧视信访人;(二) 依法办事,按照信访处理程序,公正及时地处理信访事项,不得 敷衍塞责、推诿拖延、徇私舞弊;(三) 遵守保密制度,不得将检举、控告材料转给被检举、控告的人员 或者单位,也不得向被检举、控告的人员或者单位透露有关情况;(四) 对信访人持受理凭证查询信访事项办理情况,除涉及国家秘密、 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外,应当如实答复,不得拒绝;(五) 妥善保管信访材料,不得丢弃、隐匿、毁损或者篡改第十七条信访工作人员与信访人和信访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 当回避信访工作人员的回避,由信访工作机构负责人决定;信访工作机构负 责人的回避,由其所属国家机关负责人决定第四章信访渠道第十八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扰和阻挠信访人依法向国家机关反 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第十九条国家机关对信访人提出的信访事项,应当保证有人接收、 接听、记录、登记、呈报第二十条国家机关应当建立来访接待制度,设立或者指定适合工作 需要的来访接待场所。

国家机关应当建立负责人信访接待日的制度国家机关负责人应当在 规定的接待日到接待场所接待信访人,协调处理信访事项第二十一条国家机关负责人或者其指定的工作人员,应当经常到基 层了解民情,倾听民声,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并就信访工作 中反映突出的问题,到信访人居住地直接听取意见和建议第二十二条省级国家机关的信访工作机构应当充分利用现有政务信 息网络资源,建立全省信访信息系统,为信访人在当地提出信访事项、查 询信访事项办理情况提供便利县级以上国家机关应当充分利用现有政务信息网络资源,建立或者确 定本行政区域的信访信息系统,并与有关国家机关的信访信息系统实现互 联互通第二十三条信访工作机构的通信地址、电子信箱、投诉、信访 接待的时间和地点、查询信访事项的方式等相关信息资料,应当向社会公 布信访事项的处理程序,与信访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其 他为信访人提供便利的相关信息和业务,应当在信访接待场所或者网站公 布第二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信访工作咨询制度,聘请相 关专业人员就重大、复杂、疑难信访事项进行评议、论证,提出处理信访 事项的建议信访工作机构应当组织相关社会团体、法律援助机构等,运用教育、 协商、调解、听证等方法,依法、合理、及时处理信访人的投诉请求。

第五章 信访事项的受理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受理下列信访事项:(一) 对本级和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本级人民代表大 会代表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的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本级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以及违法失职行为的申诉、检举或者控告;(二) 对本级和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 规、决议、决定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本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和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制定的指导审判、检察工作的规范性文件的建议、 批评和意见;(三) 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 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的检举或者控告;(四) 对本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生效的判决、裁定、决定不服的申 诉;(五) 依法应当受理的其他信访事项第二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受理信访人 对下列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或者不 服下列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检举、控告或者提出投诉、求助请求的信 访事项:(一) 本级和下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二) 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三) 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四) 社会团体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中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派出 的人员;(五)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及其成员。

第二十七条各级人民法院受理下列信访事项:(一) 对本级和下级人民法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二) 对本级和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人员以及人民法院的其他工作人员 违法、违纪行为的检举或者控告;(三) 告诉、申诉案件的信访第二十八条各级人民检察院受理下列信访事项:(一) 对本级和下级人民检察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二) 对本级和下级人民检察院的检察人员以及人民检察院的其他工作 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的检举或者控告;(三) 对本级和下级人民检察院处理决定不服的申诉;(四) 对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不服的申诉;(五)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涉嫌贪污、贿赂等犯罪行为,以及国家机关 工作人员失职、渎职、利用职权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等行为的 检举或者控告第二十九条信访事项已经受理或者正在办理的,信访人在规定期限 内向受理、办理机关的上级机关再提出同一信访事项的,该上级机关不予 受理第三十条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 投诉请求,信访工作机构应当告知信访人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程 序向有关机关提出第三 条国家机关收到信访事项,应当予以登记有权处理信访 事项的国家机关收到属于本机关法定职权范围的信访事项,应当受理。

能 够当场答复是否受理的,应当当场书面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 到信访事项之日起15日内书面告知信访人,信访人的姓名(名称)、住址 不清的除外第三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府信访工作 机构收到信访事项,应当予以登记,并在15日内分别按下列方式处理:(一) 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信访工作机构对依照法定职责 属于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处理的信访事项,应当转送同 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信访事项涉及下级人民政府、人 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及其工作人员的,可以转送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涉及乡镇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可以由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信访工作机构转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二)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对依照法定职责属于本级人民政 府或者其工作部门处理的信访事项,应当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情况 重大、紧急的,应当及时提出建议,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决定;信访事项涉 及下级行政机关或者其工作人员的,直接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