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月开放本科 5057 西方文论选读A卷参考答案

汽***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2KB
约3页
文档ID:438757450
1月开放本科 5057 西方文论选读A卷参考答案_第1页
1/3

《西方文论选读》期末考试A卷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 莱辛的诗画界限论莱辛认为,造形艺术和诗歌,它们有异中之同,即都要模仿自然;也有同中之异,主要表现在四方面:1.就存在形式说,诗是一种时间艺术,画是一种空间艺术,诗的表现范围要比画广,画适宜于表现美,诗则除了美其他丑、怪、悲、喜、滑稽等均能表现2.就模仿的媒介说,诗用人为的符号,即时间中动作发出的声音;画用自然的符号,即空间中物体的形状和色彩3.就模仿的对象说,诗描绘时间中先后持续的事物即动作;画描绘空间中并列的事物即物体4.就追求的效果说,诗求其真,再现人的动作的复杂冲突;画求其美,即姿态和表情上的静穆或静穆的伟大上述诗画各自的特殊规律是相互不能超越的,否则就会招致失败,但这些规律也不是绝对的2. 三一律所谓“三一律”,指行动的单一性、时间的单一性和空间的单一性,它在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中,是作家必须遵守的铁律,来自16世纪《诗学》的意大利注释家之手卡斯特尔维屈罗认为只有单一的空间与单一的时间和行动相适应,才能使观众信服三一律对此后的戏剧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3.鲍姆加登的“理性类比”概念“理性类比”是“美学之父” 鲍姆加登于1739年在《形而上学》一书中提出的一个概念,他用“理性类比”肯定了感性的东西,其内容包括:感性洞察力,即洞察相同之点的能力;感性敏锐性,即洞察差别的能力;感性记忆;想像力;感性判断;对类似情况的观察;特殊感觉力。

理性类比”反映了鲍姆加登把纯粹认识论的美学转到艺术和艺术理论的美学4.黑格尔的情境·情节·情致为了实现艺术美的理想,黑格尔探讨了文艺创作的具体问题,如人物、环境、冲突等问题,并且提出和论述了情境、情节、情致这样一些重要概念分别介绍情境、情节、情致5. 尼采的日神、酒神论尼采认为悲剧是在日神和酒神这两种至深本质的二元冲突中产生的,日神和酒神是二元对立的两种冲动或精神日神代表着对生命个体的肯定,酒神代表着对生命本原的肯定;日神代表梦的形象世界,酒神代表醉的现实世界;体现日神精神的艺术是造型艺术和史诗,体现酒神精神的艺术是音乐和抒情诗6. 巴尔特的代码理论巴尔特在其《S/Z》中分析巴尔扎克的小说《萨拉辛》时提出了关于代码的理论,用S和Z分别代表书中的两位主要人物他认为这篇小说具有自足结构和能指性质,小说中的人物、读者和作者都不过是各种代码,并不具有实体性他主要探讨词汇组合所包含的意义,用五种代码分析文本的能指,释义代码、寓意代码、选择代码、象征代码和文化代码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简答题除说到要点外,还应展开论述光有要点不能给及格分1.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亚里士多德是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著有《诗学》、《修辞学》等多部文艺论著。

《诗学》一开始就讲:“史诗和悲剧、喜剧和酒神颂以及大部分双管箫乐和竖琴乐——这一切实际上都是模仿 亚里士多德所谓模仿,同柏拉图不同他认为感性的现实本身是真实的,模仿现实的艺术也是真实的亚里士多德所谓模仿,同传统说法也不同,传统说法只回答了艺术模仿什么的问题,而没有回答艺术如何模仿的问题,这个问题由亚里士多德解决了,它体现在“艺术即形式”命题中在他看来,艺术模仿自然,并不是对自然进行原封不动的抄袭,而是进行能动的创造亚里士多德不仅认为艺术是创造性活动的产物,而且还认为艺术能表现自然的真实和本质根据这一思想,他认为,艺术模仿的对象应该是过去有的或现在有的事、传说中的或人们相信的事、应当有的事总之,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艺术之所以要想像,要虚构,要表达理想,就是因为它是艺术艺术要模仿自然,但并不等于自然;艺术是一种创造,但又不能脱离自然这就是亚里士多德关于“艺术模仿自然”的全部涵义2.简述维柯的美学思想维柯是历史哲学的创始人,“美学科学的发现者”他发现,精神哲学是一切精神现象的根源,但这种精神哲学不应该是形而上学,而应该是美学;把人类的认知创造原则引入美学,从而把它变为行动的美学,创造的美学;他还发现由于美的现象的普遍性,美学同其他学科,如哲学、历史学、语言学等具有相关性,从而扩大了美学研究的领域,把它从囿于哲学一隅的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

1.诗的发生学诗不是起源于理智,而是起源于感官2.想象的功能想象的主要功能是比喻;还不仅仅局限在语言形式上,还体现在诗性任务性格上3.想象和理性的对立维柯认为美的本质是和谐3. 简述柏格森的滑稽论柏格森是法国“非理性主义”的主要代表,他的美学著作主要是1900年出版的《笑》,其中收入了他论滑稽的意义的三篇文章,分别从形态、体态、姿势、情景、行动和语言等方面论述滑稽的表现,最后论述了滑稽的性格首先是形式的滑稽;其次是姿态和动作的滑稽;再次是情景的滑稽;第四是语言的滑稽;最后是性格的滑稽4. 简述萨特美学思想的特征萨特美学思想的出发点是他的存在主义,而人是存在主义的基础和出发点他一反传统上“本质先于存在”的说法,提出“存在先于本质”的命题,把人即主体性作为一切的前提萨特的文学作品,是他这种人道主义哲学的感性表现;他的美学思想则是这种人道主义这些的理性表现,他把自由看作一切写作活动的题材萨特认为人们之所以当作家,并不是由于要表达某些东西,而是决定要以某种方式去表达它们萨特美学思想的特征主要是:其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其二,文学作品是写作和阅读、创作和欣赏的统一;其三,想像是文学创作的基础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论述题必须有述有评,要有展开论述。

如只有述而无评,则最多只能给及格分1. 康德美学思想述评康德的美学是世界美学史的一场革命,过去的哲学都围绕着自然转,从康德开始,才围着人转,人认识到自己是绝对的、具体的、自由的、至高无上的,是一切的一切康德以“先验综合”为基础,构建了以知、情、意及相应的批判为框架的先验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他在《纯粹理性批判》探讨了人们的认识能力,即“知性”在《实践理性批判》中探讨了人们的实践能力,即“意志”康德把美和艺术作为沟通自然与自由之间的桥梁康德对美的分析,是从区分审美判断和逻辑开始的,他从质、量、关系和方式这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康德对崇高的分析,是从美与崇高的比较开始的,并对崇高和美作了区别康德对艺术的分析首先是分析了艺术本身的规定性;其次,要创造艺术,就要靠天才;第三,分析了艺术规定性和天才之后,康德把注意力集中在美的理想和审美意象问题上;最后,康德根据语言的表达方式,对艺术进行了分类康德美学思想包含着惊人的矛盾,最大的莫过于,美学本来是填补他哲学体系空白的一个筹码,但当他论述美和艺术问题时,他强调的却是它们的独立自主性,这就为近代艺术打开了一条新路,他埋葬了古典主义时代,开了浪漫主义的先河2. 俄国形式主义述评。

俄国形式主义产生于20世纪10年代,是在胡塞尔的现象学、日内瓦语言学派,特别是在索绪尔的语言理论的直接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的理论主张是针对传统的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的,它要求把文学从其他社会学科的纠缠中解放出来,追求两个目标,一是文学的自主性,一是文学的科学性他们认为文学科学的对象不是文学,而是“文学性”1.文学性既不包括作者,也排除了任何表现2.文学性既不反映现实,也同社会生活断绝了关系3.文学性也不是形象思维,它既不创造形象,也不表达思想他们所认为的文学性,实际上就是形式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一文中提出和论证了形式主义理论的一条重要原则——“陌生化”原则所谓“陌生化”,是针对习惯化、机械化、自动化和潜意识化而言的,是对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习焉不察的感知方式的一种反作用,目的是加强印象,把熟视无睹的东西凸现出来,用新的陌生的世界代替潜意识化了的世界陌生化属于文本的范围,而且重点不是文本的意义,而是它的形式,涉及的对象主要是诗歌俄国形式主义的不足。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