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逆推法 逆推法是一种很常用的数学方法,它是根据变化后的结果,一步一步进行逆向推理,逐步推出原来的已知条件,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例1. 某数加上8,减去4,乘以2,除以6,等于10,这个数是多少? 综合列式: 例2. 一捆电线,第一次用去全长的一半多3米,第二次用去余下的一半少10米,最后还剩22米,这捆电线原来有多少米?思路分析:分析数量关系,画线段图:例3:一种有益的细菌每小时可增长一倍,现在有一批这样的细菌,5小时后可达到100万个,当他们达到25万个是,经过了多长时间? 例4. 四个小朋友共有课外读物120本,甲给乙3本,乙给丙4本,丙给丁5本,丁给甲6本,这时这四个小朋友的课外读物的本数相等,他们原来各有几本课外读物? 根据题意: (本) 应用逆推法得: 一、灵活运用,创造发展: 1. 有一种昆虫,由幼虫长到成虫,体长每天增长1倍,20天后正好长到20厘米,请问长到5厘米时用了几天? 2. 瓶内装有油,倒进500克油以后又倒出后,又倒进600克,这时瓶内有油1300克,求瓶内原装有多少克油?3、有一筐苹果,第一次取出全部的一半多4个,第二次取出余下的一半多1个,筐中还剩20个,筐中原来有多少个苹果?4、有一筐苹果,第一次取出全部的一半多4个,第二次取出余下的一半少2个,筐中还剩20个,筐中原来有多少个苹果?5、某服装店有一套时尚女装,因销售困难,就按原定售价打对折(原售价的一半)销售,生意顿时红火起来,过来几天,这套女装又加价100元出售,当顾客渐渐少了,有降价50元 ,按现价200元出售,问这套女装原来售价多少?6、小雨、大宝、思思、浩浩四人共有课外书200本,为了广泛阅读,小雨给大宝13本,大宝给思思18本,思思给浩浩16本,浩浩给小雨2本,这时4人的本数一样多,他们原来各有多少本书?二、简便计算:7.74×(2.8-1.3)+1.5×2.26 101×0.87-0.91×87 16.15÷1.7+0.85÷1.7 3.65×2.3 +3.65×1.4+3.7×6.35 17.8÷1.25÷2÷0.4 4800÷12.5÷2.5÷3.20.9999×0.7+0.1111×2.7 1.98×5.1 20082008×2007-20072007×2008例 1:将一个数扩大 7 倍后,减去 5,再除以 5,最后加上最大的一位数,得 22。
这个 数是多少? 解析 告诉了中间过程和最后结果是 22, 用逆推法从结果出发, 逐步进行还原 (倒推) 就可以得到答案要注意运算也是互逆的 例 2:小华的阿姨给小华送来一筐苹果,小华将其中的一半分给弟弟,又将剩下的一 般分给哥哥,最后将第二次剩下的一半留给爸爸和妈妈,自己拿了剩下的 4 个苹果问阿姨 一开始送来了多少个苹果? 解析 边画线段图边分析:最后剩下的 4 个,也是第二次分后剩下的一半,乘以 2 后 得第一次分后剩下的,以此类推,倒推出最初的数量 例 3:王强利用假期看了一本课外读物,第一个星期看了这本书的一半少 20 页,第二 个星期看了剩下的一半多 30 页,第三个星期看了 80 页,正好看完,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解析 边画图边分析:因最后 80 页是第二个星期看后剩的页数的一半少 30 页,80+ 30 得到的 110 页,为第一个星期看后剩的页数的一半把 110 乘以 2 后得到的 220 正好比 全书的一半多 20 页(第一个星期差 20 页正好一半) 再逆推一步可得全书页数 例 4: 有三袋大米,从甲袋中取出 10 千克加到乙袋,从乙袋中取出 8 千克加到丙袋, 从丙袋中取出 14 千克加到甲袋,这时三袋大米都重 50 千克,甲、乙、丙三袋大米原来各重 多少千克? 解析 可以列表分析:先列“最后的三袋大米都重 50 千克” ,再一步一步进行还原, 即可得到它们原来各自的重量。
甲 现在 50 千克 50-14=36 千克 36 千克(不变) 原来 36+10=46 千克 乙 50 千克 50(不变) 50+8=58 千克 58-10=48 千克 丙 50 千克 50+14=64 千克 64-8=56 千克 56 千克(不变) 例 5:有甲、乙、丙三个油桶,各盛油若干千克,先将甲桶油倒入乙、丙两桶,使他 们各增加原有油的一倍;再将乙桶油倒入丙、甲两桶,使它们的油各增加一倍;最后按同样 规律将丙桶油倒入甲、乙两桶这时各桶油都是 16 千克甲乙丙原来各有油多少千克? 解析 同例 4 列表,但要注意这题每次都有三个量在发生变化 例 6: 一种有益的菌种每小时可以增长一倍,现在有一批这样的细菌;10 小时之后达 到 100 万个,当它们达到 25 万个时,经历了多少时间? 解析 “增长一倍”要还原就是“减半”,10 小时达到 100 万个,按一小时一小时的 还原,就可以推算当达到 25 万个时,经历了多少时间 检测、反馈、应用 1、某数加上 6,乘以 6,减去 6,除以 6,其结果等于 6,这个数是多少? 2、小玲问一老爷爷今年多大年龄,老爷爷说: “把我的年龄加上 17 以后用 4 除,再减 去 15 后用 10 乘,恰好是 100 岁。
”那么这位老爷爷今年多少岁? 3、小明在一次数学考试时,把一个数除以 75 错当成乘以 75 来计算,结果得 3375 那么此题的正确结果是多少? 4、从某天起池塘水面上的浮萍,每天增长一倍,50 天后整个池塘长满了浮萍,问第 几天时浮萍所占面积是池塘面积的一半 5、冰柜里的鸡蛋第一天拿走了一半少 2 个,第二天拿走余下的一半多 4 个,这时刚好 拿完,原来有多少个鸡蛋? 6、三位同学共同买了一些铅笔,甲分得的比总数的一半少 1 支,乙分得的是余下的一 半多一支,丙分得 8 支,问三人共买多少支铅笔? 8、两棵树上共有麻雀 39 只,从第一棵树上飞到第二棵树上 6 只,接着从第二棵树上 又飞走 9 只, 这时第一棵树上的麻雀是第二棵树的两倍, 原来每棵树上的麻雀各有多少只? 9、批发站有若干筐苹果,第一天卖出一半,第二天运进 450 筐,第三天又卖出现有苹 果的一半多 50 筐,还剩 600 筐,这个批发站原有多少筐苹果? 10、甲、乙、丙三箱内共有 384 个皮球,先由甲箱内取出若干个放进乙、丙两箱内, 所放之数分别为乙、丙当时所有的球数;再乙箱取出若干放进甲、丙两箱;最后,由丙箱取 出若干放进甲、乙两箱,放法都同前,结果三箱内的皮球个数彼此相等。
问甲、乙、丙各箱 内开始各有球多少个? 一、填空题 1.将一个数做如下运算:乘以4,再加上112,减去20,最后除以4,这时得100.那么这个数是 . 2、一筐鱼连筐重 100 千克,先卖出一半的鱼,又卖出剩下鱼的一半,这时连筐还重 28 千克,原来筐重 千克. 3.甲、乙两个车站共停135辆汽车,如果从甲站开36辆到乙站,从乙站开45辆到甲站,这时乙站车是甲站的1.5倍.乙原来停 辆车 4.农业站有一批化肥,第一天卖出一半又多15吨,第二次卖出余下的一半多8吨,第三次卖出180吨,正好卖完,这批化肥原来有 吨. 5.四个袋子共有168粒棋子,小红过来一看,把棋子作如下的调整,把丁袋调3粒到丙袋,丙调6粒到乙袋,乙又调6粒到甲袋,甲袋调2粒到丁袋,这时,四个袋子的棋子一样多,乙袋原来有 粒棋子. 6.一筐桔子,把它四等分后多一个,取走3份又一个,剩下的四等分后又剩一个,再取走3份又一个,剩下的四等分又剩一个,那么原来至少有 个桔子. 7.袋子里有若干个球,小华每次拿出其中的一半再放回一个球,这样共操作了5次,袋中还有3个球,那么,袋中原来共有 个球. 8.3÷7的小数点后面第1999位上的数是 . 9.已知A,B,C,D四数之和为45,且A+2=B-2=C×2=D÷2,那么,这四个数依次是 . 10.两个小于1000的质数之积是一个偶数,这个偶数最大可能是 二、解答题 11.池塘的水面上生长着浮萍,浮萍所占面积每天增加一倍,经过15天把池溏占满了,求它几天占池塘的 ? 12.一条幼虫长成成虫,每天长大一倍,40天长到20厘米,问第36天长多少厘米? 13.某人去银行取款,第一次取了存款的一半多5元,第二次取了余下的一半多10元,最后剩下125元,求他原来有多少元? 14.王大爷把他所有西瓜的一半又半个卖给第一个顾客,把余下的一半又半个卖给第二个顾客,……这样一直到他卖给第六个人以后,他一个西瓜也没有,求他原来有西瓜多少个? 一、填空题 1. (100×4+20-112)÷4=77 3. 甲:45辆;乙:90辆. 把后来甲站所停汽车的辆数看为"1"的倍数,那么乙站所停的是1.5倍,那么"135"辆就是2.5倍,这样 甲站后来有:135÷2.5=54(辆) 乙站后来有:54×1.5=81(辆) 甲原有:54+36-45=45(辆) 乙原有:81+45-36=90(辆) 4. 782吨. [(180+8)×2+15]×2=782(吨) 5. 甲38粒;乙42粒,丙45粒,丁43粒. 现各有168÷4=42(粒). 甲:42-6+2=38 乙:42-6+6=42 丙:42-3+6=45 丁:42-2+3=43 6. 85个. 1×4+1=5(个) 5×4+1=21(个) 21×4+1=85(个) 7. 34个. (3-1)×2=4(个) (4-1)×2=6(个) (6-1)×2=10(个) (10-1)×2=18(个) (18-1)×2=34(个) 8. 4 3÷7=0.42857142…… 6位 1999÷6=333……1 所以是4. 9. 设C数为M,则 A=2M-2 B=2M+2 C=M D=4M 9M=45,M=5 ∴A=8;B=12;C=5;D=20. 10. 1994 由于质数除2以外便都是奇数,奇数×奇数=奇数. 所以其中一个质数定是2,1000以最大的质数是:997. 997×2=1994 二、解答题 11. 第14天占 ;第13天占 . 12. 39天长:40÷2=20(厘米); 38天长:20÷2=10(厘米); 37天长:10÷2=5(厘米); 36天长:5÷2=2.5(厘米). 13. [(125+10)×2+5]×2=550(元) 14. 第七个人:0个; 第六个人:(0.5+0)×2=1(个); 第五个人:(1+0.5)×2=3(个); 第四个人:(3+0.5)×2=7(个); 第三个人:(7+0.5)×2=15(个); 第二个人:(15+0.5)×2=31(个); 第一个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