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井分析复习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37853838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5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井分析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试井分析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试井分析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试井分析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试井分析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井分析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井分析复习(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井分析复习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试井?试井有哪些分类?答:(一)试井:以油气渗流力学为理论基础,以压力、温度、和产量测试为手段,研究油气藏地质和油气井工程参数的一种方法。(二)分类:两大类,产能试井和不稳定试井。(1)广能试井:回压试井、等时试井、修正等时试井、一点法试井。(2)不稳定试井:单井试井(压力降落试井、压力恢复试井、探边试井)、多井试井(十扰试井、脉冲试井)。2、什么是产能试井?什么是不稳定试井?答:(一)产能试井:是改变若十次测试井的工作制度,测量在各个不同工作制度下的稳定产量及与相应的井底压力,利用稳定试井分析理论研究测试井生产能力的一种动态方法。(确定测试井(或测试层)的产能

2、方程和无阻流量)(二)不稳定试井:改变测试井的产量,并测量由此而引起的井底压力随时间的变化,利用不稳定试井分析理论研究测试井测试层特性参数的一种动态方法。3、阐述产能及不稳定试井的主要用途。答:(一)产能试井:确定测试井的产能;对单井进行动态预测。(二)不稳定试井:确定油气藏类型(孔隙结构性质);确定原始地层压力;确定地下流体流动能力;判断完井效果;确定措施井及层位,确定是否需要采取增产改造措施;判断增产改造措施的效果;推算探测范围和估算单井控制储量;判断边界性质、距离、形状和方位等;判断井问连通情况,确定连通厚度及连通渗透率大小;判断地层渗透率的方向性发育情况。(10条)4、产能及不稳定试井

3、的类型有哪些?(同上)5、目前试井存在的问题答:由于油气藏及其中流体流动的复杂性,因此,目前在许多复杂流体流动和复杂介质中的试井分析理论与方法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水驱油藏、水驱气藏、非牛顿流体、低渗油气藏、异常高压油气藏、凝析气藏、复杂结构井、数值试井、井筒动力学对试井的影响)多相流动:目前已投入开发的绝大多数油气藏都进入了高含水期,油(气)水关系复杂,多井十扰问题突出,储层孔隙结构可能已发生变化。多层合采:多个小层合采、层问存在十扰。低孔低渗:低渗透油气田大量投入开发,由于低渗透油气田本身的特点,使得目前成熟的试井分析理论可能不再适合。非均质性: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严重(缝洞型油气藏、

4、断块油气藏)复杂结构井:水平井、分支井、大斜度井、丛式井第二章产能试井分析方法(产能试井概念:)1、(一)产能试井测试程序:关井测地层静压;从小到大改变工作制度,测稳定产量,井底流压和其他相关数据;关井测地层静压。(二)产能试井分析步骤:整理试井资料;确定产能方程;作流入动态关系曲线;确定合理工作制度。2、简述油井指示曲线的类型、特点、形成原因及方程描述。答:(一)类型:四种,直线型、曲线型、混合型、异常性。qo(1) 直线型:特征:过原点的直线。成因:一般在较小压差条件下形成,单相达西渗流。方程描述:q=JxAPp(2) 曲线型:特征:过原点的曲线,且凹向压差轴。成因:一般在较大生产压差或流

5、压小丁饱和压力时形成,单相非达西流或油气两相渗流。方程:APp=aq+Bq2q=C(PR-%)n(3) 混合型:特征:开始为过原点的直线,然后变成凹向压差轴的曲线。成因:直线部分为单相达西渗流;曲线部分的可能原因:1)随着生产压差的增大,油藏中出现了单相非达西流,增加了额外的惯性阻力;2)随着生产压差增大,流压低丁饱和压力,井壁附近地层出现了油气两相渗流,油相渗透率降低,粘滞阻力增大。方程:(4) 异常型:特征:过原点凹向产量轴的曲线。(2) 可能原因:(1)相应工作制度下的生产未达稳定,测得的数据不反映测试所要求的条件;新井井壁污染,随着生产压差增大,污染将逐渐排除;多层合采情况下,随着生产

6、压差增大,新层投入工作。由上所述,异常曲线并非一定是错误的,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析。若为原因(1),则必须重新进行测试。方程:3、什么是系统试井曲线?什么是流入动态关系曲线?它们与指示曲线有什么区别?同上答:稳定试井曲线:(一)指示曲线:生产压差与产量的关系曲线),是油井产能是经分析方法选择的基础。(二)系统试井曲线:产量、流压、含水率、含沙量、生产油气比等与工作制度的各个关系曲线,是确定油井工作制度的重要依据。(三)流入动态关系曲线:井底流压与产量的关系曲线,对油井的生产动态进行预测。4、写出油井的二项式产能方程并解释其物理意义。答:(一)APP=aq+Bq2(二)物理意义:5、什么情况下地层出

7、现油气两相流动?描述油气两相流动井的产能方程有哪些?答:(一)(1)当PRPb时,(二)当PRPbpp(1)Vogel方程另一种形式=4+qmax-qb1-0.2(当)-08(胃)2(2)作IPR曲线的一般步骤:KK已知资料:PRPb,PwfPb时的产量(测试点)。如果非全部测试点Pwf小丁Pb,式(1-21)仍能使用。1)用式(1-23)计算采油指数J;2)用式(122)计算Pwf=Pb时的流量qb;3)用式(124)计算最大流量qomax4)用几个Pwf(小于Pb),由式(1-21)计算相应q值;5)利用4)的(Pwf-q)计算的数据和已知(Pwf-q)测试资料作IPR曲线。6、气井产能试

8、井分析与油井产能试井分析有何异同点?(?不知道)7、气井产能试井有几种类型?描述其测试方法?答:(一)气井广能试井:回压试井、等时试井、修正等时试井和一点法试井、不关井试井等(二)测试方法(1)回压试井:回压试井和油井的稳定试井基本相同,即连续以若干个不同的工作制度生产,每个工作制度均要求产量稳定,井底流压也要求稳定。记录每个产量qi及相应的井底稳定流压Pwfi,并测得气藏静止地层压力PR(2)等时试井:用若干个(至少3个,一般为4个)不同的产量生产相同的时问;在以每一产量生产后均关井一段时间,使压力恢复到(或非常接近)气层静压;最后再以某一定产量生产一段较长的时间,直至井底流压达到稳定。这样

9、就大大缩短了测试时间。(3)修正等时试井:修正等时试井中,各次关井时间相同(一般与生产时间相等,也可以与生产时间不相等,不要求压力恢复到静压),最后也以某一稳定产量生产较长时间,直至井底流压达到稳定。(4)一点法试井:一点法试井只要求测取一个稳定产量q,和在该产量生产时的稳定井底流压Pwf,以及当时气层的静压pR。(5)不关井试井:几个稳定测试点8、写出气井的二项式产能方程并解释其物理意义。答:二项式产能方程为:(pR)i(pwf)=AqBq2222Pr-Pwf=AqBq9、阐述气井无阻流量的物理意义及用途。答:井底流压为0.101Mpa下的气井产量。用途:?10、描述修正等时试井测试资料的分

10、析步骤。11、一点法试井的应用条件是什么?12、拟压力定义,在高压、低压下简化形式。答:定义(P)=*PPoZ高压:(P)=(*P低压:(p)3(p2)13、气井回压、等时、修正等时试井压力随时间变化关系图第三章不稳定试井分析基础1、油井定产量生产内边界条件,定压、封闭外边界答:内边界:jp1.84210%B()=Kh定压外边界:封闭外边界:2、无限大油藏中油井定产量生产条件下井底压力与时间的半对数关系式答:P323、无限大油藏中油井定产量生产条件下无因次井底压力与无因次时间的半对数关系式。答:P364、叠加原理答:油藏中任一点的总压降,等丁油藏中每一口井工作时在该点所产生的压降的代数和。注意

11、:各井都处丁同一水动力学系统。5、储集效应(开井、关井),储集常数。答:储集效应:由丁油井井筒具有一定的体积,而其中的原油乂具有压缩性,当在地面进行油井的开井或关井时,使得油井的地面产量与地层流入井底的产量并不相等,这种现象称为井筒储集效应。在关井情形,是要使井筒压力升高1MPQ必须从地层流入井筒Cm粕原油;在开井情形,是当井筒压力降低1MPW,靠井筒中原油的弹性能量可以排出Cm3原油。6、表皮系数与井的污染或改善关系。答:表皮效应:在井底附近存在一个环状区域,这个小环状区域的渗透率与油层不相同。因此,当原油从油层流入井底时,在环状区域产生一个附加压力降。这种现象叫做表皮效应。表皮系数:表皮效

12、应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用表皮系数表示,定义式?rwe0,数值越大,表示污染越严重;rwe=rw,S=0,井未受污染;rwerw,S0,绝对值越大,表示增产效果越好。7、有效井半径的定义,有效井半径与井的污染或改善关系。答:有效井半径:假设在相同条件下,不完善井的产量与某一假想完善井的产量相等,则假想完善井的井半径称为该不完善井的有效井半径。S定义式:we=&e8、不稳定试井在不同流动阶段能求解的参数。(?)答:早期流动阶段:C中期流动阶段:K、S晚期流动阶段:9、不稳定试井分哪两大类?不稳定试井模型包括哪几个部分?答:类型:常规试井分析、现代试井分析。模型?10、不稳定试井数学模型包括哪几个部分?

13、答:渗流微分方程、初始条件、边界条件。第四章均质油藏不稳定试井分析方法1、(中期)无限作用径向流阶段半对数直线方程。答:P42(4-1)2、试井早期数据偏离半对数直线的原因?答:早期段数据主要受井筒储集效应近井筒特征影响。3、试井晚期压力下降速度加快、变慢的原因?答:(一)晚期数据偏离直线的原因:外围地层物性变化、边界反映、邻井干扰。(二)(1)压力下降速度加快:远井区K、h、u变差;存在断层边界;邻井注水量减小;邻井产量增大。(2)压力下降速度减慢:远井区K、h、u变好;存在供给边界;邻井注水量增大;邻井产量减小。4、断层边界在试井曲线上的反映。断层形态压降曲线中、晚期Pwf段形态igtig

14、tigtm22:14:13:1mD=m15、拟稳定流探边测试分析图形(P47图4-6),如何计算Vp?答:Vp=N=10%Vp&=p10qBS24Ctm*拟穗态流分析图6、无限作用径向流半对数直线段斜率、截距,计算K、S答:计算题,P427、Horner公式,分析图形,如何计算K、SPi?答:(一)由叠加原理可知,若tp和(tp+At)均在径向流阶段,则实际井底恢复压力随时间的变化为霍:半212:1乂10侦qM|pws-pi2.12110?qBlgKhtp*tt(二)(三)计算(1) 在半对数坐标系中作井底压力与Horner时间的关系曲线。(2) 确定Horner直线段的开始时间。(3) 计算

15、Horner直线段的斜率门在horner直线段或其延长线上求关井时间为1h的井底压力值。(4) 用公式(?)计算地层渗透率和表皮系数。(5) 将Horner直线段外推至Horner时间At/(tp+At)=1处,该时间点对应的压力即为外推压力P*,对无限油藏,该压力为原始地层压力。如果测试井附近有单一线性断层,且恢复曲线晚期出现第二直线段,当其斜率m2与中期段斜率ml之比为2:1,则两条直线交点对应的M/(tp+At)x或(tp+At)/Atx值可以求解测试井到断层的距离d(:8、MD松式,分析图形,计算K、S。答:(一)P54(4-52)(二) P54图4-14(三) 计算(1) 在半对数坐标纸上作PwslgAt关系曲线(2) 确定中期直线段开始时间;计算中期直线段斜率m和在直线段(或其延长线)上对应丁N=1h的Pws值;(3) 用公式计算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