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滦县第三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37834328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唐山市滦县第三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河北省唐山市滦县第三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河北省唐山市滦县第三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唐山市滦县第三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唐山市滦县第三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械效率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2.知道什么叫机械效率,知道计算公式。知道械效率总小于1。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重点理解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难点有用功、额外功的理解、机械效率计算教法实验演示法、分析归纳法学法小组合作一、学生展示1.对完成工作任务无用而又必须做的功叫做_,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叫做_。2.因为_功总小于_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是减小_功。3.板车上装有货物,一人拉着该板车将货物送到目的地,对货物所做的功叫_功,对板车所做的功叫_功,如果目的是送板车,则对板车所做的功叫_功,对货物所做的功叫_功。二、目标定向1.演示实验用

2、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绳端,使重物G升高。从弹簧测力计读出拉力F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重物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以下边讲边板书:“实验数值G5牛,h0.5米,F3牛,s1米。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动力)对动滑轮做的功:W动Fs3牛1米3焦,提高重物,动滑轮克服阻力做的功:W阻Gh5牛0.5米2.5焦”2.提问:由实验可以看到W动W阻,这是为什么?三、学生自学自学指导一、阅读课本上的图示,务必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1.把重100N的沙子运上三楼,如果忽略所使用器械的重及摩擦,则需要做功多少?试计算。4.思考:为什么使用任何机械的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典型例题一台起重机把质量为0.7t的重物匀速提

3、升了4m,而它的电动机所做的功是3.5104J,则起重机所做的额外功是多少?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少?四、合作探究小组合作1.斜面的长为20m, 高度为5m, 小明用手沿斜面方向用180N的力向上把重为600N的物体从斜面底端拉上斜面, 则(1)有用功是多少?(2)总功是多少焦耳?(3)额外功是多少焦耳?(4)这个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大?五、答疑解惑1.下列因素中对机械效率没有影响的是 ( )A.机械部件之间的摩擦 B.机械自身的重力C.容器的重量 D.机械功率的大小六、反馈评价1.如图1所示,物重40N,滑轮重10N,用力F匀速向上提起重物时,拉力F的大小为_,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绳重和摩擦

4、不计)2.按实际情况考虑,图中用三种方法把重100N的沙子运上三楼,人都要克服哪些物体的重力做功?并分别计算这些功的大小。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3.你哪种方法最好?哪种方法最不好,为什么?二、阅读课本上半部分的内容,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1._叫有用功;_叫额外功;_叫总功。2.以图中第二种方法为例,克服_的重力做得功是有用功,克服_的重力做得功是额外功.在做功的时候,我们总希望_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高些。3.分别计算图中三种方法中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三、阅读课本下半部分的内容,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1._叫机械效率。用_表示总功,_表示有用功,_表示机械效

5、率。计算机械效率的表达式是:_2.起重机的机械效率一般为_,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般为_,抽水的机械效率一般为_。3.提高机械效率的办法主要有哪些?2.如图2是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除了图中器材外,还需要_和_;除钩码重外,还要测出的数据有_、_、_;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应_,钩码应_上升;将图中钩码减少一个,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_。3.如图3所示,物体A的质量是100kg,在力F的作用下物体以05m/s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匀速前进。若A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为物重的1/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5s内拉力的有用功是_J,拉力F是_N。(g取10N/kg)4.利用一个动滑轮将重70N的物体匀速提高6m,设动滑轮重10N,绳重和摩擦不计,则利用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是_,总功是_,这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