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西和县十里乡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37669215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西和县十里乡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甘肃省西和县十里乡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甘肃省西和县十里乡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甘肃省西和县十里乡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甘肃省西和县十里乡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西和县十里乡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文化的勃兴(一)课题学习目标1:掌握商朝甲骨文、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2:观察图片,总结先秦文字的演变趋势。3:认识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和医药音乐的成就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创造。4:学习“诗人屈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学法概述了解古代文字的特点,以商朝“甲骨文”为代表,掌握文字的演变过程;掌握天文历法的成就,来认识天文历法与农业劳动的关系;联系现代医学知道扁鹊和他的成就;从民俗中纪念屈原的方式,来学习爱国诗人屈原。学段学习内容达成目标建议使用的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巩固练习学段测评自我评价第一学段有趣的古代文字 了解古代文字的特点观察 思考5分钟优良合格不合格 课本第13段文字的演变1:掌握商朝“甲

2、骨文”。梳理 读图 1:名词解释甲骨文 2:总结文字的演变过程: 。2:总结文字的演变过程。梳理归纳3:文字的演变的特点观察“马”的演化、思考第二学段课本第4段1:掌握天文历法的成就。梳理10分钟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现在是那个节气?与那个农业现象有关?课本第5段2:认识天文历法与农业劳动的关系联系生活第三学段课本第6段医学1:知道扁鹊和他的成就。梳理8分钟四诊法: 、 、 、 。 、 、 、 。2:了解故事“讳疾忌医”。复述第四学段课本第7段爱国诗人屈原1:掌握屈原生活时间、代表作、历史地位。梳理15分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是何人所写?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2:了解民俗中纪念屈原的方式。梳理 讲故事吃粽子、划龙舟的民俗说明了什么?课本第9段钟鼓之乐了解古代礼乐文化阅读什么是钟鼓之乐呢? 知识梳理达标测评P42练一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