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低收入家庭儿童的教育策略研究 ——以东莞地区为例【摘 要】:如今,人们对优质学前教育的愿望越显迫切学前教育虽然在城市基本普及,但因其未被列入义务教育的范畴,以及幼儿园性质呈现由公转非的趋势,因此造成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导致的贫富差距过大,以至于幼儿家长的经济状况影响着幼儿的受教育机会和质量本文重点以昆明地区新生代家长对学前教育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为依据,为城市低收入家庭儿童的教育策略研究关键词】:城市 低收入家庭 学前教育1 问题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学前教育的巨大变革与发展,尤其是人们对“优质学前教育”的日益关注,教育保证问题便凸显出来同我国一样,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学前教育资源都是有限的,世界上还几乎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由政府全部包办学前教育而很多国家都主张: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应该通过进行弱势补偿来消除教育上的不公平,即政府应着眼于大的社会生态环境,通过政策的制订与实施,挖掘和调配各种社会资源进入学前教育领域,同时将公共教育资源更多地向处境不利的儿童倾斜,以进行教育补偿1.1 国外相关研究1963年,美国的一位记者哈伦顿(Harington,M)出版了《另一个美国:美国的贫穷》一书。
该书指出,美国有四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其中有300万人生活在极度贫困线下这些人群的子女得不到适当的早期教育,进入小学以后很难适应学习环境的要求为此,195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经济机会法》,其中要求在学前教育中兴起“开端计划”,为贫困儿童实施补偿教育开端计划”是一项规模庞大、耗资巨大、牵涉面广、历时长远的社会关怀行动美国一个教育研究基金会于1962年开始的历时30年的追踪研究表明,接受“开端计划”的人与没有接受的人相比,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学业完成率高,特殊教育需求少;社会稳定性和社会责任感更强;明显减轻了纳税人负担开端计划”证明了学前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对消除贫困,缩小处境不利于人群和主流社会的差距,对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1995年7月,为解决学校经费分担的问题,英国教育和就业大臣谢泼德(Shephard,G)公布了花费7.3亿英镑的“学前教育券计划”,规定发给家长1100英镑的教育券以支付学前教育的费用,使全国每个愿意进入学前教育机构的4岁左右的儿童都能接受3个月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教育券增加了家长们的选择范围,使家长能自由选择公立或者私立学校但是此计划有一定的局限性,即教育券有年龄限制,4岁以下的幼儿不能得到帮助。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在一片废墟上开始了战后的各项改革,包括教育改革从60年代开始至今,日本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促进了学前教育的恢复与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前教育制度1947年12月,日本颁布了《儿童福利法》,明确规定:保育所是以保育婴幼儿为目的的设施;当父母因参加劳动或疾病等原因无力对其子女进行保育时,市、县、镇、村有义务让其子女进保育所;保育所设备及所需费用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由国库负担;地方负担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入所儿童的费用原则上由家长缴纳,但家庭贫困无力支付时,则由国家或者地方当局支付1.2 国内相关研究2006年10月,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发表题为《以民为本 务实进取:2006至2007年施政报告》的演说,明确把资助学前教育事业作为未来5年政府工作的重点这是近年来政府在学前教育领域做出的力度最大、投入最多的政策动议从2007年9月开始,政府将连续5年,每年以学券形式直接资助学前教育每张教育券的面额为13000元,其中不少于10000元用于幼儿的学费补贴预计5年后,每个幼儿每年的资助额将会增至16000元,并且全部用于减轻学费负担2010年12月1日,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会议在国务院小礼堂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委员局、国务院刘延东表示,将对城乡民办幼儿园给予多种形式的扶持和资助,让群众可以在缴费大致的情况下自由选择公办或是民办幼儿园2 目前我国城市低收入家庭儿童的教育现状2.1 我国低收入家庭儿童学前教育的现状我国是一个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国家,教育经费只占世界教育经费总量的1%,却被用于占世界20%的教育对象;而在这些公共教育经费中,只有1.3%左右才被用于学前教育2009年全国共有幼儿园13.8万所,在园儿童2658万人2007年学前三年入园率要达到55%,实际仅为44.6%,相当于发达国家1970年的水平此后国务院批准的“十一五”国家教育发展规划中再次提出2010年要达到55%,然而据官方公布的数据,2009年我国这一指标只有50.9%学前教育的上一个拐点始于2000年,当时在农村税费改革和国企改制的背景下,国务院发文对以公办园为示范,以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的办园体制予以确认从此失去政府保护的学前教育呈现了连续的大幅度滑坡,国有企事业单位办园和国有公办园的数量急剧萎缩,到2003年,公办园数从1999年的18万所锐减到11万所,致使在园儿童数跌至改革开放以来的谷底绝对不要高估低收入群体的经济承受能力”,冯晓霞说。
2008年暑假,她在四川震区尝试做了一个流动幼儿园,争取到一个基金会对每班各捐助了一万元的设备开学时她把幼儿园整体移交给当地政府,很多家长乘兴带着孩子前往报名,结果大约有一成的家长含泪带着孩子离开,因为一个月收费320元在东莞的一个月收费300元的民办园也看到类似的场景:中午时分,有不少奶奶辈的家长来接孩子回家用餐,她们说这样每月就可以少交100元2.2 东莞城区低收入家庭儿童的教育状况 据相关数据表明,东莞城市低保标准为400元,“低收入家庭”认定为:人均月收入低于400×1.5=600元以下的、人均居住面积在18平方米以下的家庭按东莞市统计局统计,根据测算,全市城区户口中符合这一认定标准的低收入家庭预计约有14万人,在这个群体中,幼儿人数达3.5万人次左右学前教育的定位应该为社会公共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公办园具有公益性,但是迄今在国内城市中还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因为它对城市群体高额收费就东莞地区而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城市低保户子女等便因为高额的教育经费而享受不了学前教育的公益性一般这类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在早期教育阶段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家管代替幼教,即幼儿在进入小学之前不进入任何教育机构;二是廉价托儿所代管,大多家长选择城中村这类型机构将幼儿交付。
3 城市低收入家庭儿童教育的问题与原因分析3.1 东莞城区低收入家庭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3.1.1 低收入家庭家长择园困惑 幼儿入园难,这不仅仅发生在东莞地区,也是全国性学前教育的问题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更是一大难题据东莞市教育局教育事业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东莞市共有727所幼儿园,能接纳20.8373万名适龄儿童,但东莞市常住人口的学前教育适龄儿童人数至少有23.6万人,还有3万左右适龄儿童进不了幼儿园,而在727所幼儿园中,仅有175家公办幼儿园在幼儿园数目供不应求的现状下,处于低收入家庭的家长要选择一个有保障的学前教育机构,则非常困难目前在东莞地区幼儿园中,属公办性质的机构收费大概400——500元/月左右,属民办性质的机构大概300——1200元/月左右公办幼儿园名额有限,民办幼儿园费用高昂这都造成了低收入家庭家长为选择学前教育机构的困惑与无助3.1.2 多数幼儿家长对于学前教育价值的错误认识学前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这种促进需要家庭和学前教育机构的共同努力在目前社会发展状况下,仍有较大部分家长对幼儿教育的价值存在错误的认识本人选取了于东莞城区内的2所不同办园类型的幼儿园,公办和民办各一所,分别对每所幼儿园不限班次的家长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每所幼儿园发放问卷100份,共回收192份,回收率为96%,其中有效问卷189份,有效率为98.4%。
在这份问卷中,设计的题目全是关于调查家长对幼儿园进行的一些常规性活动的认识作为幼儿园的常规性活动,无论沙水游戏、角色扮演游戏还是自由游戏,对幼儿来说都具有巨大的发展价值和教育价值但是调查结果却显示:仅有占总人数3.4%的家长赞同进行自由游戏,约占总数1/3的家长明确表示自己并不清楚游戏和学习到底有什么关系这一结果可以清楚地告诉我们,目前家长对幼儿教育价值的的认识相当有限3.2城市低收入家庭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在城市学前教育基本普及的今天,为了推动符合所谓优质教育”理念的高质量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我国各级政府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倾向于将大部分的教育资源投入到一些“优质”的学前教育机构中,并希冀通过其它学前教育机构向这些优质机构看齐,来带动学前教育整体质量的提高这种 “提高”本身无过,但却忽略了低收入家庭儿童教育经济实力跟不上这一事实,又加上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识逐渐功利化,使得“优质教育”名不符实,重视硬件设施多于重视教育理念家长对学前教育的价值取向直接决定了家长对学前教育机构的选择,因此,被扭曲的“优质教育”就加剧了低收入家庭儿童入园难的问题 4 城市低收入家庭儿童教育问题的策略思考4.1国家教育资源配置——学前教育公共资源的投入应向弱势群体倾斜对于从经济实力方面属于弱势群体的城市低收入家庭而言,孩子的早期教育问题的确让人揪心。
鉴于美国“开端计划”展开思考,我们不禁思考:我国的教育资源配置是否能够有所改变?在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为数不多的经费是应该流向为优势群体服务的学前教育机构,还是流向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教育机构?在举办学前教育机构时,美国的政府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上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这就是说,政府拿了纳税人的钱,举办能为社会弱势群体服务的学前教育机构,在最大的程度上满足弱势群体在教育子女方面的需求如果我们关注的是社会稳定,关注的是人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关注的是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关注的是学前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在学前教育资源的配置上选择照顾弱势群体,是一种必然的做法2010年12月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会议提出针对学前教育的“3年计划”,这一政策旨在健全和完善学前教育的发展,扶持建立惠普性的民办幼儿教育机构,缓解“入园难”的全国性问题3年计划”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低收入家庭儿童的教育问题,在教育观念保守的状态下,催生出一批性价比较好的民办幼儿教育机构,减轻了低收入家庭的教育经费负担希望政府高度重视,贯彻落实这一计划4.2 幼儿园课程价值的强化与规范在我国幼儿普遍缺乏挫折教育的今天,学前教育中先行一步的幼儿往往会在小学伊始有更多的自信心,而那些充分享受了快乐童年的幼儿,他们就会面临人生的第一场考验——认字少、算术慢,自尊心会受到很大的打击,进而影响到他们学习的兴趣——而这样的恶性循环,才是家长最担心的。
基于这样的担忧,家长们更倾向于让孩子在幼教机构中学习更多的技能,希望“赢在起跑线上”家长对于学前教育价值的理解,仍旧停留在孩子技能收获的理解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技能班丰富了幼儿园课程,同时也丰富了幼教机构的收费项目,这样的状况对于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儿童来说,是十分不利的过于表面的教育回报,实质上仅仅是片面化了家长对学前教育真正价值的理解教育不能光求回报,家长也要理性投资太过功利化,认为教会某些知识就是好的,就会急功近利对于现在花样百出的幼儿园课程,身为办园者或者教育工作者,应正视幼儿各方面发展的需要,合理安排幼儿课程,强化幼儿认知发展教育,以需要教育为主,技能教育为辅4.3 建立社区家庭教育培训组织,提升低收入家庭的家庭教育水平家庭教育作为幼儿学前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儿童受教育质量的优劣因此,纠正家长对学前教育的价值的认识错误,树立科学的家庭育儿观念,变的尤为重要就现今中国的普通幼儿园来说,以家长开放日为契机,以家访活动为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