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同步练习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3715938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同步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同步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同步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同步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同步练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同步练习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盟军接受日本投降 麦克阿瑟任驻日盟军总司令美联社1945年8月14日电 日本投降了!杜鲁门总统今晚7 时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造成历史上空前巨大破坏的战争随之结 束。盟国陆、海军已停止攻势。总统说,日本是遵照7 月26日三强致日本的最后通牒所规定的条款无条件投降的。这 项最后通牒,是三强柏林会议期间发出的。八天以前,日本遭到有史以来第一枚原子弹一种威力最大的炸弹的轰炸,两天 以前,俄国宣布对日作战。在这种情况下,日本被迫于本星期五宣布接受最后通牒中包括的 全部条款,但要求继续保留天皇制。次日,美、英、苏、中四

2、国对此作出答复,声称如天皇接受盟军最高司令部的命令,则 可继续在位。杜鲁门总统今天还宣布,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已被任命为占领日本的盟军武装部队 总司令。杜鲁门总统说:“现在正在作出安排,以便尽早举行接受日本投降的正式签字仪式。” 他说,英国、俄国和中华民国也将派出高级将领,代表各自的国家在受降书上签字。日本签字投降美霍默比加特本报 9 月 2 日电 (发电地点:东京湾 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 今天上午 9 时 05 分,日本外相重光葵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日本终于为它在珍珠港投下的赌注付出了 代价,失去了其世界强国的地位。重光葵步履蹒跚,拖着木质假腿走到铺着粗呢台布的桌子旁,桌子上放着投降文

3、件,等 着他签字。如果人们不是对日军战俘营中的暴行记忆犹新的话,也许会不由自主地同情重光 葵。他把全身重量都压在手杖上,好不容易才坐下来。他把手杖靠在桌子旁,然而,在他签 字的时候,这手杖倒在甲板上。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致词后,作了一个手势要重光葵签字。也们俩人没有说一句话。 麦克阿瑟代表对日作战的国家签字受降,乔那森温赖特中将和珀西瓦尔中将在他两旁 肃立。稳赖特中将在科雷吉多尔岛失守后被俘,长时期的战俘生活,把也折磨得憔悴不堪 珀西瓦尔中将在大战中另一个不幸的日子里放弃了新加坡,向日军投降。两位中将在场,使人们不由得想起,1942 年上半年,我国处于几乎无可挽回的失败的 边缘。日本代表团由1

4、1 人组成,他们衣着整洁,表情悲哀。重光葵身穿早礼服大衣和带条纹的裤子,头戴丝质高帽,双手戴着黄色手套。在“密苏里”号军舰上,参加整个仪式的任何一方都没有同日本人打招呼,唯一的例外是日本外相的助手,有人同他打招呼,是因为要告 诉他在哪里放日本请求无条件投降的文件。当重光葵爬到右舷梯顶端,登上“密苏里”号甲板时,脱掉了他的高帽子。1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一文简明扼要,但信息量却很大,请简析其写作技巧2日本签字投降与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写作风格上有什么不同?答:3日本签字投降用精彩的细节使本来单调、乏味、僵板、简单的签字过程盎然鲜活 起来,请结合具体描写加以分析。答:4日本签字投降很好地遵循了新闻报道

5、客观性、真实性的原则,没有一处直接发表 评论。有人认为,文章没有表达出作者的观点和情感,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答:、拓展提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中国向毛泽东告别的仪式非常感人法新社1976年9月18日(记者:比昂尼克) 中国向毛泽东告别的仪式是庄严的、朴 素的、非常感人的。当北京站的大钟敲响三点的时候,我是在火车站广场上同成千上万中国群众在一起的唯 一的外国人。人群默哀了三分钟,他们把行李放在地上,双手下垂,两眼注视着毛主席的巨幅画像, 画像已经围上了黑黄两色的桑纱。一点声息都听不到,一切活动完全停止,全市一动不动。钟敲到第三下的时候,火车头上凄厉的汽笛声打破了沉寂。 就在这同时,车站广场

6、周围的扩音器里传来了中国哀乐的悲伤的旋律。 所有在场的人一下子低下了头。人人眼睛都朝地上看。他们中间有:背着婴儿的农村妇 女,人民解放军的老战士,穿着老式黑衣服的农民,臂上戴着黑纱和白菊花、胸口上别着毛 主席像章的青年,还有孩子们。我周围的人都哭了起来,没有任何过分的动作和哀嚎,保持了完全的尊严。 这是感情极其强烈的时刻,我再也不觉得我是外人了。我同人们一样感到悲伤,再也抑 制不住自己的眼泪。待火车上和工厂里的汽笛停下来以后,许多人还低着头。 有人擦干了眼泪,其他人若有所失地仰望着他们的“伟大导师”的遗像。 啊,毛主席真的逝世了。(选自黎信、曹文秀选编西方新闻作品选读,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

7、4 年版) 5中国人对毛泽东有着深厚的感情,作为一名外国记者,作者是如何表现毛泽东逝世 在中国人心中引起的悲痛的?答:6作者在文中写道“我同人们一样感到悲伤,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泪”有何用意?答:7请简要说明这篇新闻特稿的特色。答:三、语用创新8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这则新闻。要求:见解独 到,是非分明,不超过30 字。新学期初,某大学爱心社联合十多所高校,推出了为期3 天的“爱心大巴”免费接站活 动,在北京站前接送同学。由于受到返校大学生的怀疑、猜测,乘客寥寥,而无偿提供的矿泉水和小点心也因无人问津成了摆设。学子们的爱心变成了伤心。9语文课上,就信陵君窃符救赵一事

8、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正方的观点是“信陵君窃符救赵之举值得肯定”,反方的观点是“信陵君窃符救赵之举必须否定”。请你选择一方的观点参与辩论,准确鲜明地阐述理由,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80 字)答:参考答案1. 稿件的导语即第一段只有一句话:“日本投降了!”这是人们很久就期待的,现在实现 了,点明了全文的中心意思。第二段说明消息的来源,表明此消息的权威性和可靠性;同时 说明战局已发生根本的变化。第三段是第二段的补充,说明日本是遵照什么条款投降的,间 接说明了报道的合法性。第四段和第五段,具体说明日本是怎样战败投降的,并说明日本提 出的条件及盟国的答复。这五段把日本投降的主要新闻事实都写了

9、,扩大了稿件的信息含量, 增加了稿件的说服力。最后三段则写了与日本投降有关的两件事对麦克阿瑟的任命和举 行签字仪式问题。全篇条理清晰,使人一目了然。2. 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简明扼要,具有极强的时效性、权威性、确凿性。日本签 字投降则有细致的描写,非常生动、自然地将厚重的历史感揉进逼真的现场感之中,使本 来单调、乏味、僵板、简单的签字过程盎然鲜活起来。其次,作者具有非常敏锐的观察力, 能将观察到的精彩细节再现于历史事实的陈述,满足人们“了解”的需求,给人们以深刻的 印象。3. 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很多,比如重光葵的登场,作者写他“步履蹒跚”“拖着木质假腿” “把全身重量都压在手杖上”“手杖倒在甲板上

10、”,似乎有一双眼睛一直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给我们很强的现场感。此外,麦克阿瑟的手势,日本代表的服饰和表情,都给我们留下深刻 的印象。4不同意。本文对签字双方代表的描写,就含有鲜明的情感态度。如写日方,重光葵 的“步履蹒跚”“拖着木质假腿”,日方代表的“衣着整洁”“表情悲哀”无不表现出了日本 人的狼狈。盟军一方,麦克阿瑟挥手示意重光葵签字,“参加整个仪式的任何一方都没有同 日本人打招呼”“唯一的例外是日本外相的助手,有人同他打招呼,是因为要告诉他在哪里 放日本请求无条件投降的文件”,都表现出对日本人的蔑视。作者的观点巧妙地寓于事实之 中,明确地表现出对战争贩子毫不同情的态度,字里行间时时充满辛辣

11、的讽刺意味。5. 作者选择了北京火车站这个人群密集的地方为观察点,细致地描写了中国人向毛泽东 告别的全过程。首先是人群默哀时的情景,“一点声息都听不到,一切活动完全停止,全市 一动不动”。当哀乐悲伤的旋律传来时,人们是“一下子低下了头”,各种身份的人“眼睛都 朝地上看”。接着,悲伤的感情终于释放了出来,甚至于记者本人都“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 眼泪”。这样,现场的悲伤气氛就被真实地传达出来,自然、流畅而又感人。6. 一方面,这是作者真实情感的流露,中国人民对毛主席逝世的悲痛之情深深打动了作 者,让他也成了这千千万万哀悼者中的一员;另一方面,用作者悲伤得不可自抑有力地烘托了中国人民对毛主席的感情。7

12、. 这篇新闻特稿典型地体现出外国新闻特稿写作的特点,即凝炼、集中、现场感强。在 这则新闻报道中,记者就在几分钟的时间限度内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真实、感人的画面。8. 解析:确实不是因为表现“爱心”这一善举出了“问题”,而是因为整个社会在长期 培育人与人之间的爱心上出了问题,以致于当人们真心去献爱心时,引起了人们的怀疑或误 解。爱心的“土壤”的“肥沃度方面”出了问题。如果我们的社会真正形成浓厚的关爱氛围, 人与人之间普遍地真诚友善以待,互敬互助形成厚重的社会从善的风气,那么在“爱心”出 现时,人的心底决不会再冒出问号,而是共同打造出彼此心灵相通的连接号!答案:“爱心大巴”遭尴尬,不是献“爱心”这一善举出了“问题”,而是整个社会心态 有问题。9.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准确、鲜明、得体。首先在 内容上要紧扣对于“信陵君窃符救赵之举”的肯定或者否定。修辞手法目的是使自己的观点 更加生动、鲜明,有说服力。答案:(示例)正方:信陵君窃符救赵是约纵离横败暴秦。赵存,使魏不孤立而有屏障。 救赵的成功,消除了魏王尊秦为帝的幻想,减少了魏对秦的畏俱,提高了魏在东方各国的威 信。反方:信陵君窃虎符杀晋鄙,只为怜姊救赵求虚名,而置魏国安危于不顾。他已经走了, 留给魏王一个烂摊子,还杀了魏王大将,这无疑是将一个人的大动脉剪断后又往心脏上戳了 一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