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与人为善(教师用)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3715732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3与人为善(教师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3与人为善(教师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3与人为善(教师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3与人为善(教师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3与人为善(教师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3与人为善(教师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与人为善(教师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想品德八年级(上) 赶水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第二单元 善待他人2.3与人为善【课型】:新课【课时】:2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善良是美好品德的基石,是博大无私的爱心;认识助人为快乐之本,在助人和奉献的实际行动中培养与人为善的品质需要付诸于助人和奉献的实际行动;懂得将心比心的道理,主动体谅他人、理解他人、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对善良、仁爱、理解、宽容等高尚品质的共鸣和认同,对自私狭隘、冷酷无情、损人利己行为的否定和拒绝;使学生懂得与人为善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原则,做一个诚挚而富有善良之心的人,提高助人为乐的精神境界。【教学重点】: 1

2、、善良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2、助人为乐要付诸行动。【教学难点】: 怎样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_是人类最美好的德行之一,善良是美好生活的_,是美好品德的_,有了善良的_和善良的_,才能组成美好的_。2与人为善,就是以_待人。善良就是一颗 的爱心。3.以善良之心待人是发自_的驱使,善良的行为必然是不图_。4.真诚的爱心是通过_表现出来的。善良如果只停留在口头上,不是真正的_。5帮助他人,不仅是为了 的需要,也是我们 的需要。帮助他人是一种 的活动,让我们体验到 的实现和能力的发挥。6助人不仅是 ,也是 。助人是 的。【导入新课】:阅读故事“小鱼”,并思考文后问题:暴

3、风雨的早晨,一位老人在海边看到许许多多小鱼被海浪抛在了沙滩上。想到太阳一晒这些鱼都会死掉,老人叹息一声走了。突然他看见前面有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正弯着腰一条一条把小鱼扔回大海。老人很感动,也弯腰开始帮忙。老人说,你救了他们,但谁也不知道,谁也不会在乎!男孩说:“小鱼在乎,知道我救了它们的命。”小孩善良的心灵,给人以美丽的感动。小鱼不通人性,也不懂回报,但那却是千百条鲜活的生灵,有的人不在乎,但善良的心却一定在乎。思考:读了这则小故事,谈谈你有什么感受。【活动一】:人间有大爱,灾难显真情汶川地震最美女警官蒋小娟她是一位抗震救灾的警官,同时也是一个6个月大的婴儿的母亲。她没有机会为自己的孩子喂奶,却

4、在救灾工作中为多名孤儿喂奶。类似的感人故事太多太多,更别说那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动人场面。小组讨论:1请你列举身边的感人故事?2你认为蒋小娟是个善良的人吗?请问什么是善良?【活动二】:阅读材料:谁是真正的助人为乐?小欣、小军和小云是同学。一天他们看见在汽车穿梭不停的马路上,一个老奶奶想过马路又很害怕,于是他们三人主动上前,小心翼翼地扶老奶奶过了马路。老师知道后表扬了他们,号召全班同学向他们学习。并让他们三人分别谈谈当时的想法。 小欣说:“老师号召我们学雷锋做好事,并要统计谁做得多,我不想落后。” 小军说:“这老奶奶是我们邻居,她家里有许多好看的图书,我想和她搞好关系,以后能经常去她家里看

5、书学习。” 小云说:“我什么也没想,只是看着老奶奶一个人过马路危险,所以就上去扶她一把。”小组讨论:1. 你认为他们三人在帮助老奶奶过后,谁会更快乐?为什么?2. 小组归纳:善良有什么特点?3你认为你是善良的人吗?【活动三】:社会风景:一只手套帮助他人为快乐之本小组讨论:(1)阅读P50页“社会风景:一只手套”,小组讨论文后问题。 (2)为什么要帮助他人?【活动四】:两兄弟去车站,都提着很重的行李,费力的向车站走去,突然哥哥发现路边有一根木棒,便捡了起来把行李挑着走,两人都走得更快了,提早到了目的地。小组讨论:材料说明什么道理?为什么?【小结】:1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你还有什么疑问?

6、【当堂训练】选择题(单项选择)1 善良的行为必然不图回报。如果怀着自私自利的目的去做一些看上去善良的事,那不是善良。这表明( A )A善良是无私的 B.帮助他人能使自己快乐C与人为善要是非分明 D.只有明星们才有善良之心2如果你在做作业时,同桌不小心撞到了你,让你写错了字。对此,你应该( B )A辱骂他 B.宽容他 C.与他翻脸 D.同样地撞他3陈岩是成都一家集团公司的销售总监,他是四川地震志愿者中救人最多的一个,他从废墟里用手扒出了十几个孩子。从地震发生后到20日,陈岩只累计睡了20多个小时,他一直不停地忙碌,嗓子喊哑了,衣服湿透了,眼睛熬红了,但他依然没有停下来。陈岩说:“能帮助别人做点事

7、,我是快乐的!”以下对陈岩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B )帮助他人能得到丰富的回报 助人意味着牺牲自己,照亮别人 助人不仅是付出,也是收获 助人为乐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的美德A B. C. D.4小明考试成绩很差,心情很糟。一直不如他的小强这次却考得很好,想帮他找出失败的原因,反而遭到小明的拒绝,但小强不跟小明计较。你认为小强的做法 ( B )A对的,这是大人不记小人过 B对的,这是与人为善的表现C错的,怪他自己多管闲事 D错的,应跟小明理论,从此不再理小明【教学后记】:第二课时【课前自学】:1将心比心是与人为善的_和_。2将心比心就是_,遇事能够替替 着想,能够体谅体谅别人的 ,理解别人的 ,以

8、温暖的态度和方式分担别人的 。3将心比心就是不以_的方式对待别人,不在_和_上伤害别人。4要培养与人为善的品德,就必须摒弃_的恶习。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5一个缺乏_之心的人,是不可能享受到真正的_快乐的。【导入新课】:阅读下列材料充满爱心的甘地印度的甘地有一次要乘火车出远门,他不小心把一只鞋子掉到铁轨旁,此时火车已经开始开动了,鞋子无法再捡回来。于是甘地急忙把穿在脚上的另一只鞋子也脱下来扔到刚才掉下去的那只鞋子旁边。一位乘客不解地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甘地笑着说:“这样一来,看到铁轨旁鞋子的穷人,就能得到一双完整的鞋子了。”小组讨论:这个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 【活动一】:阅读P49“经典透视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小组讨论: 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谈谈你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含义的理解。【活动二】:阅读P54-55文章:怀大爱心,做小事情小组讨论:1为什么说特蕾莎修女不是一般的慈善家? 2 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将心比心,与人为善呢?【活动三】:课堂调查:在我们生活中,有不善良的行为吗?小组讨论:1请列举生活中不善良的行为的表现? 2不善良的行为有哪些危害?【小结】:1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你还有什么疑问?【当堂训练】(单项选择)1 法国作家雨果说:“善良是历史中最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这句话说明( D )A 善良的人都是都是伟人B 善良不是人类最美好的德行之一C

10、历史中很少有善良的人D 自古以来,善良被人们歌颂、赞美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我们做人应具备的一种准则。下列符合这一准则的做法有( D )A小利把自己最不喜欢吃的菜留给妈妈吃B小刚看电视只顾看自己喜欢的节目,不顾父母想看什么C上完课后,黑板留给其他同学去擦,反正我又不是值日生D新学期发新教材,小明不挑来拣去,因为别的同学不愿意要破损的3“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告诉我们的道理有( B )A善良的人不被人们歌颂和赞美 B人要多做善事,关心尊重他人C做坏事的人一定会被绳之以法 D做坏事的人不会受到良心的谴责4以下做法不属于“将心比心”的有( D )A急人所难 B.成人之美C不伤害他人 D.助人求回报【教学后记】: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