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单晶培养的方法

新**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1.86KB
约12页
文档ID:436723362
单晶培养的方法_第1页
1/12

几种培养单晶的办法和大家同享之邯郸勺丸创作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单晶培养的办法一、挥发法原理:依靠溶液的不竭挥发,使溶液由不饱和达到饱和过饱和状态.条件:固体能溶解于较易挥发的有机溶剂一般丙酮、甲醇、乙醇、乙腈、乙酸乙酯、三氯甲烷、苯、甲苯、四氢咲喃、水等.理论上,所有溶剂都可以,但一般选择沸点在60 〜120C.注意:不合溶剂可能培养出的单晶结构不合二、 扩散法原理:利用二种完全互溶的沸点相差较大的有机溶剂固体易溶于高沸点的溶剂,难溶或不溶于低沸点溶剂•在密封容器中,使低沸点溶剂挥发进入高沸点溶剂中,降低固体的溶解度,从而析出晶核,生长成单晶.一般选难挥发的溶剂,如DMF,DMSO甘油甚至离子液体等.条件:固体在难挥发的溶剂中溶解度较大或者很大,在易挥发溶剂中不溶或难溶.三、 温差法原理:利用固体在某一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更,有很大的变更,使其在低温下达到饱和或接近饱和,然后缓慢冷却,析出晶核,生长成单晶.一般,水,DMF, DMSO尤其是离子液体适用此办法.条件:溶解度随温度变更比较大.经验:低温中溶解度越大越好,完全溶解.推广:建议大家考虑使用离子液体做溶剂,尤其是对多核或者难溶性的配合物.四、 接触法原理:如果配合物极易由二种或二种以上的物种合成选择性高且所形成的配合物很难找到溶剂溶解,则可使原料缓慢接触,在接触处形成晶核,再长大形成单晶.一般无机合成,快反响使用此办法.办法:1.用U形管,可采取琼脂降低离子扩散速度.2•用直管,可做成两头粗中间细.3•用缓慢滴加法或稀释溶液法(对反响不很快的体系可采取)4•缓慢升温度(对温度有要求的体系适用)经验:原料的浓度尽可能的降低,可以人为的设定浓度或比例.0.1g〜0.5g的溶质量即可.五、 高压釜法原理:利用水热或溶剂热,在低温高压下,是体系经过一个析出晶核,生长成单晶的过程,因低温高压条件下,可产生许多不成预料的反响.办法:将原料按组合比例放入高压釜中,选择好溶剂,利用溶剂的沸点选择体系的温度,高压釜密封好后放入烘箱中,调好温度,反响1〜4小时均可•然后,封闭烘箱,冷至室温,打开反响釜,不雅察情况按如下过程处理:1.没有反响――重新组合比例,调节条件,包含换溶剂,调pH值,加入新组分等.2. 反响但全是粉末,且粉末什么都不溶解,首先从粉末中挑选单晶或晶体,若不成,A:改动条件,换配体或加入新的盐,如季铵盐,羧酸盐等;B:破坏性实验,设法使其反响酿成新物质.3•部分固体,部分在溶液中:首先通过颜色或条件变更推断两部分的大致组分,是否相同组成,固体挑单晶,溶液挥发培养单晶,若组成不合固体按1或2的办法处理.4•全部为溶液一一旋蒸得到固体,将固体提纯,将主要组成纯化,再按照特点接上述四种单晶培养办法培养单晶.总结:单晶培养的办法多种多样,如升华法、共结晶法等•最简单的最实用经常使用的有:1.溶剂缓慢挥发法;2•液相扩散法3•气相扩散法.99%的单晶是用以上三种办法培养出来的.一、单晶培养要点1、 一般以10--25mg为佳,如果你只有2mg左右样品,也没关系,但这时就要选择液相扩散法和气相扩散法,不克不及使用溶剂缓慢挥发法.2、 单晶培养的样品的预处理样品溶解后一定要过滤,不克不及用滤纸,而是用一小团棉花轻轻的塞在滴管的中下部或下部,不要塞太紧,不然流的太慢•样品当然是越纯越好,不过如果实在没办法弄纯也没关系,培养一次就相当于提纯了一次,也可用一些TLC显示有杂点的东西长单晶,但要多养几次.3、 一定要做好记录,一次就得到单晶的可能性比较小•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第一次培养单晶的时候,采纳少量多 溶剂体系的办法•如果你有50mg样品,建议你以5mg为一单位,这样你可以同时实验10种溶剂体系,而不是选两 种溶剂体系,每个别系25mg.这时做好记录就特别重要,以免下次又采取已经失败的溶剂体系,并且单晶解析时必须知道所用的溶剂.4、 培养单晶时,最好放到没人碰的地方,这点大家都知道.我想说的是你不克不及一天去看几次也不克不及放在那里五六天不管•也许有的溶剂体系一天就析出了晶体,结果五天后,溶剂全干了 •一般一天看一次合适,看的时候不要动它•明显不成的体系(如析出絮状固体)就要重新用此外溶剂体系再重新培养.5、 液相扩散法中良溶剂与不良溶剂的比例最好为1:2 —1:4,可以测验考试的溶剂系统:CH2C12/乙醚或戊烷;THF/乙醚或戊烷;甲苯/乙醚或戊烷;水/甲醇;CHCI3/正庚烷6、化合物结构中烷基链超出4个碳的很难培养单晶.7、份子中最好不要有叔丁基,因为容易无序,影响单晶解析的质量.8、含氯的取代基一般容易长单晶,如4--氯苯基取代化合物比苯基取代化合物容易长单晶.9、无水无氧条件下的单晶培养,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固体样品加入一带橡皮塞的容器(最经常使用的就是核磁管,塞子是软的橡皮塞(塞子要能密封且能扎针头),先抽真空,然后通氮气,再用注射器加入良性溶剂,充分溶解(超声),然后再用注射器沿器壁加入不良溶剂即可.二、经常使用的两种办法挥发溶剂法:将纯的化合物溶于适当溶剂或混和溶剂.(理想的溶剂是一个易挥发的良溶剂和一个不容易挥发的不良溶剂的混和物)此溶液最好稀一些•用氮/氩鼓泡除氧•容器可用橡胶塞(可缓慢透过溶剂)•为了让晶体长得致密,要挥发得慢一些,溶剂挥发性大的可置入冰箱•大约要长个几天到几星期吧.扩散法:在一个大容器内置入易挥发的不良溶剂(如戊烷、已烷),其中加一个内管,置入化合物的良溶剂溶液.将大容器密闭,也可放入冰箱.经易挥发溶剂向内管扩散可得较好的晶体•时间可能比挥发法要长•另外如果这一化合物是室温反响得到,且产品比较单一,溶解度较小,可将反响物溶液分两层放置,不加搅拌,令其缓慢反响沉淀出晶体•容易结晶的东西放在那里自己就出单晶,不容易结晶的怎么弄也是不出•好像不是想做就能做出来的.首先看一下产品的溶解度,将产品抽干后用良性溶剂溶解成饱和溶液(如用二氯甲烷),然后加入相同体积的不良性溶剂,若产品不稳定应在惰性气体的呵护下进行操纵,完成后置于冰箱中冷冻至单晶析出,或直接用惰性气体缓慢鼓泡直至单晶析出.另法一:在大烧杯里放一个小烧杯,小烧杯里放良溶剂和要结晶的物质,大烧杯里放易挥发的不良溶剂,把大烧杯密封,放于室温即可.另法二:在比色管中先用一种溶剂溶解产品,在慢慢地加入另一种溶解性小的溶剂,密封会较快长出晶体•讨论:晶体的生长是一个动力学过程,由化合物的内因(份子间色散力偶极力及氢键)与外因(溶剂极性、挥发或扩散速度及温度)决定•晶体的培养实质是一个饱和溶液的重结晶过程,使溶液慢慢饱和的办法(如溶液挥发、不良溶剂的扩散及温度的降低)都可.三、培养单晶的七个注意事项1•制备结晶,要注意选择合宜的溶剂和应用适量的溶剂•合宜的溶剂,最好是在冷时对所需要的成分溶解度较小,而热时溶解度较大•溶剂的沸点亦不宜太高•一般经常使用甲醇、丙酮、氯仿、乙醇、乙酸乙醋等•但有些化合物在一般溶剂中不容易形成结晶,而在某些溶剂中则易于形成结晶.2•制备结晶的溶液,需要成为过饱和的溶液•一般是应用适量的溶剂在加热的情况下,将化合物溶解再放置冷处•如果在室温中可以析出结晶,就不一定放置于冰箱中,以免陪伴结晶析出更多的杂质•“新生态”的物质即新游离的物质或无定形的粉未状物质,远较晶体物质的溶解度大,易于形成过饱和溶液•一般经过精制的化合物,在蒸去溶剂抽为无定形粉未时就是如此,有时只要加入少量溶剂,往往立即可以溶解,稍稍放置即能析出结晶.3•制备结晶溶液,除选用单一溶剂外,也常采取混合溶剂•一般是先将化合物溶于易溶的溶剂中,再在室温下滴加适量的难溶的溶剂,直至溶液微呈浑浊,并将此溶液微微加温,使溶液完全澄清后放置.4•结晶过程中,一般是溶液浓度高,降温快,析出结晶的速度也快些•但是其结晶的颗粒较小,杂质也可能多些•有时自溶液中析出的速度太快,超出化合物晶核的形成份子定向排列的速度,往往只能得到无定形粉未•有时溶液太浓,粘度大反而不容易结晶化•如果溶液浓度适当,温度慢慢降低,有可能析出结晶较大而纯度较高的结晶•有的化合物其结晶的形成需要较长的时间•5•制备结晶除应注意以上各点外,在放置过程中,最好先塞紧瓶塞,避免液面先出现结晶,而致结晶纯度较低•如果放置一段时间后没有结晶析出,可以加入极微量的种晶,即同种化合物结晶的微小颗粒.加种晶是诱导晶核形成经常使用而有效的手段•一般地说,结晶化过程是有高度选择性的,当加入同种份子或离子,结晶多会立即长大•并且溶液中如果是光学异构体的混合物,还可依种晶性质优先析出其同种光学异构体•没有种晶时,可用玻璃棒蘸过饱和溶液一滴,在空气中任溶剂挥散,再用以磨擦容器内壁溶液边沿处,以诱导结晶的形成•如仍无结晶析出,可打开瓶塞任溶液逐步挥散,慢慢析晶.或另选适当溶剂处理,或再精制一次,尽可能除尽杂质后进行结晶操纵.6•在制备结晶时,最好在形成一批结晶后,立即倾出上层溶液,然后再放置以得到第二批结晶.晶态物质可以用溶剂溶解再次结晶精制•这种办法称为重结晶法•结晶经重结晶后所得各部分母液,再经处理又可辨别得到第二批、第三批结晶•这种办法例称为分步结晶法或分级结晶法.晶态物质在一再结晶过程中,结晶的析出总是越来越快,纯度也越来越高.分步结晶法各部分所得结晶,其纯度往往有较大的差别,但常可获得一种以上的结晶成分,在未加检查前不要贸然混在一起.7•化合物的结晶都有一定的结晶形状、色泽、熔点和熔距,可以作为鉴定的初步依据•这是非结晶物质所没有的物理性质•化合物结晶的形状和熔点往往因所用溶剂不合而有差别.原托品碱在氯仿中形成棱往状结晶,熔点207°C;在丙酮中则形成半球状结晶,熔点203°C;在氯仿和丙酮混合溶剂中则形成以上两种晶形的结晶•所以文献中常在化合物的晶形、熔点之后注明所用溶剂•一般单体纯化合物结晶的熔距较窄,有时要求在0.5°C左右,如果熔距较长则暗示化合物不纯.四、无水无氧条件下的单晶培养1、溶剂的选择与加入办法在单晶的培养过程中,通常是用适量极性大的溶剂提取你的反响物质,然后再滴加少量的极性小的溶剂,放置结晶•这样做的结果是结晶很慢,并且结晶的收率不高•也可以采纳背道而行的办法,先用极性小的溶剂提取•按照反响物质量,加入适量的极性小的溶剂,不克不及全溶解,就加入适量的极性大的溶剂(注意:切不成多加),如果此时还有少量没有溶解,可以采纳下面的办法.A、你可以再加重复极性小的溶剂,再加极性大的溶剂,直到全溶解.B、也可以微热溶解(如果你的样品是热稳定好的话)这样的做法是很是易结晶的.C、微热还有些没溶解,就直接过滤•这样也可以很快结晶,但是会损失些产品•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便利1下载券18人已下载HYPERLINK "http://wenku•百度.com/view/f58aab4633687e21af45a9c3.html?from=search" \1 "##"还剩 1 页未读,继续阅读 2、温度的选择溶剂加入后就要选择放那里结晶了 •不克不及总认为温度越低越好,要想得到好的晶体,温度的选择很重要的!首先放在室温(必须无外界震动)一两天看看,有无结晶,如有结晶说明室温就能结出好晶体,无需放之低温•如果室温不结晶,再放如0度•过两天看看,再不成,一5度,一10度,一15度,一20度,一30度•如过你一开始放于低温可能结晶很快但的不到好的晶体•可能是多晶,而不是单晶•长晶体过程千万不克不及震动,有条件的单独一间房间来结晶最好.低温结出的晶体再送测试前要处理,不克不及。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