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试卷(九)

上传人:金诺****简谱 文档编号:436692918 上传时间:2024-04-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试卷(九)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试卷(九)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试卷(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试卷(九)(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试卷(九)姓名:_ 年级:_ 学号:_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题解答题计算题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总共15题,共45分)1. 阅读背影教学反思(节选),按照要求答题。这节课我设计的教学重点是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通过体味文章所表现的父亲的深深的爱子之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然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感受到的是父亲对儿子的单向的关爱,而儿子对父爱的理解、接受,以及对父亲的关爱与牵挂不容易看出。课堂小练笔中,我安排学生根据本课的体会,补充学习一首赞美父爱的诗歌,但是诗歌较长,并且语

2、言太过于诗意,所以导致很多学生对于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到位,练笔效果不够明显。课文结尾时我也没有强调父亲与儿子之间是双向度的感情,没有使父子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结合上述教学反思片段所述内容,分析该教师教学中的问题。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1分) A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发挥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 B教师设计“课堂小练笔”环节的实施未能有效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C教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把握及对课堂的收束控制能力不够 D教师以“背影”为感情聚焦点,偏离了对人物情感本身的深入分析2. 阅读下面孔乙己的课堂教学实录,按照要求答题。师:我们先来分角色朗读第10段。(两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进

3、行朗读)师:现在请一位同学来点评一下刚才三位同学的朗读。生:我认为三位同学朗读得不错,语气上能够体现出掌柜和酒客对孔乙己的冷漠,体现酒客对丁举人的敬畏,特别是读到“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这句话时声音颤抖更能体现对丁举人的敬畏。师:好,点评得不错。师:(出示幻灯片)现在我们围绕着第10段,完成下列问题。形式是分组进行抢答。生:我们回答第二题:“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这句话透露了丁举人的心狠手辣,非常残忍。师:为什么呢?生:因为从上文可以知道,孔乙己不是大盗,只是小偷,偷的仅仅是书呀、纸、笔之类的小东西,他去丁举人家偷东西也只是偷小东西,而丁举人把他抓住后打一下也就罢了,可是却打了大半夜,

4、而且打折了腿,可见丁举人的心狠手辣,非常残忍。师:说得太好了,给点掌声鼓励。生:我们小组回答第一题:“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这句话透露了丁举人是一个有权有势、凶狠霸道的人。师:何以见得?生:从“竟”字可以看出,孔乙己会偷到丁举人家去是自己发昏,出乎大家的意料。还有“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这句话的语气中可以看出大家对丁举人的敬畏之情。师:分析得好!对上述课堂教学实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教师点拨为学生解决问题总结了具体的方法 B教师适时的点拨起到了启发学生思考的作用 C学生互评,教师点拨,体现了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D点拨不是代替学生思考,

5、而是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3. 在进行“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这个综合性学习时,老师给大家讲几个以吝啬鬼形象出现的小说人物,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葛朗台(欧也妮葛朗台) B泼留希金(死魂灵) C严监生(儒林外史) D聂赫留朵夫(复活)4. 阅读“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活动设计,按要求答题。第一步:学生畅所欲言,展示搜集的网络流行语,说说自己在网上见过的有趣的事,或者自己与网络之间的小趣事。第二步:学生总结网络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的便利。第三步:学生总结网络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的危害。第四步:教师简要说明辩论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学生分组,以“网络的出现是利大

6、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为主题进行辩论。第五步:教师及其他学生作为本次辩论赛的评委,评选出最佳辩论小组和最佳辩手,学生依据辩论结果形成关于“网络出现的利与弊”的书面作业。第六步:教师做活动总结。引导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可以适当地进行娱乐,但要把握好度,要有网络安全意识,做文明的网络公民。对上述教学活动设计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1分) A导入环节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充分开发利用了教学资源 B整体教学活动设计不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应摒弃 C辩论赛环节会让教师失去主导地位,不利于教师把控教学进度 D辩论赛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对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无益5. 教师在

7、教授某版初中语文教材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为学生设置了以下作业:(1)请同学们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展开合乎情理的想象,续写小说的结局。(2)假如于勒破了产,穷困潦倒的他找到菲利普一家,将是怎样的一种情景?请抓住人物性格特点进行创造性描述。(3)写一篇反映当今社会人际关系的小作文,文体不限,立意自定。(4)有人说,势利是人类普遍的劣习和商品社会必然衍生的生活现象,它是超越时代和地域的,“菲利普”永远不会绝迹。你是否也这样看呢?请以短文阐说。对上述作业设计意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1分) A第一项作业指向对课文主旨的深入理解,通过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性表达的能力 B第二

8、项作业旨在促进读写结合,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人物特征,通过对课文写作方法的借鉴,提高写作能力 C第三项作业旨在建立写作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作业难度较大,不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D第四项作业属于拓展题类作业,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活,揭示事物本质,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力6. 某版教材“到民间采风去”综合性学习部分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有不少人,一方面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追求洋气时尚,另一方面却到云南、西藏、贵州等边远地区去旅游、考察,表现出对当代少数民族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极大兴趣。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试展开讨论。”下列对此部分设计的编者意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1分) A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

9、问题、焦点问题,拓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范围 B引导学生感悟传统民俗文化,增加对民俗文化的理解,学会欣赏民俗文化 C辩证看待追求“洋气”“时尚”的行为,思考现代文化与民俗文化的关系 D培养学生搜集、归纳、分析提炼资料的能力,能有创造性地提出个人见解7. 阅读醉翁亭记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师:关于本课字词释义,同学们有自己的发现吗?生1:我发现有一字多义的情况。“日出而林霏开”的“霏”指雾气;在上一课岳阳楼记中,“若夫淫雨霏霏”的“霏”是“雨或雪繁密的样子”。师:很好!这两处都有注释,你能温故知新,并且从一字多义的角度进行归纳,方法很高明!生2:(调皮状)老师,我的方法更“高明”!师:(

10、惊喜状)哦?说来听听。生2:“太守归而宾客从也”的“归”是“回”的意思,课下没有注释,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云归而岩穴暝”的“归”是“聚拢”的意思,是我从译文中推断出来的。您说我的方法是不是更“高明”些?师:佩服,佩服!(生笑)生3:老师,我也会推断!“蔚然而深秀者”的“秀”根据译文推断应该是“秀丽”的意思;“佳木秀而繁阴”的“秀”就不用推断了,课下有注释(生笑),是“茂盛、繁茂”的意思。生4:还有“谓”字。“太守谓谁”的“谓”是“是”的意思,“太守自谓也”的“谓”推断是“命名”的意思。师:根据译文推断字词意思,这个方法不错,但有时译文是意译的,推断出来的意思不一定准确,所以在推断之后一定要查

11、阅工具书来验证哦。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1分) A教师的教学评价及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B教师应该制止学生根据译文推断字词的含义 C教师为学生提供发言机会,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D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8. 阅渎一位教师对课文故都的秋的教学分析,按要求答题。故都的秋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向往、眷恋之情,并流露出作者忧郁、孤独的心境在那个时代,社会风云和个人遭际在作者心里投下了阴影,以致对故都清秋的“品味”夹杂着一些苦涩。教学的重点有二:一是指导学生通过品读,整体感知作者从三个方面描写景物并赞美故都的秋,进

12、一步揣摩景物描写中所融入的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情趣;二是引导学生带着美好的感情朗读,深入体会作者内心的美好情操,感受人文精神。其中由体会作者内心的美好情操到感受人文精神是教学中应突破的难点。对上述教学分析的相关分析,不恰当的是( )。(1分) A符合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情感体验的要求 B该教师正确把握了语文教学的特点 C该教师准确把握了散文教学的重难点 D该教师脱离了对文本的解读9. 阅读某教师再别康桥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师:请同学看一看,什么像“夕阳中的新娘”?生(全体):金柳。师:像在何处?生1:垂柳,树枝弯垂也是羞涩的。生2:都很漂亮。师:是不是要注意一下“金”字?生3:夕阳给杨柳

13、披上了金纱,新娘也是有婚纱、头纱的。阳光照下来,也像是金纱了。师:好,有没有同学注意到这种植物是特别的,读一读它的名字。生(全体):“柳”。生4(恍然大悟):柳,留,是挽留诗人啊!师:中国古代就有折柳赠别的习俗,在送别诗中柳是常见的意象。不仅是徐志摩不想离开,河畔的金柳也不愿他离开。师:嗯,金柳漂亮得像生(全体):夕阳中的新娘。师:为什么不说“朝阳中的新娘”?(生断然否定,但尚不能形成理由,片刻)生5:夕阳中的新娘是带着忧愁的,和离别的气氛吻合,而朝阳中的新娘太朝气蓬勃了,情调不合。师:“夕阳中的新娘”带着忧愁?新娘?忧愁?生6:不是新娘带着忧愁,是离别反正我觉得夕阳中的新娘好。(生笑)生7:

14、朝阳中的新娘是带有力量的,喷薄而出的,夕阳中的新娘是温柔的。师:不仅是温柔的,而且夕阳映红了她的脸庞,她的脸庞飞上了红晕,是羞涩的。以下对上述师生对话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1分) A教师引导学生对诗歌的炼字进行推敲,有助于学生品味关键词语的精妙 B教师给学生留出了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 C教师引导学生对主要意象进行分析,有助于学生逐步地领会诗人的情感 D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要采用讨论法教学,形成了生动而活泼的学习氛围10. 某教研室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后,教师对“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

15、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这一要求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实施,理解错误的是( )。(1分) A应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 B主要由教师自行设计和组织相关探究活动 C应强调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组织策划协调的能力 D应以提高语文素养为目的,进行跨学科学习11. 阅读语文学科学业质量及其中相关因素的研究报告(节选),按要求答题。阅卷结果显示:采用“学生自主勾画重点字词”帮助学生掌握字词的教师其学生“识字与写字”得分率高于其他教师的学生;“强调汉字的规律,教给记忆方法”的教师,其学生“认准字音”得分率为774,显著高于没有进行这方面训练的学生:采用“让我们欣赏同学的好作文”的方法进行写作复习的老师,其学生写作领域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学生;显然,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对该报告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1分) A学习策略的指导对提高学业水平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