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视角下思维能力的提升--我读语文新课程标准

上传人:g****z 文档编号:436579427 上传时间:2024-04-0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视角下思维能力的提升--我读语文新课程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视角下思维能力的提升--我读语文新课程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视角下思维能力的提升--我读语文新课程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视角下思维能力的提升--我读语文新课程标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视角下思维能力的提升-我读语文新课程标准语文新课标学习对我处处是冲击,因为我只感觉到“不一样”,却说不好到底哪里不一样!听的讲座越多,我就感觉越是迷惑。每个人都从自己的理解出发,站在新时期背景下对国家“为谁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给出了最恰当的解读。具体到语文学科,我觉得甚多、甚全,似乎新课标的每一个点,都有涉及到,更别说敏感词、关键词了。解读,因为热爱,更因为期待找到更好的执行路径。如何把新课标落实到实处才是关键一环,才是落地之举,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资历尚浅,能力有限,实话讲,没有形成自己系统化的认识。我无比渴望通过学习来找到当好语文老师的底气,希望借他人

2、之光,明亮自己,福泽自己的学生。在这里,顶多是说一点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我注意到“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思维能力”这两个词。课程目标里关于“思维能力”目标的阐述是这样的:“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关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在课程内容这一章节是这样阐述的:“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

3、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具体到第四学段(7-9年级)是这说明的:(1)阅读关于生活感悟、生活哲理方面的优秀作品,学习思考与表达的方法,结合生活经验和阅读材料,阐述自己的感悟和观点。(2)学习关于科学探究方面的文本,联系自己的科学学习经历,围绕问题提出、探究过程、解决方法等进行专题式的研讨、演讲和写作。(3)阅读诗话、文论、书画艺术论的经典片段,尝试运用其中的观点欣赏、评析作品。(4)学习革命领袖的理论文章、经典的思辨性文本(包括短小的文言经典),理解作者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围绕社会热点问题,以

4、口头或书面方式参与讨论在教学建议里针对第四学段:“第四学段,注意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冷静地思考问题,识别文本隐含的情感、观点、立场,体会作者运用的思维方法,如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尝试对文本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基于阅读和生活实际,开展研讨等活动,表达要观点鲜明、证据充分、合乎逻辑。”我想,针对初中学生语文学习从关注知识到关注思维转变的这一实际,我们是否也可理解为通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初一语文第一单元为例,结合我的备课实际以及执教经历谈一下我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视角下思维能力提升这个问题的一点体会。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四季美景”,这一单元是写景散文,在写作手法上侧重借景抒情的表

5、达方式。在学习这一单元的时候,我主要抓住写景散文的主要特点,围绕三个问题来进行:第一,写了什么景物?第二,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第三作者是如何写出这种特点的?在执教春这篇文章时,我重点引导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分析春草图、春花图,之后的春雨图、春风图、迎春图学生居然能够自己尝试去分析。在处理第三个问题“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种特点的?”我尽可能把课文里涉及到的比喻、拟人等修辞问题、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问题、虚实结合以及调动多种感官的问题结合语境引导学生在理解上能够“放得进去”又能“抽得出来”,在这个学习迁移与运用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甚至,学生就某一种写法持有不同意见时,开始运用所习得的方法来说服对方,我想这种辩论无疑成为了思维的跑马场。思辨性阅读是一种阐述,由别人的论点、论据去论证别人的观点。同时,思辨是一种表达、是一种审辩,是一种推理,是一种思想上先征服自己,而后去征服别人的过程。以上是我自己的点滴体会,不当之处,请多多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