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术24例手术体会 【关键词】全髋关节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 对24例患者实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42~72岁,平均61岁其中股骨颈骨折19例,股骨头坏死3例,陈旧性髋臼骨折并股骨头脱位2例 1.2手术材料 手术材料采用贝郎公司全假关节16例,国产关节8例 1.3手术方法 ①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侧卧位采用Osborne切口(髋关节后外侧切口),从髂后上棘下外5cm处起,向外下顺臀大肌纤维方向到大转子后外角,然后向远端延伸5cm为止②沿纤维方向钝性分开臀大肌,并切开髂胫束5~7cm,显露并用髋臼拉钩将臀中肌向前牵开,术中臀中肌止点不切断,同时显露梨状肌肌腱,在大粗隆浅表切开大粗隆滑囊,并用一大块湿纱布将滑囊、坐骨神经向后推③患肢屈膝90°并逐渐内旋,同时靠近肌腱止点依次切断梨状肌、上下孑子肌、闭孔内肌、股方肌,显露小粗隆,切除粗隆部的关节囊及肌止点④髋关节后脱位,于小粗隆上方15~20cm处截断股骨颈,彻底暴露髋臼,切去周边臼唇,找出骨性标志。
以最后臼杯安放位置的轴线为方向扩磨髓臼,方向为外展45°、前倾15~20°除去所有残留软骨及软组织,直到有软骨下骨均匀的渗血面为止1例髋臼骨折患者用截除的股骨头修复髋臼并用拉力螺钉固定用与髋臼锉同型号的髋臼杯置入髋臼,11、12、1点钟方向各上1枚螺钉,或用骨水泥固定安装合适的股骨端假体,复位,测试髋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假关节的稳定性要求是屈曲大于90°,完全伸直,外旋40°,内旋45°,假关节不脱位⑤置负压引流,逐层缝合 1.4结果 随访1~4年,无感染及松动病例,根据Chamley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疗效标准全部达4~6级 2讨论 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是骨科治疗的两个难点对股骨颈骨折而言,有三翼钉内固定、多枚克氏针、加压螺纹钉及DHS固定,但存在的问题是骨不连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且患者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股骨头坏死的原因临床以使用激素为首位,其次为长期饮酒、职业病、髋臼发育不良等目前多认为系关节囊、髓腔内压增高,继而阻断血运所致因此,常见手术方案为滑膜切除减压,钻孔减压,肌骨瓣移植术,多数患者经上述治疗,可获得部分或全部恢复,但仍有部分患者病情加重,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分为骨水泥型、生物型、混合型,我们主要依据骨质的质量选择类型。
对骨质疏松较严重、年龄较大的病例,考虑使用骨水泥型,否则使用混合型或生物型目前多数学者倾向于髋臼假体使用生物型,股骨端假体使用骨水泥型,对较年轻或骨质质量较好者采用生物型本组24例患者中,6例采用混合型,18例采用生物型 手术采用Osborne切口,不切断臀中肌,以保持术后患肢外展肌力须特别注意的是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的掌握,笔者认为髋臼帽的周边缘与置入骨臼的边缘完全平行,才是髋臼帽最合适的解剖位置对股骨距的保留,目前有许多学者倾向于15~20cm,以利于术后防止股骨假体塌陷,亦有利于翻修手术对颈长度的选择,以复位后向下牵拉患肢,有2mm间隙即可 全髋关节置换术亦存在一系列并发症,近期如脱位、感染、深静脉血栓,中远期最主要的是人工假体松动、塌陷,再次导致患髋疼痛、不适,严重者须行翻修术本组病例随访1~4年,目前尚未发现假体松动塌陷,但仍需继续观察,并嘱患者爱护患髋,以防止因过度或不当使用导致患髋假体松动关键词】 全髋关节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 对24例患者实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4例,男17例,女7例。
年龄42~72岁,平均61岁其中股骨颈骨折19例,股骨头坏死3例,陈旧性髋臼骨折并股骨头脱位2例 1.2 手术材料 手术材料采用贝郎公司全假关节16例,国产关节8例 1.3 手术方法 ①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侧卧位采用Osborne切口(髋关节后外侧切口),从髂后上棘下外5 cm处起,向外下顺臀大肌纤维方向到大转子后外角,然后向远端延伸5 cm为止②沿纤维方向钝性分开臀大肌,并切开髂胫束5~7 cm,显露并用髋臼拉钩将臀中肌向前牵开,术中臀中肌止点不切断,同时显露梨状肌肌腱,在大粗隆浅表切开大粗隆滑囊,并用一大块湿纱布将滑囊、坐骨神经向后推③患肢屈膝90°并逐渐内旋,同时靠近肌腱止点依次切断梨状肌、上下孑子肌、闭孔内肌、股方肌,显露小粗隆,切除粗隆部的关节囊及肌止点④髋关节后脱位,于小粗隆上方15~20 cm处截断股骨颈,彻底暴露髋臼,切去周边臼唇,找出骨性标志以最后臼杯安放位置的轴线为方向扩磨髓臼,方向为外展45°、前倾15~20°除去所有残留软骨及软组织,直到有软骨下骨均匀的渗血面为止1例髋臼骨折患者用截除的股骨头修复髋臼并用拉力螺钉固定用与髋臼锉同型号的髋臼杯置入髋臼,11、12、1点钟方向各上1枚螺钉,或用骨水泥固定。
安装合适的股骨端假体,复位,测试髋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假关节的稳定性要求是屈曲大于90°,完全伸直,外旋40°,内旋45°,假关节不脱位⑤置负压引流,逐层缝合 1.4 结果 随访1~4年,无感染及松动病例,根据Chamley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疗效标准全部达4~6级 2 讨论 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是骨科治疗的两个难点对股骨颈骨折而言,有三翼钉内固定、多枚克氏针、加压螺纹钉及DHS固定,但存在的问题是骨不连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且患者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股骨头坏死的原因临床以使用激素为首位,其次为长期饮酒、职业病、髋臼发育不良等目前多认为系关节囊、髓腔内压增高,继而阻断血运所致因此,常见手术方案为滑膜切除减压,钻孔减压,肌骨瓣移植术,多数患者经上述治疗,可获得部分或全部恢复,但仍有部分患者病情加重,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分为骨水泥型、生物型、混合型,我们主要依据骨质的质量选择类型对骨质疏松较严重、年龄较大的病例,考虑使用骨水泥型,否则使用混合型或生物型目前多数学者倾向于髋臼假体使用生物型,股骨端假体使用骨水泥型,对较年轻或骨质质量较好者采用生物型本组24例患者中,6例采用混合型,18例采用生物型。
手术采用Osborne切口,不切断臀中肌,以保持术后患肢外展肌力须特别注意的是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的掌握,笔者认为髋臼帽的周边缘与置入骨臼的边缘完全平行,才是髋臼帽最合适的解剖位置对股骨距的保留,目前有许多学者倾向于15~20 cm,以利于术后防止股骨假体塌陷,亦有利于翻修手术对颈长度的选择,以复位后向下牵拉患肢,有2 mm间隙即可 全髋关节置换术亦存在一系列并发症,近期如脱位、感染、深静脉血栓,中远期最主要的是人工假体松动、塌陷,再次导致患髋疼痛、不适,严重者须行翻修术本组病例随访1~4年,目前尚未发现假体松动塌陷,但仍需继续观察,并嘱患者爱护患髋,以防止因过度或不当使用导致患髋假体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