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案例:在教学《观舞记》中成长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36315626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案例:在教学《观舞记》中成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案例:在教学《观舞记》中成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案例:在教学《观舞记》中成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案例:在教学《观舞记》中成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案例:在教学《观舞记》中成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案例:在教学《观舞记》中成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案例:在教学《观舞记》中成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教学观舞记中成长观舞记是一篇新课文。文中轻盈的舞姿,美妙的旋律,娇媚的装扮,把异国的文化风情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于是启发学生品读课文,感受艺术之美,成了这堂课的重点。第一次试教:(1) 导入:欣赏印度舞蹈,直观感受艺术美,有利于教师施教。(2) 配乐朗读,整体感知: 此文是写给谁的?作者为何要送给她们?(3) 品读课文,集体探究 a 这种美是飞动的美,在文中哪些具体语段得到生动的描绘? b 你最喜欢哪一自然段,为什么?(4)比较阅读,品味语言 读叶君健先生看戏语段,进一步体会美的语言对美的艺术的展现,并品味其语言到底好在哪里。(5)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欣赏杨丽萍的雀之

2、灵,写一段文字 要求:用精致的形容词,恰当的比喻、排比等修辞,向我们展现你对艺术之美的感受。 当堂交流评价反思:本堂课环节设置不够合理,重点不够突出,朗读前任务布置不够明确,没能引导学生领悟到语言的精练,导致第五环节学生当堂练笔无从下手。特别是第四环节,在学生还没有完全接受、领悟文章的信息时,就出示大段的文字,要其加以评述,不仅起不到感受语言的效果,还加深了难度,成为累赘。第二次试教1、 教学思路:a、美的感受:看舞蹈录象,说内心感受。b、美的品味:读1218自然段,品味美的语言对艺术的展现。c、美的发现:请学生自己通过读去发现语言的特色,重点评析词语和舞蹈者的神情、动作和表演内容。d、美的朗

3、读:再一次通过朗读感受语言美e、美的创造:看杨丽萍的雀之灵,试着用优美的语言,适当的修辞,写一段话。当堂交流。2、评价反思:本堂课尽可能的弥补了第一次试教时的不足,环节设计紧凑合理,重难点把握恰当,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气氛活跃。在教学中获得了以下心得:1、 创设情境,引人入胜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精彩的导语将会成为教学乐章的优美序曲,正如好戏开头,先声夺人,可激发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感知的心弦,可以诱导学生进入教师预先精心设计的情境之中。上课一开始,我就播放震撼人心的千手观音片段,并在播放过程中朗诵,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受中自然而然

4、的进入状态。艺术的共鸣更是让学生在述说自己的感受时秒语连珠,气氛活跃,目的便也达到了。2、以声动人,以美动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可以带给学生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一方面是因为朗读精彩的朗读本身就是一种美。另一方面朗读能激起美感,是审美感知的桥梁,是通向美的阶梯。观舞记本身就是一篇优美的文学作品,它如同和煦的春风、温暖的阳光令学生快乐、向往。但作品的美是蕴藏在语言文字之中的,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显现出来。朗读时“耳闻其声、目察其形、心通其义”然后“自文字到文章”,“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从而把无声的语言转化为更能表情达意的有声语言,以此带给学生情感的熏陶,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教学

5、中我采用了多种朗读方式,如:集体读、全体男生读、全体女生读、教师范读、个人读,并用积极鼓动的语言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如:“卡拉玛姐妹用舞姿来表现美,冰心用文字来表现美,让我们用声音来表现美吧”,学生们都积极响应,效果非常好。3、活学活用,能说会道在语文课堂中,适时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既可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想象能力,又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朗读观舞记这篇文章时,学生们发现它运用了较多的四字短语,如:双眉颦蹙、笑颊粲然、低回婉转、张目嗔视等。在理解这些词语字面意思的基础上,我便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两个,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或展开想象说一句话。没想到这小小的举动

6、竟开阔了学生的思维,给了学生想象的空间,使他们有话想说。一个学生说:当我玩世不恭时,妈妈总是双眉颦蹙;当我取得进步时,妈妈总是笑颊粲然。另一个学生说:后羿按箭引弓射下了九个太阳,地球上的人们终于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每个人都笑颊粲然。恰如其分的用词,独特奇异的视角,让我感到了做语文老师的幸福。观舞记教学教案及实录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能力;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教学重点、难点:欣赏文章优美生动的舞蹈艺术描写,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展现看到的舞蹈表演。一、美的感受:(利用多媒体播放千手观音)朗诵: “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

7、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彩色,点染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记得老师是含着泪看完这个舞蹈的,那是艺术对心灵的震撼,让我忍不住引用冰心的话来表达我的情感,那请同学们也来说说你此时的感受,好吗?老师发现同学们有很多话想说,但是仅仅这几个词语无法表达出你的感受。别急,让我们一起用心去品味冰心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的观舞记,你一定会受益匪浅。二、美的品味(在课件中出示难读难写的字、词)褶裙(zh) 笑颊粲然(ji)(cn

8、) 颦蹙(pn c) 叱咤风云(ch zh)嗔视(chn) 花鬘抖薮(mn)(su)星宿(xi) 浑身解数(xi) 自由朗读1218具体描写舞蹈家舞蹈情景的语段。师:品读这些语段,我们仿佛身临其境,与冰心一同领略了印度舞蹈家美仑美奂的曼妙舞姿。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描述这是一种怎样的美吗?生1:伟大生2:飞动生3:婀娜多姿师过渡:的确,这是一种飞动的美、伟大的美,那作者又是怎样具体描述的呢?三、美的发现齐读17、18两个自然段问题一:这两个自然段分别侧重于写什么?问题二:读读这些语句,你有什么发现?生1:17自然段侧重写舞蹈者的神情、动作。生2:18自然段侧重写舞蹈者的表演内容。板书 神情 动作 内

9、容师过渡:在句子、用词上你有什么发现吗?生1:它用了排比的修辞,前三个“忽而”写神情,后两个“忽而”写动作。(全体男生读神情部分,全体女生读动作部分)生2:读了以后我发现文章用了很多四个字的词语,如:双眉颦蹙,笑颊粲然,张目嗔视等。师:这位同学的观察力真棒。那我们一起把它们找出来,并给它们分分类吧。 板书 神情 动作 内容双眉颦蹙 点额抚臂笑颊粲然 画眼描眉低回婉转 挺身屹立张目嗔视 按箭引弓师:你能说说颦蹙、笑颊粲然、嗔视的意思吗?生3、颦蹙是皱着眉头,形容忧愁的样子。生4:嗔视是生气地看。生5:笑颊粲然是笑容灿烂的样子。师:你能表演一下什么是笑颊粲然吗?(生5表演)(全班笑)师:看,现在我

10、们每个同学都是笑颊粲然啊!(全班鼓掌)师过渡:这些四字短语仿佛是作者的神来之笔,把艺术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现在就请同学们任意选择其中的两个,结合你的生活实际或展开想象来说一句话,说不定你能比作者用的更好!生6:当我玩世不恭时,妈妈总是双眉颦蹙;当我取得进步时,妈妈总是笑颊粲然。生7:后羿按箭引弓射下了九个太阳,地球上的人们终于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每个人都笑颊粲然。师:那么文章中的这些表情和动作到底表现了怎样的内容呢?现在我们把目光投向18自然段,你有什么发现?生8:一共提到了四个舞蹈内容:莲花、小鹿、孔雀、蛇舞。生9:它还是用了很多四字短语:花开瓣颤、疾走惊跃、高视阔步。生10:我发现他写

11、四个内容的方法不一样。前面三个是略写,蛇舞是详写,说明蛇舞最精彩。板书 神情 动作 内容双眉颦蹙 点额抚臂 莲花:花开瓣颤笑颊粲然 画眼描眉 小鹿:疾走惊跃 略写低回婉转 挺身屹立 孔雀:高视阔步张目嗔视 按箭引弓 蛇舞: 详写 四、美的朗读卡拉玛姐妹用舞姿来表现美,冰心用文字来表现美,让我们用声音来表现美吧!听老师示范朗读第17自然段,再请一个女同学朗读第17自然段,一个男同学朗读第18自然段。集体有感情朗读17、18自然段。五、美的创造(观看杨丽萍雀之灵舞蹈片段)仔细观察,用心感受,用情书写。请你用优美的语言、适当的修辞写一段话。(当堂完成,当堂交流)生1:她忽而垂头止舞,忽而翩翩飞旋,只见她微微掀起裙角,表现出孔雀开屏的盛美。在独我的状态中,表现出孔雀的逼真姿态,不得不让观众折服。生2:她,灵动的舞姿,伴随着幽雅的音乐,表现出似水的柔情。稠褶的裙摆,包裹着她纤细的身体。看她,时而提起飘逸的裙角,时而蠕动细长的手臂,时而卧倒在雪一般柔软的舞裙中,这真是震撼人心的美!六:小结美在卡拉玛姐妹的曼妙舞姿中,美在聋哑艺术家的纤纤手指间,美在孔雀的缤纷彩屏上,美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用情去抒写,定能描绘出生活的真善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