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及指导中学是个体心理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的年龄阶段这个时期学生的身心急剧变化,产生心 理发展的一些新特点,也会表现出各种心理与行为的问题一、中学生的身体发育特征(一)身体外形的变化青春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了急速变化,成为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第一个生长高峰在0〜1岁)这个时期儿童的身高、体重等都发生了 明显的变化1.身高身高的快速增长是青春期儿童身体外形变化最明显的特征据统计,在青春 发育期之前,儿童平均每年长高3〜5厘米,在青春发育期期间,平均每年长高约6〜8厘米, 甚至达到 10〜12 厘米之多身高增长存在着性别差异,女性少年要早于男性少年2 年左右 进入青春发育期,一般 12岁为成长最快期男性少年14岁为成长最快期身高增长还存在 着个体差异,这种个体差异在男性和女性少年儿童中都很明显,一般个体差异平均相差2 厘米左右,这是由于先天遗传、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多属于正常现象2.体重体重是身体发育的一个重要标志,体重反映肌肉的发展、骨骼的增长以及内 脏器官的增大等体重的增加同样存在着性别差异,女性少年体重增加高峰期在12、13岁, 平均每年增加4.5 公斤左右。
男性少年体重增加的高峰期在14 岁,平均每年约增加5.5 公斤体重的增加也存在个体差异3.头面部进入青春期的学生,其头面部特点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童年期的面部特 征逐渐消失,以前较低的额部发际逐渐向头顶部及两鬓后移,嘴巴变宽,原来较为单薄的嘴 唇开始丰满而且随着青春期个体身体其他部分骨骼的迅速增长,头部骨骼的增长速度却在 显著减慢,童年期那种头大身小的特征逐渐向成人的体貌特征发展二) 生理机能的变化青春期儿童的生理机能也迅速增强这表现在:肌肉与脂肪的变化,使男性肌肉强健, 女性身材丰满;脑与神经系统逐步走向成熟,使脑的重量接近成人脑重水平,脑电波变化出 现新的飞跃,脑机能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兴奋和抑制过程趋于平衡等;心血管系统加速发展, 使心脏功能增强,并与成人基本相同;肺功能增强,肺活量迅速增加经历青春发育期的成长加速,少年儿童的体形和面部特征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通过这 一变化,他们的体貌特征开始接近成人在成长加速中各生理机能迅速增强,使他们的机能 发育也开始走向成熟三) 性的发育和成熟 生殖系统是人体各系统中发育成熟最晚的,它的成熟标志着人体生理发育的完成1.性器官发育生殖器官在青春发育期之前发育非常缓慢,一进入青春发育期,发育 速度直线上升。
男性成熟比女性晚2.第二性征的出现第二性征是指身体形态上的性别特征,也称副性征在青春发育 期,由于性激素的分泌,促使少年第二性征发育起来,致使少年男女在身体形态上出现性别 特征,进而使性器官、性功能发育成熟女性第二性征主要表现为乳房隆起、体毛出现、骨盆变宽和臀部变大等;男性第二性征 主要表现为出现胡须、喉结突出和嗓音低沉、体毛明显等第二性征的出现,使少年男女在 体征上的差异凸显出来3.性机能成熟生殖系统发育成熟标志着人体生理发育的完成,性腺的发育成熟使女 性出现月经,男性发生遗精女性月经初潮的出现是少年女性身体发育即将成熟的标志月 经初潮的年龄约在10〜1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3岁左右造成月经初潮差异的因素有地理 环境、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个人营养状况等月经初潮后的数月或一年左右,月经 周期尚不规律,卵巢发育也尚未成熟一般到18 岁卵巢发育方达成熟水平男性性成熟要 晚于女性,男性性腺是睾丸,睾丸一般在13岁左右开始迅速增长首次遗精约出现在12〜 18 岁之间,平均年龄约为14、15 岁遗精意味着男性生殖腺开始成熟起来,但是遗精初期 的精液内并无精子,约 4〜5 年之后生殖系统才能真正发育成熟。
很早就有学者指出,近几十年以来青春期出现加速发展的现象,从而形成青春期缩短化, 青春发育期提前到来,达到成人的成熟标准这种具有时代性的发展加速现象,是受当代经 济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现代文明的普及以及全球气候条件的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致 这种青春发育期普遍提前的趋势给教育带来很多新课题二、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中学生是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是人生发展变化的重大转折时期由于此时期儿童 生理上的急剧发育,尤其是性的成熟,第一性征、第二性征的相继出现,引起了一系列不同 于孩子们也不同于成人的明显变化,进入一个具有独特心理特征的年龄阶段中学生心理发 展的一般特点主要有:(一)过渡性过渡性即从幼稚期向成熟期的过渡,主要表现有两方面:1.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既具有儿童期的特点又具有成熟期的特点,处于半幼稚、半成熟 的状态首先,在身体的发育方面, 17、18 岁的青少年已经基本具备成人的特征,但实际 上他们正处在发育迅速期,还未达到完全的成熟;其次,在思维水平的发展方面,他们的逻 辑思维水平得到进一步发展,有可能学习系统、全面的知识,理解一些问题,但又很不深刻, 很不全面他们开始比较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但控制情感、自我监督的能力还不高。
2.青少年期是人由童年向成年的转变时期,各种心理特征逐渐接近成人,如由发育迅 速逐渐趋向平稳,由人格差异的不稳定到形成比较稳定的人格到形成稳定的人格,特别明显 地表现在由对成人的依赖到相对的独立方面青少年男女身体的迅速发育与成熟所引起的自我感觉及社会对他们的评价,使他们感到 自己是个大人了,与儿时的“我”不同了,产生了“成人感”,并努力以“成人式”的义务感与责 任心去学习知识技能,去与别人交往,因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独立性但要完全的独立是不 可能的,原因在于:①青少年并未成熟,在认知、情感、行为上还带有孩子气的特点,缺乏 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其他方面也不具备充分独立的条件②由于家庭不十分鼓励子女尽早独 立,使青少年的依赖性还相当强,独立生活、独立工作能力还较差,形成了独立意识与独立 功能之间的不同步现象所以,独立与依赖并存构成青少年心理发展十分尖锐的矛盾,充分 体现了青少年心理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二)闭锁性所谓闭锁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它是相对于人的外部行为表 现与内部心理活动之间的一致性而言的由于思维的发展,青少年把探索的视线转向自己的 内部,心理活动开始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这在斯普兰格理论中叫做第二次诞生,而在汤姆 利尔茨的理论中称为“内部的获得时期”。
加之青少年的独立性与自尊心的发展,便失去了童 年时的外露、直爽、单纯、天真,出现了心理活动的闭锁性这种闭锁性首先表现在出现了“内心的秘密”,开始愿意有自己的房间,自己的抽屉要上 锁反感别人随便翻动自己的房间开始记日记,自己向自己倾诉内心的秘密记日记是青少年的共同特点,也是青少年的一种特殊现象研究表明,日记是青少年的 好朋友,它可以替你倾诉内心的秘密,而又不会说话、泄密青少年日记的内容有其明显的 倾向性青少年在日记中探求自我、反思自我、理解自我和追求理想自我青少年的闭锁性还表现在与人交往中变得不那么坦率了,即使对最亲近的人也不能做到 毫无保留,有时可能以各种形式做回答而拒绝回答心理学家把这种特点叫做“不坦率性” 应当正确看待青少年的这一特点,它不属于世故圆滑,包含了一种积极的适应环境和自我监 督青少年心理的闭锁性使他们不轻易向别人吐露真情,交往中要求较高,选择条件较苛刻 因此,他们不仅与父母、教师之间难以沟通,就是在同龄人中也不易找到真正的知音,常常 感到不被人理解青少年希望被人理解与其闭锁性之间的矛盾往往导致孤独感三) 社会性 由于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对待自己以及对待别人的一切行为, 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产生变化。
这样,他们通过社会环境中与人、事、物的交互作用而逐渐学 会认识自己、了解别人在青少年期,由于社会地位的变化,其活动社会性的增强,青少年 对社会生活越来越关注同时,他们与社会环境的接触越来越多,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社会化 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他们已不再像儿童时期那样更多受家庭、学校的影响,而随着交往领 域的扩大、活动范围的增加,更多地受同辈团体及社会风气的影响,他们的心理带有极大的 社会性青少年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他们已不拘泥于儿童时那种仅仅对自己或自己周围生活中 具体事物的关心,而是开始以极大的兴趣观察、思考和判断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与问题, 政治、历史、文学艺术、法律道德、社会风气、人际关系等等都成了他们认识和思考的对象, 成了他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他们希望从中找出现象的本质,形成自己的看法;他们的社会性 情感越来越丰富和稳定;他们已逐步形成一定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动机、兴趣、 品德、自我意识、世界观与人生观都开始逐渐形成并趋于稳定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具体表现(一) 中学生思维的发展 1.初中生思维的发展特点初中生思维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其思维的抽象逻辑性这一 特点体现在:(1) 运用假设。
初中生在面临智力问题时并不是直接去抓结论,而总是通过首先挖掘出 隐含在问题材料情景中的各种可能性,再用逻辑分析和实验证明的方法对每一种可能性予以 验证,最后确定哪一种可能性是事实正是由于初中生已具有了这种建立假设及检验假设的 能力,才使得他们的思想相对于童年期更具有深度、广度、精确性和灵活性2) 逻辑推理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初中生就开始具备各种逻辑推理能力但是,不同 年级间在推理发展水平和推理运用水平上具有明显差异初一学生虽然已经开始具备各种推 理能力,但还是初步的,特别是在假言、选言、复合、连锁等演绎推理方面的能力还比较差; 初三学生的推理有了明显的发展,上述几项演绎推理的正确率已超过50%3) 运用逻辑法则初中生对各类逻辑法则的掌握主要表现在对于矛盾律、排中律和同 一律的认识上初中生掌握不同逻辑法则的能力也存在着不平衡性,在三类逻辑法则中,对 矛盾律和同一律的得分明显高于在排中律上的得分;他们对逻辑法则运用的水平也不一样, 在正误判断问题上的成绩最高,在多重选择问题上的成绩次之,最差的是回答问题的总成绩与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相呼应,在初中生的思维品质中也显示出明显的矛盾性, 主要体现在:(1) 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日益明显。
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泛、思想活跃、敏感,与成人相比较少有保守性他们喜欢进行丰富的、奇特的幻想, 喜欢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他们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初中生的这种创造欲 望,主要来自于他们心理上强烈的成人感及高涨的自我意识他们要证实及展示自己的能力 及才华,要摆脱过去那种“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法以及对教师、父母及教科书的依赖,因而 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创造意识和热情在初中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同时,其思维的批 判性也明显地发展起来初中生思维批判性的出现也是与其自我意识的发展密切相联的由 于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使他们能通过控制自己的意识而调节自己的思维活动初中生思维 批判性的明显增长,一方面表现在他们不愿轻易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对别人的思想、态度及 意见经常要做一番审查,甚至有时持过分怀疑和批评的态度;另一方面表现在他们开始严肃 认真地对待自己的思想和主张,能够有意识地调节、支配、检查和论证自己的思想2) 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存在初中生思维的片面性主要表现在其思想的偏激与 极端,不能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是抓住一点而不计其余这种思想的片面 性首先反映在他们对人、对事的态度上,“盲目的追星”就出现在这个阶段;其次,思维的片 面性还使初中生在思考、分析问题时极易钻牛角尖,经常陷入思想的死潭而不能自拔;第三 种表现是,初中生在日常的学业活动中,在显示出很高的创造力的同时,又暴露出思想上缺 乏严谨的逻辑性及全面性。
所以,他们对问题的最后处理结果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