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说明书

新**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14KB
约42页
文档ID:436008562
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说明书_第1页
1/42

1 基本情况1.1 七星关区石漠化概况毕节市七星关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距省会贵阳234公里,系毕节市委、市政府驻地,国土面积3412.20平方公里地跨东经104°51′~105°55′,北纬27°3′~27°46′,属云贵川三省交界的边远山区东与大方、金沙两县接壤,南与纳雍县毗邻,西与赫章县和云南省镇雄县相连,北沿赤水河与四川省古蔺、叙永两县隔河相望毕节市七星关区处于岩溶发育、类型齐全、分布面积最大的云、贵、川三省交界处,岩溶面积237808.00公顷,占69.69%潜在石漠化面积100254.00公顷,石漠化面积90253.00公顷,分别占总土地面积的29.38%、26.45%境内以轻度和中度石漠化为主,分别为56821.00公顷、26577.00公顷,占总面积的16.65%、7.79%;强度石漠化面积较小,为6855.00公顷,占总面积的2.01%全区石漠化分布可以划分为赤水河、白浦河、六冲河三个流域,其程度和形式分别为:低中山强度石漠化、中中山中度石漠化及高中山强度石漠化三个类型赤水河流域:石漠化程度比较严重,以轻、中度石漠化为主,石漠化主要分布在龙场营、田坎、大屯、普宜、小吉场、层台、清水铺、亮岩、团结、八寨等乡镇,石漠化比例大于40%的有大银、生机、林口、对坡、燕子口、阿市等乡镇。

白浦河流域:轻度及中度石漠化主要分别在市东、市西、三板桥、流仓桥、大新桥、观音桥、小坝、朱昌、岔河等乡镇,强度石漠化重点分布在长春堡、鸭池、何官屯、梨树、田坝桥、海子街等乡镇六冲河流域:由于杨家湾、撒拉溪等镇大量开发土法炼锌,对小气侯造成一定的影响,造成石漠化面积逐年增大轻度及中度石漠化主要分布在放珠、水箐、田坝、阴底、千溪等乡镇,而在杨家湾、撒拉溪、野角、青场、大河等乡镇石漠化比例40%左右,给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危害1.2 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2011-2013)实施方案概况1.2.1 建设目标与任务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在2011-2013年,选择朝营、刘华、峨峰、白龙地四条小流域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项目区,到2013年,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6117.33公顷,占项目区石漠化总面积的80.82%;新增林草植被近6089.33公顷;林草植被覆盖度提高27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提高21.33%,建设和改造坡耕地约28.00公顷,每年减少土壤侵蚀量5.16万吨每年增加蓄水能力169.05万立方米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区基本遏制石漠化扩展的趋势,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农业产值每年以8%的速度增长,农民纯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粮食产量增长2%左右。

1.2.2 工程布局项目区2011-2013年实施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主要有以下措施:林草植被建设:人工造林3108.43公顷、封山育林1716.88公顷;草地建设和草食畜牧业发展:人工种草46.44 公顷、棚圈建设3740平方米、饲草机械12台;小型水利水保措施:坡改梯8 公顷,配套田间生产道路3.82公里;蓄水工程:蓄水池13口、沉沙池3口2011年,实施地点为朝营小流域,共治理石漠化面积1747.51公顷,工程措施为:封山育林育草740.38公顷、防护林160.62公顷、特色经果林678.45公顷、人工种草27.14公顷、建设棚圈2140平方米、饲草机械4台、田间生产道路1.42公里,机耕道3.3公里,输配水管道5.66公里,取水池8口,蓄水池7口2012年,治理实施地点为白龙地小流域,共治理石漠化面积1269.16公顷,其中:封山育林446.7公顷、防护林310公顷、特色经果林493.16公顷;人工种草19.3 公顷、棚圈建设1600 平方米、饲草机械4台2013年,治理峨峰小流域,治理石漠化面积2004公顷,工程措施为:封山育林育草529.8公顷、防护林182 公顷,特色经果林1284.2 公顷、饲草机械4台、石埂坡改梯8公顷、田间生产道路2.4公里、蓄水池6口、沉沙池3口。

1.3 2011年石漠化治理完成情况七星关区2011年度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区为白龙地小流域,建设内容如下:封山育林740.38 公顷,人工造林839.07 公顷(经济林建设678.45 公顷,防护林建设160.62 公顷),人工种草27.14 公顷;棚圈建设2140 平方米,饲草机械4台;作业便道1.42公里,机耕道3.3公里,输配水管道5.66公里,取水池8口,蓄水池7口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全区上下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各项建设内容于2012年3月全面完工,2012年4月,工程通过了区政府组织的验收组的验收1.4 2012年工程特性1.4.1 建设条件项目区为白龙地小流域,土地总面积4256.9公顷,总人口11402人,其中农业人口11194人,占总人口的98.18%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036毫米,年平均气温约为15.2℃森林覆盖率42.9%,岩溶面积4256.9公顷,石漠化面积1760.36公顷,其中,轻度石漠化1326.02公顷、中度石漠化432.57公顷、强度石漠化1.77公顷,分别占流域石漠化面积的31.15%、10.16%、0.42%土壤侵蚀模数914.13吨/平方公里·年。

1.4.2 设计标准工程防御暴雨标准:P=10%:93mm P=20%:75mm造林保存率85.00%1.4.3 施工主要材料:核桃苗21.94万株(其中:核桃嫁接苗10.97万株,核桃实生苗10.97万株),柳杉苗69.68万株(其中封山育林用苗25.04万株,防护林用苗44.64),刺槐苗69.68万株(其中封山育林用苗25.04万株,防护林用苗44.64);草种1300公斤;炸药52公斤,雷管48个,导火线235米,水泥117.14吨,砂子309.29立方米,碎石521.51立方米,块石214.91立方米总用工量 71586工日(其中:防护林用16741个工日,经济林用41421个工日,封山育林用11743个工日,畜牧业用工458工日,田间生产便道1223个工日 )施工期限:2012年10-次年10月1.4.4 工程效益对工程区来说,林草覆盖度提高17.3%,每年减少土地壤侵蚀量1.05万吨1.4.5 经济指标投资:总投资660.00万元,其中:林草植被建设投资507.29万元(其中:防护林建设投资105.47万元,封山育林建设投资73.6万元,面上经济林建设投资267.8万元,精品点经济林建设投资60.42万元),草食畜牧业建设投资45万元(其中:人工种草建设投资5.80万元,棚圈建设38.40万元,饲草机械0.8万元),田间生产便道32.71万元,不可预见费15万元,独立费用60万元。

资金筹措:中央投资600.00万元,地方配套60.00万元(用于监测费10万元、监理费15万元、设计费10.8万元、工程管理24.2万元)综合经济指标:单位岩溶面积投资20万元/平方公里,单位石漠化治理面积投资52.0万元/平方公里(附表1-6)2 2012年项目区的基本情况2.1 自然条件和资源白龙地小流域地处七星关区西南部,总面积4256.9公顷,平均海拔1600米,主要是中中山地貌类型,主要出露石灰岩、砂岩,由于石灰岩地区基岩裸露面积大,土壤母质疏松,风化快,因而水土流失严重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约为15.2℃,无霜期255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377小时,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036毫米,流域内阴雨天气较多,日照少,热量不足植被主要是针阔混交林,林业树种有马尾松、漆树、杉、白杨、桦木,林木面积相对比较大主要土壤为黄壤,部分地区有山地黄棕壤、石灰土地貌类型多样,地形破碎,耕地多分布于坡面上、台地和山间谷地,常形成环山梯田和沟谷坝地旱土耕层浅薄、肥力较低2.2 人口与经济社会总人口11402人,农业人口密度263人/平方公里其中农业人口11194人,占总人口的98.18%。

农业劳动力总数5639人,其中16~40岁的有3723人,占总数的66.03%;41~60岁的有1916人,占总数的33.97%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有28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97%;初中文化程度有2538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5%;小学文化程度有2649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6.98%;文盲半文盲172人,占劳动力总数的3.05%农村剩余劳动力共转移3481人,其中在本市转移的有1325人,占劳动力转移的38.05%;在市外的有2156人,占劳动力转移的61.95%经济发展偏低2.3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及评价土地面积4256.9公顷,其中农用地4175.51 公顷,建设用地78.18 公顷农用地中耕地面积2225.83公顷、林地面积1845.8公顷,其它农用地103.88 公顷,分别占流域农用地总面积的53.31%,44.21%,2.48%耕地面积中有灌溉水田7.38公顷,占耕地面积的0.33%;旱耕地2218.45公顷,占耕地面积的99.67%耕地面积比较,林地面积次之,无农用园地和牧草地耕地中的旱地面积比重很大,灌溉水田只有少量分布,建设用地主要为农村居民点2.4 石漠化特征、成因与主导因子岩溶面积4256.9公顷,石漠化面积1760.36公顷,其中,轻度石漠化1326.02公顷、中度石漠化432.57公顷、强度石漠化1.77公顷,分别占流域石漠化面积的75.33%、24.57%、0.1%。

中低山地区以轻度、中度石漠化为主,人为活动频繁的地方呈现强度石漠化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多地少、土地垦殖率较高,区内水资源极为匮乏,耕地产出率低;在该区域曾有大量的毁林开荒,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地表裸露,区内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同时,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以碳酸盐岩为主,这为溶蚀、侵蚀作用提供了充分的外营力,在降雨或径流等运移力的作用下,土壤流失、最终加速石漠化的发生2.5 水土流失概况与贵州省水土流失公告中的数据相比(2005)七星关区白龙地小流域水土流失等级高流域流失面积为3329公顷,点流域总面积的78.21%,是全省平均流失面积的1.88倍其中,轻度,中度,强度和极强度侵蚀分别为978 公顷,1837 公顷,104 公顷,402 公顷白龙地小流域的土壤侵蚀模数为914.13吨/平方公里.a水土流失统计表土壤侵蚀级别面积(平方公里)百分比微度侵蚀9.2721.79轻度侵蚀9.8723.18中度侵蚀18.3743.15强烈侵蚀1.042.44极强烈侵蚀4.029.44白龙地小流域的水土流失程度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位于东北部的部、中西部及中南部的局部山区,多为坡耕地、荒草地等地类,由于坡度大、植被覆盖率低、农业活动导致的土壤抗蚀性低等原因,水土流失强烈。

水土流失程度较轻的地区是流域中的山间谷地及少数植被覆盖度高的山地,主要位于流域中部和北部、南部地区3 设计依据与原则3.1 设计依据3.1.1 国家、省和地区关文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西南石山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地区[2004]1529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做好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编制工作的通知(发改农经[2006]1050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编制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村经济司,2006)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农业部、水利部、国土资源部和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的通知”(发改农经[2008]749号)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大纲(2006~2015)(中。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