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3584942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公式大全(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数学公式大全有理数的基础知识1、三个重要的定义:(1)正数:像1、2.5、这样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2)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号,表示比0小的数叫做负数(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有理数的分类(1)按定义分类2)按性质符号分类:3、数轴数轴有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叫做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在数轴上的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所以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4、相反数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其中一个数就叫另一个数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互为相反的两上数

2、,在数轴上位于原点的两则,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5、绝对值(1)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该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2)绝对值的代数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可用字母a表示如下:(3)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有理数的运算1、有理数的加法(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2)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加法的交换律:a+b=b+a;加法的结合律:(a+

3、b)+c=a+(b+c)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基本思路是:先把互为相反数的数相加;把同分母的分数先相加;把符号相同的数先相加;把相加得整数的数先相加.2、有理数的减法(1)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2) 有理数减法常见的错误:顾此失彼,没有顾到结果的符号;仍用小学计算的习惯,不把减法变加法;只改变运算符号,不改变减数的符号,没有把减数变成相反数.(3)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步骤:先把减法变成加法,再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运算;3、有理数的乘法(1) 有理数乘法的法则:两个有理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2)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

4、律: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交换律:a(b+c)=ab+ac.(3) 倒数的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即ab=l,那么a和b互为倒数;倒数也可以看成是把分子分母的位置颠倒过来。4、有理数的除法有理数的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0不能做除数.这个法则可以把除法转化为乘法;除法法则也可以看成是:两个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等于0。5、有理数的乘法(1) 有理数的乘法的定义:求几个相同因数a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是一种运算,是几个相同的因数的特殊乘法运算,记做“an”其中a叫做底数,表示相同的因数,

5、n叫做指数,表示相同因数的个数,它所表示的意义是n个a相乘,不是n乘以a,乘方的结果叫做幕。(2) 正数的任何次方都是正数,负数的偶数次方是正数,负数的奇数次方是负数。6、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 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关建是熟练掌握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及运算顺序。比较复杂的混合运算,一般可先根据题中的加减运算,把算式分成几段,计算时,先从每段的乘方开始,按顺序运算,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同时要注意灵活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2) 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一是要注意运算顺序,先算高一级的运算,再算低一级的运算;二是要注意观察,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以提高运算速度及运算能

6、力。整式的乘除1.同底数幕的乘法:aman=am+n,底数不变,指数相加。2幕的乘方与积的乘方:(am)n=amn,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b)n=anbn,积的乘方等于各因式乘方的积。3单项式的乘法:系数相乘,相同字母相乘,只在一个因式中含有的字母,连同指数写在积里。4.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m(a+b+c)=ma+mb+mc,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5多项式的乘法:(a+b)(c+d)=ac+ad+bc+bd,先用多项式的每一项去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6. 乘法公式:(1) 平方差公式:(a+b)(a-b)=a2-b2,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

7、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2)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两个数和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它们的积的2倍; (a-b)2=a2-2ab+b2,两个数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 (a+b-c)2=a2+b2+c2+2ab-2ac-2bc,略。7. 配方:(1)若二次三项式x2+px+q是完全平方式,则有关系式:;(2) 二次三项式ax2+bx+c经过配方,总可以变为a(x-h)2+k的形式,利用a(x-h)2+k 可以判断ax2+bx+c值的符号; 当x=h时,可求出ax2+bx+c的最大(或最小)值k。(3)注意:8. 同底数幕的除法:amFan=

8、am-n,底数不变,指数相减。9. 零指数与负指数公式:(1) a0=1(aMO);,(aM0).注意:00,0-2无意义;(2) 有了负指数,可用科学记数法记录小于1的数,例如:0.0000201=2.01X10-5.10.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系数相除,相同字母相除,只在被除式中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11.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用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12. 多项式除以多项式:先因式分解后约分或竖式相除;注意:被除式-余式=除式商式。13. 整式混合运算: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分式1、设A、B表示两个整式。如果B中含有字母,式子

9、就叫做分式。注意分母B的值不能为零,否则分式没有意义。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叫做最简分式。如果分子分母有公因式,要进行约分化简。2、分式的基本性质,(M为不等于零的整式)3、分式的运算(分式的运算法则与分数的运算法则类似)(异分母相加,先通分);4、零指数a0=1(aM0)5、负整数指数(aM0,p为正整数)注意正整数幕的运算性质,aM0)可以推广到整数指数幕,也就是上述等式中的m、n可以是0或负整数.方程1、方程的概念:(1)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2) 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系数不为0,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2、等式的基本性质:(1) 等式两边同

10、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若a=b,则a+c=b+c或a-c=b-c。(2) 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0),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若a=b,则ac=bc或a/c=b/c。(3) 对称性:等式的左右两边交换位置,结果仍是等式.若a=b,则b=a。(4) 传递性:如果a=b,且b=c,那么a=c,这一性质叫等量代换。解方程1、移项的有关概念: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这个法则是根据等式的性质1推出来的,是解方程的依据。要明白移项就是根据解方程变形的需要,把某一项从方程的左边移到右边或从右边移到左边,移动的项一定要变号。2、

1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1)去分母等式的性质2注意拿这个最小公倍数乘遍方程的每一项,切记不可漏乘某一项,分母是小数的,要先利用分数的性质,把分母化为整数,若分子是代数式,则必加括号。(2) 去括号去括号法则、乘法分配律严格执行去括号的法则,若是数乘括号,切记不漏乘括号内的项,减号后去括号,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一定要变号。(3) 移项等式的性质1越过“=”的叫移项,属移项者必变号;未移项的项不变号,注意不遗漏,移项时把含未知数的项移在左边,已知数移在右边,书写时,先写不移动的项,把移动过来的项改变符号写在后面。(4) 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法则注意在合并时,仅将系数加到了一起,而字母及其指数均不改变。

12、(5) 系数化为1等式的性质2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记住未知数的系数永远是分母(除数),切不可分子、分母颠倒。(6) 检验列方程解应用题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2)分析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等量关系;(3)设未知数,列出方程;(4)解方程;(5)检验并作答.2、一些实际问题中的规律和等量关系:(1)日历上数字排列的规律是:横行每整行排列7个连续的数,竖列中,下面的数比上面的数大7.日历上的数字范围是在1到31之间,不能超出这个范围.(2)几种常用的面积公式:长方形面积公式:S=ab,a为长,b为宽,S为面积;正方形面积公式:S=a2,a为边长,S

13、为面积;梯形面积公式:,a,b为上下底边长,h为梯形的高,S为梯形面积;圆形的面积公式:,r为圆的半径,S为圆的面积;三角形面积公式:,a为三角形的一边长,h为这一边上的高,S为三角形的面积。(3) 几种常用的周长公式:长方形的周长:L=2(a+b),a,b为长方形的长和宽,L为周长。正方形的周长:L=4a,a为正方形的边长,L为周长。圆:L=2nr,r为半径,L为周长。(4) 柱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当体积不变时,底面越大,高度就越低.所以等积变化的相等关系一般为:变形前的体积=变形后的体积。(5) 打折销售这类题型的等量关系是:利润=售价-成本。(6) 行程问题中关建的等量关系:路程=

14、速度X时间,以及由此导出的其化关系。(7) 在一些复杂问题中,可以借助表格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若干个较直接的等量关系,借此列出方程,列表可帮助我们分析各量之间的相互关系。(8) 在行程问题中,可将题目中的数字语言用“线段图”表达出来,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9) 关于储蓄中的一些概念:本金:顾客存入银行的钱;利息:银行给顾客的酬金;本息:本金与利息的和;期数:存入的时间;利率:每个期数内利息与本金的比;利息=本金X利率X期数;本息=本金+利息二元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项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注意:一般说二元一

15、次方程有无数个解。2. 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联立在一起是二元一次方程组。3.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组只有唯一解(即公共解)。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1)代入消元法;(2)加减消元法;(3)注意:判断如何解简单是关键.5一次方程组的应用:(1) 对于一个应用题设出的未知数越多,列方程组可能容易一些,但解方程组可能比较麻烦,反之则“难列易解”;(2) 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与未知数个数相等时,一般可求出未知数的值;(3)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比未知数个数少一个时,一般求不出未知数的值,但总可以求出任何两个未知数的关系。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 不等式:用不等号“”“v”“w”“2”“M”,把两个代数式连接起来的式子叫不等式。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