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2湖南农业大学考研考试大纲

pu****.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57KB
约20页
文档ID:435343628
2022湖南农业大学考研考试大纲_第1页
1/20

2022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专硕农业综合二之 动物生理学》考试大纲I •考试性质动物生理学理论考试是为湖南农业大学畜牧学养殖专业招收研究生而设置 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 掌握大学本科阶段动物生理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运 用动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 题的能力II•考查目标1 、系统地掌握动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够从细 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及整体水平理解动物机体的各种正常功能活动及其 内在机制2、能够运用动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 和实际问题皿・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 150分,考试时间为 180分钟动物生理学为50分)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动物遗传学 50 分动物生理学 50 分动物营养学 50 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 18分(6小题,每小题 3分)问答题 32分(4小题,每小题 8分)W・考查内容1 动物生理学 绪论1.1 动物生理学研究对象、内容与任务1.1.1 动物生理学研究的内容与任务1.1.2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1.1.3 动物生理学的三个研究水平1.1.4 整合生理学1.1.5 学习动物生理学的目的与方法1.2 内环境及内环境稳态1.2.1 细胞外液与内环境1.2.2 内环境的理化成分及内环境稳态1.3 生理功能的调节及其调控1.3.1 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1.3.2 生理功能的控制系统第一篇 动物生理学的细胞学基础2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2.1 细胞膜的结构2.1.1 细胞膜与生物膜的概念2.1.2 细胞膜的液态镶嵌模型2.2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2.2.1 被动转运2.2.2 主动转运2.2.3 胞吞与胞吐作用2.2.4 大分子物质的跨核膜转运3 细胞间的通讯与信号转导3.1 细胞间的通讯3.1.1 细胞间的通讯的方式3.1.2 细胞间通讯的信号物质——化学信使3.1.3 细胞间通讯中的受体3.2 细胞的信号转导机制3.2.1 膜结合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3.2.2 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3.2.3 信号转导的共同特征4 神经元的电活动与兴奋性4.1 概述4.1.1 静息电位4.1.2 动作电位4.1.3 观察生物电的方法4.2 生物电产生机制4.2.1 细胞膜的电学特性4.2.2 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4.2.3 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4.2.4 动作电位的引起、传导及其特性4.2.5 局部电位4.3 细胞的兴奋性和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4.3.1 兴奋、兴奋性与可兴奋细胞4.3.2 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4.3.3 细胞兴奋时的兴奋性变化4.3.4 影响兴奋性的因素5 神经元间的信号传递5.1 神经电信号传递的一般概念5.2 经典突触及其传递5.2.1 经典突触的超微结构5.2.2 经典突触传递过程5.2.3 经典突触传递特点5.3 非定向突触传递5.3.1 非定向突触传递的细微结构特征5.3.2 非定向突触传递及其特征5.4 影响化学性突触传递的因素5.4.1 影响突触前膜递质释放的因素5.4.2 影响突触间隙中递质清除的因素5.4.3 影响突触后膜受体的因素5.5 电突触传递5.5.1 电突触的结构5.5.2 电突触传递5.6 突触整合5.7 突触的可塑性5.7.1 短时程突触可塑性5.7.2 长时程突触可塑性5.8 化学性突触传递的信使物质及其受体5.8.1 神经递质、神经调质5.8.2 受体5.8.3 几种主要的神经递质和受体系统6 肌细胞的功能6.1 肌细胞概述6.2 骨骼肌细胞6.2.1 骨骼肌细胞的结构与分子基础6.2.2 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特征及神经与骨骼肌细胞间的兴奋传递6.2.3 骨骼肌收缩与舒张机制6.2.4 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6.2.5 骨骼肌收缩的形式及影响因素6.3.1 心肌细胞的细微结构与收缩功能特征6.3.2 心肌细胞兴奋的产生6.3.3 心肌细胞的电活动6.4 平滑肌细胞6.4.1 平滑肌细胞的结构与收缩功能6.4.2 平滑肌细胞的电活动6.4.3 平滑肌细胞的分类6.5 动物的电细胞和放电第二篇 器官生理7 血液7.1 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7.1.1 血液的组成与血量7.1.2 血液的理化特性7.1.3 血液的功能7.2 血细胞及其功能7.2.1 血细胞的生成7.2.2 红细胞生理7.2.3 白细胞生理7.2.4 血小板生理7.3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7.4 血型7.4.1 红细胞凝集与血型7.4.2 输血原则7.4.3 动物的血型8 血液循环8.1 心肌的生理特性8.1.1 心肌的兴奋性8.1.2 心肌的传导性8.1.3 心肌的收缩特性8.1.4 心肌的自动节律性与心脏的起搏点8.1.5 体表心电图8.2 心脏的泵血功能8.2.1 心脏泵血功能周期性活动8.2.2 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8.2.3 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8.3 血管生理8.3.1 血管的种类与功能8.3.2 血流动力学——血流量、血流阻力与血压8.3.3 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8.3.4 静脉血压与静脉回心血量8.3.6 组织液与淋巴液的生成8.4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8.4.1 心泵功能的自身调节8.4.2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8.4.3 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8.4.4 局部血流调节8.4.5 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8.5 器官循环9 呼吸9.1 概述9.1.1 有关呼吸器官与呼吸方式的进化9.1.2 呼吸过程9.2 呼吸器官的通气活动9.2.1 哺乳类动物的通气活动9.2.2 其他脊椎动物的通气活动9.3 气体交换9.3.1 气体交换原理9.3.2 组织中的气体交换及其影响因素9.4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9.4.1 氧及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存在形式9.4.2 氧的运输9.5.1 神经调节9.5.2 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9.6 特殊环境下的呼吸生理9.6.1 潜水动物的适应9.6.2 高海拔环境中的呼吸9.7 肺的吞噬与免疫功能10 消化与吸收10.1 概述10.1.1 消化的主要方式10.1.2 消化道的结构与神经支配10.1.3 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10.1.4 胃肠激素10.1.5 消化管的免疫功能10.2 动物的摄食方式与摄食调节10.2.1 摄食方式10.2.2 动物摄食调节10.3 口腔消化10.3.1 口腔的物理性消化10.3.2 口腔的化学性消化10.4 单胃的消化10.5 复胃的消化10.5.1 反刍动物的复胃结构及其功能概述10.5.2 复胃的物理性消化10.5.3 复胃的微生物消化10.5.4 复胃动物的皱胃消化特点10.6 小肠的消化10.6.1 小肠的物理性消化10.6.2 小肠的化学性消化10.6.3 肝的功能10.7 大肠的消化10.7.1 大肠的物理性消化10.7.2 回盲括约肌的功能10.7.3 大肠的化学性消化10.7.4 大肠的微生物消化10.7.5 排粪10.8 禽类与鱼类消化的特点10.8.1 禽类消化的特点10.8.2 鱼类消化的特点10.9 吸收10.9.1 概述11 能量代谢及体温11.1 机体的能量代谢11.1.1 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利用11.1.2 能量代谢的测定11.1.3 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和能量代谢的神经与体液调节11.1.4 动物的基础代谢与静止能量代谢11.1.5 动物的生产代谢11.2 动物的体温及其调节11.2.1 动物的体温11.2.2 动物的产热与散热过程11.2.3 体温的中枢调节11.2.4 动物的休眠12 排泄及渗透压调节12.1 肾的功能解剖特征12.1.1 肾单位12.1.2 球旁器12.1.3 肾的血液供应12.1.4 肾的神经支配12.2 尿的生成12.2.1 肾小球的滤过12.2.4 脊椎动物含氮废物的排泄12.3 尿生成的调节12.3.1 影响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因素12.3.2 影响肾小管物质转运作用的因素12.3.3 尿的浓缩与稀释12.4 尿的排出12.4.1 尿排放的神经支配12.4.2 排尿反射12.5 机体的渗透压调节12.5.1 脊椎动物的其他排泄器官12.5.2 鱼类的渗透压调节13 感觉器官与感觉13.1 感受器与感觉器官13.1.1 感受器、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分类13.1.2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13.2 眼的视觉功能13.2.1 眼的折光与成像13.2.2 视觉的形成13.3 耳的听觉、平衡觉功能13.3.1 触觉和压力感受器13.3.2 耳的听觉功能13.3.4 水生脊椎动物的毛细胞及其听觉、平衡觉13.4 嗅觉与味觉器官及化学感觉13.4.1 嗅觉器官与嗅觉13.4.2 味觉器官与味觉13.5 电磁感觉14 神经系统的功能14.1 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细胞成分14.1.1 神经系统的组成14.1.2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14.2 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14.2.1 反射活动及其反射中枢的复杂性14.2.2 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及其生理意义14.2.3 反射中枢内兴奋的传播14.2.4 中枢抑制14.2.5 反射活动的一般特性14.3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14.3.1 中枢对躯体感觉的分析14.3.2 中枢对内脏感觉的分析14.4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4.4.1 躯体运动神经元与运动单位14.5.1 自主神经的结构特征14.5.2 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征14.5.3 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14.5.4 动物的本能行为与情绪14.6 脑的高级功能14.6.1 学习与记忆14.6.2 脑电活动与觉醒和睡眠15 内分泌15.1 概述15.1.1 内分泌与内分泌系统15.1.2 激素15.2 下丘脑的内分泌15.2.1 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15.2.2 下丘脑促垂体区激素及生理作用15.2.3 下丘脑激素分泌的调节15.3 垂体的内分泌15.3.1 腺垂体激素15.3.2 神经垂体激素15.4 甲状腺15.4.1 甲状腺激素的化学结构15.4.2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15.4.4 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15.4.5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15.5甲状旁腺、甲状腺C细胞(鳃后体)与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15.5.1 甲状旁腺与甲状旁腺激素15.5.2甲状腺C细胞和降钙素15.5.3 1, 25-二羟维生素 D315.6 肾上腺15.6.1 肾上腺皮质激素15.6.2 肾上腺髓质激素15.7 胰岛15.7.1 胰岛素15.7.2 胰高血糖素15.7.3 胰岛分泌的其他激素15.8 松果体、尾下垂体、斯尼氏小体15.8.1。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