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学专业 (04020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专业简况及培养要求南京大学社会学系自 2006 年始招收应用心理学硕士研究生招收研究生的目的在,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 掌握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 具有坚实的应用心理学基本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教育研究生拥护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品学兼优,眼界开阔、基础扎实、学有所长、技能熟练,富有团结友爱精神,今天致力于学业,明天服务于社会二、研究方向根据心理学的学科发展状况和本系研究生导师情况,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目前暂设如下研究方向:1、社会心理学;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3 、心理咨询与治疗;4、教育心理学三、学制及具体安排应用心理学专业 (040201) 为心理学专业 (0402)二级学科,学制两年半,授予理学硕士学位在两年半五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按照以下程序和安排完成 全部学业:( 1)在第 1-第 2 学期,完成学校和社会学系规定的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并通过硕士学位的外语考试;( 2)在第 3 学期,完成研究生的期中考核,完成硕士学位的选题任务,完成硕士学位的资料收集工作,阅读与论文相关的著作和文献,并在第 3 学期结束之前完成 5, 000 字左右的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由导师与研究室主任相商组成三人小组通过开题报告; 与开题报告有关的所有材料需交研究生秘书整理, 并交系教务员存档, 通过开题报告与正式参加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之间时间间隔应在 10 个月以上;( 3)在第 4 -第 5 学期,撰写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在参加答辩的 2 个月前(一般为每年的 10 月 31 日前) ,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的初稿,经导师审阅后在参加答辩的 1 个月前完成全部定稿。
四、课程类别及学分要求按南京大学研究生院规定,本专业准予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需修满总学分 34- 36 学分,其中:1、 A 类课程即公共基础课 7-8学分;2、 B 类课程即专业基础课 6 - 7 学分;3、C类课程即专业课程 10 — 12学分;4、 D 类课程即选修课程 10- 12 学分,其中 4 学分为本系本专业课程, 4 学分为本系开设的其他专业的 B 类和 C 类课程(如应用心理学专业选择基础心理学专业或社会学专业开设的 B 、 C 类课程) , 2 - 4 学分为外系开设的研究生类课程五、课程设置及基本原则根据如上原则,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为:A 类:1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2 学分) ;2 、马列原著选读( 2 学分) ;3 、英语( 4 学分) ;B 类:1 、心理学史与理论( 3 学分) ;2 、心理统计( 2 学分) ;3 、心理学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 2 学分) ;C 类:1 、社会心理学( 2 学分) ;2 、教育心理学( 2 学分) ;3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专题( 2 学分) ;4 、心理咨询与治疗( 3 学分) ;5 、中国人社会行为分析( 2 学分) ;6 、精神压力研究( 2 学分)D 类:1 、心理调查方法( 2 学分)2 、临床心理学( 2 学分) ;3 、心理测量研究( 2 学分)4 、专业外语( 2 学分) ;5 、认知心理学( 2 学分) ;6 、发展心理学理论与研究( 2 学分) ;7 、环境心理学( 2 学分)8 、咨询员的自我成长( 2 学分)9 、西方心理学流派研究( 2 学分)六、期中考核制度按照“南京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中期考核制度实施办法” (南研字( 1996) 10 号)规定, 在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学习结束以后, 需进行一次综合性考试。
考核时间为二年级上学期末,撰写“开题报告”之前期中考核的结果和各类文本,与“开题报告” 、课程学分,将成为硕士研究生获得答辩资格的必要前提硕士研究生的考核由各专业教研室负责,考核小组由教研室主任、研究生本人的导师,及其他具有研究生导师资格的教师共三人以上组成,并报系批准同意考核须从德、智、体诸方面进行业务方面的考核,以口试为主;但全部学分积( 70%)和科研成果积( 30%)排在最后 10%的学生需参加综合性考试的笔试, 考试内容为 B( 70%)和 C( 30%) 两类课程 考试不及格者 , 视情况及本人意愿, 或延长修学时间一年 (学费自理) , 或劝退学七、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考察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要完成学位论文有这样几个环节:首先,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 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既体现本学科的前沿性、创新性, 又力求与 国家、省的研究课题相挂钩,同时注意研究课题与国家政策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其次, 作好开题报告再次,在正式撰写论文之前,应围绕学位论文撰写一篇有一定学术见解和视野较为开阔的文献综述,并努力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开题报告同课程学分一样, 将是研究生获得论文写作的资格之一。
规范的开题报告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研究摘要,以简洁的语言写明学位论文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思路;( 2)研究题目,说明选题的理由,理论和现实两方面的意义,论文的主要关注点和基本框架,研究和论文写作的可行性;( 3)研究状况,列举中外学者在本论文涉及的领域内的已有研究成果、基本观点,并通过说明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或不完善之处,论证本论文写作的必要性;( 4)研究方案,包括具体的研究问题、研究可能遇到的疑点和难点、研究对象或个案的基本情况介绍与典型意义,以及需要通过研究进行检验和论证的基本假设;( 5) 研究设计, 主要包括资料的收集手段和方法(如抽样设计) ,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材料、仪器设备情况;( 6)资料的整理和分析,针对研究问题和资料特点,提出你拟采用的整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和手段,包括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 7)研究计划,说明从事研究和论文写作的进度和时间安排;( 8)参考文献,列出研究和论文写作参阅的中外文献资料的目录,其中理论性论文的参阅文献不得少 30 种,经验性论文的参阅文献不少于 20 种;( 9)其他,除上述以外的与论文写作有关的其他事宜八、答辩和学位授予研究生学位论文完成以后,硕士学位论文应在答辩前约请 2 - 3 位校内外专家评阅,并写出评阅意见。
评阅通过以后, 按研究生院的文件规定, 由系里会同导师商定具体的答辩时间在一般情况下,社会学系硕士学位答辩在正式毕业前的 1 - 2 个月内择日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 3- 5 位教授或副教授组成,答辩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申请硕士学位者, 应符合南京大学研究生院规定的在国内外核心杂志上发表规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如答辩时尚未完成指标,可在一年内补充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