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主题班会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33666707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主题班会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主题班会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主题班会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主题班会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主题班会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主题班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主题班会(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主题班会一、养成教育的意义: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二、提出疑问,学生解答。我们老说要养成各种行为习惯,那么这“各种行为习惯”具体指哪些?呢谁愿意来说一说?三、出示: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1、举止文明的习惯 2、诚实守信的习惯 3、尊重他人的习惯4、守时惜时的习惯 5、懂得感恩的习惯 6、勤俭节约的习惯7、遵守秩序的习惯 8、勤于动手的习惯 9、锻炼身体的习惯10、讲究卫生的习惯三、列

2、举平时生活、学习上同学们存在的各种不良行为习惯。四、说说你的建议及纠正措施?自由选一两个方面说说。老师出示:1、举止文明的习惯(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3)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5)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6)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7)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8)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采。2、诚实守信的习惯(1)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2)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

3、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3)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3、尊重他人的习惯(1)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2)用心听对方说话,不要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3)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4)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5)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6)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自己的家庭情况不能随便告诉别人。4、守时惜时的习惯(1)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2)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3)回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事当天毕。(4)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5、懂得感恩的习惯

4、(1)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顶撞父母、老师。(2)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主动给老人洗脚、捶背、夹菜等。(3)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4)孝敬父母,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5)要尊重环卫工人、交通警察的劳动。6、勤俭节约的习惯(1)爱惜学习用品,不在课本上乱写乱划,不随便撕扯作业本。(2)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买零食、玩具等。(3)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饭菜。(4)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关紧开关。(5)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财物要爱护,轻开关门窗,轻拿轻放物品。不在桌子上凳子上乱写乱划乱贴。7、遵守秩序的习惯(1)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

5、2)上下学排路队,红灯停,绿灯行,不乱穿马路,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过路口,注意避让车辆。(3)购物、上车时自觉排队,不加塞,集会时按指定位置就座。在公共场合遵守纪律,不大声喧哗。(4)爱护学校、公园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踩绿地,不随手折花枝,不乱涂乱划。8、勤于动手的习惯(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房间叠被褥,自己洗衣物。(2)利人利已,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9、锻炼身体的习惯(1)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课内外文娱、体育、科技活动,上好“两操两课”。(2)学习运动常识,做好自我保护。(3)在运动中要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在活动中不做带有危险性的动作,不参加危险性较大的活动。10、讲究卫

6、生的习惯(1)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睡前刷牙、洗脸,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2)饭前便后洗手。(3)定期整理和清洗书包。(4)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见到废纸等垃圾物要主动捡起放到果皮箱里。(5)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6)不吃变质食物,不喝生水。五、总号召: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它可概括为公式:“好习惯+好品质=好命运”。让我们为它坚持不懈地去追求吧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主题班会 教学目标:通过各个事例和同学们周边的事情,讲述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让学生亲身感受自己行为习惯的偏差,激励自己及时改正不良习惯。教学难点: 希望学生

7、们通过这么一次思想教育及时改变过来,为养成更好的习惯努力。教学过程:一、导入培根曾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是的,没有人天生就拥有超人的智慧,成功的捷径恰恰在于貌似不起眼的良好习惯。“专门谈优点是救不了自己的,只有认清缺点,才可以自救。” 由此请同学们借着以下几个事例先反思下中国人的行为和你们自己的各项行为,是否你们也有这样的不良行为?二、请看以下事例: 事例1、曾看到这样一则报道,说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是用英语书写。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礼貌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为

8、什么呢?人家回答:“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多数是中国大陆的游客。”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学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不文明行为也是国耻。” 不知大家是否记得,中央电视台曾经报道,国庆节后的天安门广场,随处可见口香糖残迹,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上竟有60万块口香糖残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块口香糖污迹,密密麻麻的斑痕与天安门广场的神圣和庄严形成了强烈反差。事例2、在日本,有一家食品公司要招聘一位卫生检测员,一位衣冠楚楚、气度不凡的年轻人自信地走进了总经理办公室,他优雅的谈吐,扎实的专业知识赢得了总经理的好感,没想到就在年轻人转身离去的时候,他下意识抠了一下鼻孔,这个不起眼的小动

9、作并没有逃过总经理的眼睛,结果可想而知,一个没有良好卫生习惯的人怎么能够做卫生检测员呢?二、检测自己的行为 现在你们看看你们自己的行为习惯呢? 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例如,在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教室里、校园内食品袋、方便面盒随处可见,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和清洁工打扫,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学在教学楼走廊上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习以为常;还有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随意攀爬树枝,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的公共财物。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而

10、这恰恰从本质上展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静下心来想想,你们的行为习惯是否良好了呢?三、小结一个学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创设出优良的学习气氛。观念改变习惯,习惯积淀素养。生活处处是细节,细节点点积素养,素养默默铸文明。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记录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记录 时间2013.10.30地点 3.2教室 主持人赵洁组织单位3.2班 参加人3.2班全体学生 记录人赵洁 活动主题 举止文明的习惯 主要内容 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 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

11、觉肃立。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 3、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 见”等礼貌用语。 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5、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 6、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 7、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8、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9、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采。 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分享到: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复制 预览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时间2013.10.30地点 3.2教室 主持人

12、赵洁组织单位3.2班 参加人3.2班全体学生 记录人赵洁 活动主题 举止文明的习惯 主要内容 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 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 3、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 见”等礼貌用语。 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5、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 6、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 7、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8、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9、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采。 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分享到: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复制 预览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