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33665782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推荐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推荐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推荐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推荐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二 次 备 课 教 案教学内容第五课时: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主备人张婧婧备课时间3.17-3.19备课组长签字教务主任签字备课过程教学目标: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通过实际应用,进一步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口算:502=100 5020=1000254=100 258=200 2512=300 25

2、40=1000 1258=1000 12516=20012524=3000 12580=10000 通过刚才的口算,你们很快就算出结果,你们知道在乘法运算中有三对好朋友,它们分别是谁?板书:52 254 1258(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3067=30()125840= 个性化完善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3)计算:43254 25434比较两道题,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时有什么不同?在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总结出:第1题只应用乘法结合律把后两个数相乘,就可以使计算简便;第2题要先用乘法交换律把4放在前面,使25与4相乘,或把25放在43的后面,使25与4相乘,然后再用乘法结合律,

3、使计算简便。小结: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独运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一种是两个运算定律结合使用,使计算简便。关键要掌握运算定律的内容,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加以区分。(4)师生比赛,看谁直接说出结果速度快。25424 681258 43925(5)对比练习:425+1625 4251625(25+15) 4 (2515)4(68+32)5 68+325 学生小组分工后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内交流。汇报。二、小结学生谈收获。三、作业设计1.符合乘法交换律的画符合结合律的画(1)35x28=28x35 ( )(2)32x25=8x(4x25) ( )

4、(3)25x15x4x2=(15x2)x(25x4) ( )(4) axbxc=axcxb ( )2.简算4x(25x9) 16x25x12538x5x4 5x(19x2)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125x88 25x23x83.龙口菜市场进了56箱鸡蛋,每箱25千克,每千克鸡蛋8元,这些鸡蛋一共可卖多少钱?4.在学校举行的体操表演中,一共有关5个方阵参加表演,每个方阵有18行,每行都有20 名同学,一共有多少名同学?板书设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练习52 254 1258小结: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独运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一种是两个运算定律结合使

5、用,使计算简便。关键要掌握运算定律的内容,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教学反思:二 次 备 课 教 案教学内容第六课时:乘法分配律P36/例3主备人朱生兰备课时间3.17-3.19备课组长签字教务主任签字备 课 过 程教学目的:个性化完善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 1.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2.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思考问题。在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时,我们观察了一幅主题图,有

6、的同学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二、新授1.教学例题3 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1)(4+2)25 =625 =150(人)4+2是每组一共有多少人,在乘25就算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了。(2)425+225 =100+50 =150(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4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个人负责挖坑、种树,2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负责抬水、浇树。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了。2.小组合作: (1)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2)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点

7、?(3)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3.汇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汇报,灵活地进行引导,总结出要点。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几组算式吗?4.学生举例。根据学生举例板书。到底我们举的例子是不是符合这样的规律呢?请学生验证。请学生用语言表述出发现的规律。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b+ac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大家记住乘法分配律?简记为:和与一个数相乘=积相加三、巩固练习P36/做一做P38/5在练习小结中,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分配律。四、小结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教师引导小结,相应完善板书。五、作业设计练习五4-

8、5题板书设计: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乘法分配律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1)(4+2)25 (2)425+225 =625 =100+50 =150(人) =150(人) (4+2)25=425+225 425+225=(4+2)25 (学生举例)(a+b)c=ac+bca(b+c)=ab+a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二 次 备 课 教 案教学内容第七课时: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主备人朱生兰备课时间3.17-3.19备课组长签字教务主任签字备课过程教学目标:个性化完善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

9、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熟练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一、复习准备1.口算:73+27 138100 100-64 641 89125 (4+40)25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302=300+ (300+2)43=300+22003=2000+ (2000+3)14=2000+二、新授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今天继续研究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出示102( )学生任意填上一个两位数。老师迅速说出它的得数,

10、而不用笔算。出示:计算10243小组讨论完成。学生可能出现:(1)(100+2)43(2)102(40+3)在对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的特点,以及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从而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小练:(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300184=84+84 92203=92(200+)=92200+92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2)计算10224出示:937+963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1)937+963 =333+567 =900(2)937+963 =9(37+63) =9100 =

11、900找出不同的方法,进行板演。引导学生对比两种方法,重点理解、说明第二种方法。小结: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的特点是算式的运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也就是两个积的和。在两个乘法算式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也就是两个数的和要乘那个数。另外两个不同的因数,一般是两个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小练:(80+8)25 32(200+3) 3537+6537 3829+38讨论:这个题目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结构形式吗?你能把它转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吗?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订正时,说明怎样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引导学生小结:我们运用乘法分配律简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观察算式的特点,有的不能直接简算,只要将

12、题型稍加改变,就能进行简算。三、 巩固练习1.师生对出题。我们运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对出题,你出一个乘法算式,我出一个乘法算式,但这两个算式合起来要能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2.根据乘法分配律把相等的算式用“=”连接起来。2312+2388 23(12+88)(35+45)12 (3545) 12(1125)4 (11+25)425(4+40) 254+2540讨论:2、3题为什么不相等?要使等号两边的算式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应该怎么改?四、小结谈收获。五、作业设计第38页68题板书设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10243 937+963 = 10243 =9(37+63) =(100+2)43 =9100 =10043+243 =900 =4300+86 =43863829+38 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