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金陵十二钗之十一李纨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33665780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味金陵十二钗之十一李纨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品味金陵十二钗之十一李纨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品味金陵十二钗之十一李纨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品味金陵十二钗之十一李纨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品味金陵十二钗之十一李纨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品味金陵十二钗之十一李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味金陵十二钗之十一李纨(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品味金陵十二钗之李纨李纨,字宫裁诗社别号:稻香老农丫鬟:素云、碧月身份:荣府大奶奶性格:贞静淡泊、清雅端庄、处事明达,却又超然物外。她是深巷中一泓无波的古井,她是暮霭里一声悠扬的晚钟。那古井,那晚钟,沉静,从容,却也沧桑。花名签:一枝老梅【写着“霜晓寒姿”四字,那一面旧诗是:竹篱茅舍自甘心。出自宋代王琪梅:“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风流说到今”】住所:稻香村【题额“杏帘在望”,对联“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数楹茅屋”,外面“编就两溜青篱”,“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俨然是一派“竹篱茅舍”的农家风光。这个住所非常符合主人清心寡欲、自甘寂寞的性情

2、】原来这李氏即贾珠之妻。珠虽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已入学攻书。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读诗书者。至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谓“女子无才便为德”,故生了便不十分认真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读读,认得几个字罢了,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了;却以纺绩女红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因此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问不闻,惟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诗作-文采风流(匾额)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绿裁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何幸下瑶台。名园一自邀游赏,未许凡人到此来。其正

3、册判词为,画着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也有判云: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中茂兰:指贾兰中举显贵。凤冠:一种上绣凤图、珠花点翠的礼冠,皇后、宫妃、诰命所戴。霞帔:宋以后定为诰命披服,随品级高低而不同,明代九品以上之命妇皆用之。凤冠、霞帔,均朝廷赐予,暗切“ 宫裁”二字。这画面表示贾兰中举做了高官,李纨成了诰命夫人。李:切李纨的姓。完:以同音切李纨的名。这句比喻李纨生贾兰后即丧夫守寡,如同桃花李花,结了果实,春色也就完了一样。一盆兰:意谓贾府子孙一代不如一代,到了“草”字辈,只有贾兰爵禄高登。如冰水好:比喻生和死是紧密相依的。淮南子俶真训:“夫水向

4、冬则凝而为冰,冰迎春则泮而为水,冰水移易于前后,若周员面趋,孰暇知其所苦乐乎?”唐代诗僧寒山无题诗云:“欲识生死譬,且将冰水比。水结即成冰,冰消返成水。已死必应生,出生还复死。冰水不相伤,生死还双美。”这两句意谓生死荣枯,都是变化交替的。李纨一生奉行三从四德,晚年诰命加身,只不过得了个虚名儿,白白地成了人家的笑谈。贾珠死后,李纨把全副精力都投入到对贾兰的培养上,这是可以理解的。她对贾兰的培养是全方位的,不仅督促他读圣贤书,为科举考试做案头准备,还安排他习武。书里有一笔描写,你不应该忽略,就是在第二十六回,宝玉在大观园里闲逛,顺着沁芳溪看了一回金鱼。这时候,忽然那边山坡上两只小鹿箭也似的跑了过来

5、,打破了诗意,可爱的小鹿为什么惊慌失措?宝玉不解其意,正自纳闷,只见贾兰在后面拿着一张小弓追了下来,一见宝玉在面前,就站住了,跟宝玉打招呼。宝玉就责备他淘气,问好好的小鹿,射它干什么?贾兰怎么回答的,记得吗?说是这会子不念书,闲着作什么呀?所以演习演习骑射。李纨望子成龙心切,对贾兰也是进行全方位的培养,要他能文能武。红楼梦曲-晚韶华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曲中“镜里”

6、二句丈夫早死,夫妻恩情已是空有其名,谁料到儿子的功名、自己的荣华,也像梦境一样虚幻。韶华这里喻青春年华,与曲名中喻荣华富贵有别。绣帐鸳衾指代夫妻生活。“珠冠”三句是说待李纨可享荣华时,死期也就临近了,这是得不偿失。只,即使,即便是。珠冠、凤袄,是受到朝廷封赏的贵妇人的服饰,这里指李纨因贾兰长大后做了官而得到封诰。阴骘即前曲所谓“阴功”,指暗中有德于人,为儿孙积德。簪缨古时贵人的冠饰。簪是首饰,缨是帽带。金印亦贵人所悬带。晋书皇后纪论:“唯皇后贵人,金印紫绶。”“问古来”二句说李纨本来大可不必望子成龙。李纨进入大观园后,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二月二十二日,姑娘们搬进园。春天还没有过完,也就是一个月左

7、右,她就想到要办诗社。她的这个构想,完全可以申报吉尼斯,起码可以拥有知识产权。李纨办诗社,决不仅仅是为了娱乐。要知道,任何重大的社会变革,都是从文化开始的。西方的文艺复兴、中国的五四运动,均是证明。这充分说明她的内心并非“心如古井”,而是涌动着波涛,期望着变革,充满着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渴望。但她是谨慎的,她没有去操作她的创意。直到将近半年以后,八月,探春才醒过来,捡起李纨的构想,发出帖子,邀集众人创办诗社。李纨并不与探春争功,一听到消息,立刻赶到探春那儿,称赞探春“雅的很”。并采取一系列行动来支持探春,支持诗社。一是自荐为掌坛人。二是拿出自己的稻香村作为社址。三是肯定林黛玉的建议“极是”,大家起

8、个别号,并且第一个为自己起了个别号“稻香老农”。四是出了个人人叫好的主意,邀王熙凤做监社御史,好解决经费问题。李纨知道,没有钱,是什么好创意也没法实现的,是万万不能的。为了让王熙凤就范,李纨对王熙凤发动炮轰:一口气送给王熙凤“无赖泥腿市侩”“下作贫嘴恶舌”“黄汤灌狗肚”“狗长尾巴尖”“泼皮破落户”“楚霸王”的系列雅号,“恨不得将万句话来并成一句,说死那人”,有如狮子搏兔,势不可挡,显现了她性格中的奇光异彩。李纨这个要钱的办法,是主动进攻,又是创新之举。王熙凤居然甘拜下风。说我不答应你,岂不成了大观园的反叛了!王熙凤非常清楚,大观园众女儿的心,与李纨是相通的。所以不能与李纨对抗,也用不着与李纨对

9、抗。李纨在权力斗争中已经弃了权,只不过说说狠话、快活快活嘴巴而已。这二妯娌只有矛盾而无对抗,和平共处了一生。李纨社会活动的潜在能量让人吃惊。从进大观园之后,从建立诗社之后,李纨完全变了一个人,我们经常可以看见她的笑容,听见她的笑声。她既写诗,又评诗,活跃异常。她和姐妹们一起,利用诗社,向封闭、窒息她们生活和心灵的纲常名教发起了挑战。李纨的诗知识广博,内蕴丰富。贾宝玉对李纨评诗称赞有加,说她“善看,又最公道”。曹雪芹通过诗社,写出李纨的才和情,让我们看到她平日的无好无为,是不得不为,是在礼教压迫下的牺牲。李纨并不是与世无争,心如死灰。曹雪芹越是写出李纨性格的光彩,越衬出她心中的愁苦是多么深重。稻

10、香村黄泥院墙中,“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真叫“满园春色关不住”。李纨就是这关不住的红杏。大观园中的李纨可谓是青春焕发。寡妇身份阻了李纨追逐外在形象的权利,虽不能穿鲜艳服装,不浓妆艳抹,但却阻止不了她对自然美的欣赏感悟与追求。稻香村内几百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杏的色与形的热烈奔放正是李纨内心感情的外放。她对自然美的审度能力之高令人赞叹。大观园诗社的第一次诗会是在李纨的提议下以白海棠为题咏对象的。白海棠是贾芸让人送给贾宝玉的,李纨只是在来的路上碰巧遇见。她虽没有题咏,但她对花的美是敏感而有欣赏力的,然而花的主人只是在咏完后会回怡红院“忙着看了一回”(第三十七回)。芦雪庭拥炉作诗也是李纨提

11、出来的,在这片红粉玻璃世界里,每种景物都成了冰雪世界难得的装点。宝玉落了第,李纨便罚他去向妙玉乞红梅,这罚的方式相对于王熙凤更是雅致。李纨对栊翠庵的红梅情有独钟,一见不足,还想带回去细细欣赏,对美的审度之高及爱美之心之烈,又非其他人所能及!参与创建诗社,李纨就进入了性格发展的第一高峰。她们是二月十二进入大观园的,那时李纨就有了结社的想法。延至八月,探春一提议,李纨立即赶去,说:“雅的紧!要起诗社,我自长坛!”并且荐以自己的稻香村作为社址。李纨的热情一下子达到顶峰,紧接着咏白海棠、芦雪庭即景联诗等等,李纨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进去。在诗的王国里,李纨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进入了自己的角色。她以主人公的态

12、度与热情对待诗社的一切活动,使得大观园诗社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为大观园儿女理想生活提供了屏障。有了诗,就要评诗。评诗是曹公塑造李纨青春形象的又一精彩之笔。在这里,李纨不是标准的寡妇,更不是“槁木死灰”,在这里李纨生命散发着青春的活力,喷涌着灼热丰富的情感。与众姐妹在一起时,没了礼法的束缚,李纨便显得格外活泼,亦不乏幽默。如第六十三回宝玉过生日,到了晚间,大观园群芳开夜宴,李纨笑道:“有何妨碍?一年之中不过生日节间如此,并不夜夜如此,这倒也不怕。”相比之下,李纨则更无所顾忌。不仅如此,她还和姑娘们玩得十分开心,甚至她还和湘云等人一起强死强活的灌探春喝酒。这时的李纨已忘记自己特殊身份,忘了那束人的

13、礼教,于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青春女性形象便展现在我们眼前。探春被黛玉打趣,便央求李纨解围:“这是个什么,大嫂子顺手给她一下子。”这时李纨笑了笑说:“人家不得贵婿反挨打,我也不忍的。”她的幽默风趣把大家都逗笑了。大观园外的李纨被礼法束缚了个性,使她不得不在礼法的夹缝下生存。但远离了世俗牢笼,在大观园相对纯净的女儿理想王国里,李纨便增添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其主色调“槁木死灰”冲突。作者正是通过这一冲突来展现封建礼教压抑人天性的残忍。因此,李纨虽形固有使如槁木,而心却不像死灰一般。李纨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感情丰富的被封建礼教压抑的悲剧性人物。一些红学家对李纨的态度不是嘲笑,就是批评。他们认为,李纨在贾家守

14、节,是作了封建纲常礼教的牺牲品,说她这一辈子白活了!好像贾珠一死,李纨非得立马重匀粉面再度嫁人不可,否则就是发傻。其实,这是对人的生存方式多样性的否定。在红楼梦中,李纨一出场就是寡妇身份。整部书中,她都在平平淡淡地过日子,生活未见有大的起伏。李纨的这种平淡的性格,也决定了她平淡的命运。李纨出身名门,父亲是国子监祭酒,诗书之家的传统使她有了读书的机会,但父亲并没有对她刻意培养,“无才便是德”就是对她的最高要求,她从小受的教育就是做符合传统道德的贤淑女子。贾珠在世时,她夫妻两人的感情如何曹公未明说,但从李纨有时流露出的对贾珠深深怀念的情愫来推测,二人应该是鸾凤和鸣、琴瑟相谐的。作为一个为贾家生养了

15、接续香火之人的大少奶奶,按理说,李纨更有资格、也更应该发挥她在家族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积极“参政议政”才是,可事实上,李纨对整个家族的事务却是不闻不问。凤姐生病,王夫人是把家政管理工作托付给李纨的,探春的身份不过是李纨的助手。但实际工作开展起来后,一切却成了探春主持,李纨反而退到了后台。这并非是探春喧宾夺主,而是李纨的有意避让。因为李纨知道,整个家族之中,凤姐的位置是风口浪尖,是“锅里斗”的焦点,主子与主子之间的矛盾,奴才与奴才之间的矛盾,主子与奴才之间的矛盾,全都集中在这里,弄不好就会翻船。凤姐如此机警,又有贾琏时不时出谋划策还动辄被“参”呢,更何况她一个寡妇!李纨不出头露面,并不影响她的形象,

16、相反,倒提高了她的声誉。在下人的心目中,她心善面软,是一个活菩萨。在众小姑子眼里,她是一个作诗吃酒能和大家玩到一块去的大姐姐,一个随和的好嫂子,在她身上看不到节妇常有的那种矜持劲儿。在贾母眼里,她“带着兰儿静静地过日子”,是一个好孙子媳妇。贾母除了认为她好,还觉得她“寡妇失业的”可怜,平时领的“工资”,让她跟自己一样多,“年终奖”也让她拿最高的,此外,还给她园子让她收租子。所以,如果不考虑李纨孤衾冷枕的寂寞的话,她的日子过得还算是满滋润的。什么样的教育造就什么样的人。李纨是被温良恭俭让、三从四德等“主题教育”教化好的,她的思维也就跳不出这个圈子去。这也决定了她在改变自己的命运上不会有什么作为。李纨在宝玉的生日之夜掣签吃酒,她掣出的签是“竹篱茅舍自甘心”,这正是对她生活态度的真实写照。她不甘心又怎样呢?拿出大奶奶的款来像凤姐那样指东打西?那样的话,做事时稍有参差,小人们的唾沫星子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