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社区公园建设情况调查分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33665494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市社区公园建设情况调查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深圳市社区公园建设情况调查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深圳市社区公园建设情况调查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深圳市社区公园建设情况调查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深圳市社区公园建设情况调查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圳市社区公园建设情况调查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市社区公园建设情况调查分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圳市社区公园建设情况调查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深圳社区公园的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建设经验,分析存在问题,为今后的社区公园建设提供借鉴。关键词:社区公园;建设;调查;分析前言社区公园是指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不包括居住组团绿地)”1。深圳市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中关于社区公园的建设和发展做了如下定义和规划:1)社区公园是指为市民提供户外休憩、娱乐、运动、观赏等活动空间、面积大于500以上的开放式绿地,满足市民日常的居住、购物和休闲的需求。2)社区公园分为居住区类、商业办公区类及街旁绿地类等三大类,服务半径设为5001000m。a.居住

2、区类社区公园以儿童、老人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供儿童利用的游戏广场区和一定规模的休息区,并和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结合,增设必要的群众性体育设施功能。b.商业办公区类社区公园功能设置应考虑满足于购物人群和流动人群的休憩需求,园林设计应醒目易识别、方便到达、遮阳,并提供相应的休息设施。c.街旁绿地类社区公园绿地宽度应大于8m、长度大于500m,绿化建设应考虑乔木、灌木、草坪相结合。3)积极推进社区公园建设。a.尽量保留各种建成区内部的各种现状非建设用地如荔枝林、街头零星空地,并按合理的服务半径改造为社区公园。b.树立“规划建绿”的理念,城市各类旧村、旧区和工业区改造,应优先满足社区公园的建设要求,并将需

3、要落实社区公园的未改造地区划为绿区,今后这些地区一旦改造,必须落实相应社区公园数量和面积。c.各类城市公共空间宜充分绿化,建设社区公园。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园林绿化专项,全市将规划建设社区公园250个以上,使全市公园总量达到500个以上,确保市民居住地2千米内有园林小游园或社区公园,2010年,全市园林绿地面积达到9.5万公顷,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规划达到3.2万公顷,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4.5万公顷。建设社区公园是实现深圳“公园之城”建设目标的重要途径。1深圳社区公园的发展历程深圳自1980年成为经济特区以来,城市建设水平一直位居全国前列。作为社区公园的早期形

4、式,深圳居住区公园和小区游园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简易绿化、实用绿地、生态空间和多元实用4个阶段。2002年,深圳首次开展了“公园建设年”活动,新筹建市政公园10个。此后,市政府大力推动社区公园建设。2005年,全市启动了第2个公园建设年活动,各级政府部门以社区公园和郊野公园建设为重点,取得较大成果。20052006年,全市新增郊野公园2个、森林公园6个,城市公园10个、社区公园245个,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的“郊野公园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城市公园体系。2深圳社区公园的建设概况2005年,在深圳市提出建设“公园城市”后,社区公园的具体建设工作交由各区城管办负责,采用分片负责、部门负责、辖区负责等工作

5、责任制。建设前期的选址工作重视基层单位组织及市民参与,发动社区居委会、股份公司、业主委员会、小区物业管理公司等协助查找核实用地,征求相关单位和个人的意见。社区公园的建设施工及后续管理工作,多数下放到各街道办及各社区居委会,为此建立了包括街道社区、施工方、监理方及公园建设办公室在内的联席会议制度作为补充机制。各区还建立了特殊机制,如“绿色审批通道”,有效地压缩了社区公园在立项、审计、招投标、报批等环节上的工作时间。社区公园建成后,保持用地的产权隶属关系不变。即:公园用地原属市政绿化用地的,移交市园林部门管理;公园用地属社区的,移交社区物业管理部门管理。原特区内由于建筑密度大,土地资源紧张,老社区

6、多,社区配套绿地不足,基础文化设施老化,在社区公园的建设过程中,结合利用社区周边公共绿地及社区内原有低档次绿地进行整合、改造,将社区公园建成兼备文化、体育设施及园林游憩环境的公共绿地。受现状条件影响,原特区内社区公园的面积均不大,基本配置内容为康体设施和休息场地。因公园场地较小,居民在公园内的活动受限,多数不能安排大型健身运动设施,如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在公园景观设计方面,各社区公园都尽量做到保护原有自然地形地貌,按照“艺术、休闲、运动、简约”的原则充分利用,对公园景观环境进行升级改造。在工业用地为主的地区,多数社区公园都位于城中村或工业区内,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政府结合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来增设绿

7、地、社区公园及城市广场,将拆除后的建筑用地、待建地、预留地进行适度绿化建设。宝安和龙岗两区正处于农村城市化转型过渡时期,城市化过程中的改制、转地等工作对社区公园建设的用地、资金等一系列问题造成一定困难,整体的建设进度相对较慢。为改善这一局面,两区各制定了建设40和36个社区公园的目标,由两区城管办负责总体工作的协调和督促,具体建设任务由公园所属辖区街道办负责实施。尽管在社区公园用地选择上有相当大的难度,造成部分用地的规划安排不尽合理,但至2007年底两区已全部完成当年社区公园建设任务。3深圳社区公园的规模等级根据深圳市城市管理局于2008年12月发布的城市公园名录2,2007年底全市已建及在建

8、各类公园575个,其中社区公园499个,占公园总数比例的86.8%。在各行政辖区内分布为:罗湖区66个、福田区64个、南山区82个、盐田区31个、宝安区179个、龙岗区77个,各区分布比例详见图1。图1深圳市社区公园各区分布比例图据统计,深圳市现有社区公园面积在1.0h以下的数量最多,共340个,占总数的68.1%;面积1.02.0h的社区公园有74个,占14.8%。随着社区公园面积的增大,其数量也逐渐减少,深圳市社区公园面积分布统计见图2。全市最大的社区公园面积达50h,而最小的面积仅200,规模悬殊,公园设施内容也差异显著。在10000以下的社区公园中,又以10002000的数量居多,占2

9、0.3%;面积20003000的社区公园占总量的15.3%。其余几个面积数量段的社区公园则分布较为均匀,如图3所示。图2深圳市社区公园面积分布统计图3深圳市面积1公顷以下社区公园面积分布统计4深圳社区公园的建设用地经调查,虽然有的社区公园设置水平很一般,甚至比较差,但使用者非常多,如东乐社区公园;而有的社区公园即使从表面上看具备了较高设计水准,但多数时段内使用者寥寥,并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功用,如景田北社区公园。前者一般位于老城区或周边住宅楼密集区域。此类区域社区居民构成多样化,比较成熟,居民群体对社区公园的需求量很大;而后者多位于新开发城区或城郊边缘地带,周边多为高档住宅、商业用地或工业工地,

10、与居民住宅相距甚远,目前对于社区公园的需求不高。因此,社区公园用地选择非常重要,其区位与周边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的效益。多数深圳社区公园的建设,由于城市绿线规划控制滞后,缺乏具体的法规约束,在选址方面存在诸多困难,从而影响了结构布局的合理性。现有大多数的社区公园在建设前期没有进行必要的需求分析等可行性研究,把一些不适合建设的地块(如远离居民区地段,具有安全隐患的废弃山林地等)作为公园建设用地;某些地块甚至被四周的建筑群包围而无法设置公园入口,如宝安区石岩街道办筹建的应人石社区公园。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是受到土地使用权不同归属及其潜在商业价值影响,某些集体、个人对在合

11、理地段建设非盈利性社区公园持抵触态度,在规划绿地上抢建房屋的现象常有发生,影响了社区公园建设工作的开展。上述事实反映了一个尖锐的矛盾:若没有强有力的政策与法规约束,社区公园的规划选址很难做到科学合理和多方利益兼顾。目前,深圳各区多数社区公园的建设主管部门在用地选择上,多数只能选定并不适合公园建设的地段,勉强完成政府下达的计划任务。5深圳社区公园的投资方式深圳社区公园的建设,主要有三种投资方式:a.政府投资:深圳大多数社区公园为政府直接投资建设,具体建设工作由各区城管局或街道办相关部门承担。b.企业投资:此类社区公园主要位于商品楼居住小区内或附近,一般由房地产企业投资配套建设,有利于提升住区的环

12、境品质和楼房价值。c.社会捐赠:此类投资主要来源于社会公益性团体及企业、个人的慈善行为。目前该方式在深圳社区公园建设资金来源中占极少数。总体而言,目前深圳社区公园的建设资金来源比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园的建设速度和质量。例如,社区公园的平均造价在福田区为174元/左右(2006年数据),低于该区公园建设的单价控制标准;宝安区的平均造价仅为150元/(2006年数据),只能达到简易型道路绿地的建设标准。罗湖区在社区公园的资金安排上也存在一定困难。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品质社区公园的建设。6深圳社区公园的建设方式深圳社区公园的建设目前主要采用以下方式:a.政府面向社会招投标或委托专业机

13、构、公司进行社区公园的工程建设;b.企业或社会团体投资建设社区公园后,再将管辖权移交政府;c.公众在政府部门组织下参与社区公园建设。深圳社区公园在建设环节中比较注意做到专家、建设方(政府、投资管理者)及公园使用者(当地居民代表)的有机结合,共同对公园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建设程序相对合理,建设失误较少。例如,建设方可提出成本造价控制及生态园建材料的使用规定(如80的公园场地铺装材料要求使用透水砖),设计施工方有据可循,能保证较好的建设质量并节约造价成本。尽管已有了一些操作规程要求,深圳社区公园的建设环节仍然存在不少缺陷。例如,多数社区公园缺乏前期的可行性调研,整体规划工作也较为滞后。此外,甲、乙双

14、方在进行社区公园规划建设时,大多直接套用一般城市绿地的建设模式,建设规程上还比较混乱,缺乏全面、系统、科学合理的社区公园建设规范指导。7深圳社区公园的设施内容与建设质量我们在对建成社区公园数量较大的深圳特区关内城区进行抽样调查后发现,各个社区公园的设施内容和建设质量水平高低不齐,差距甚多。结合社区公园建设用地构成数据及社区公园使用管理状况,可以看出以下规律:a.社区公园内一般必备的场地设施,主要包括儿童游戏、康体健身和休闲绿地三大项内容。其中,园路平均占公园总用地7.3%、园林建筑平均占公园总用地2%、垃圾筒、园灯等必备设施按需设置。b.场地及绿地量的适宜度。调查发现,社区公园内居民对于绿地的

15、需求与对活动场地的需求同样重要。对于规模不大的社区公园(如10000左右),若绿地率大于85%,活动场地小于10%,就会出现活动场所不足、绿地易遭人为破坏的问题。经调查统计,深圳市社区公园的平均绿地率为72.5%,活动场地占地率为14.6%。c.社区公园的停车场较少使用,对小规模的公园尤为明显。由于社区公园服务半径较小,一般多为附近居民提供服务,无需专门设置停车场。仅有几处公园停车场并不是专门针对公园而设,只是作为社区的配套设施,停车场位置与公园集中布置而已。d.受规模及建设用地的影响,运动场地应用较少。调查中发现居民对公园内的运动场地普遍欢迎,但多数社区公园因受用地条件限制无法设置占地较多的运动场地。e.社区公园内水体应用极少。大面积水体的应用将提高日常管理维护的难度及卫生维护成本,同时存在安全隐患。现状所见的几处公园水体管理质量皆不理想,缺乏循环过滤,水质较差,同时容易沉淀垃圾。8深圳社区公园的建设经验经过对深圳市区内社区公园的抽样调查,发现有一部分公园的整体设施质量水平较高,很受使用者欢迎,如景田社区公园、中康社区公园、下梅林文体公园、梧桐文体公园等。其他社区公园在局部也有些可取的优点,归纳如下:a.具有充足的活动场地,如最基本的游戏、健身、休闲场地以及较为充足的绿色空间,如大草坪、大的林荫场地等。b.空间类型多样:一般有开放的聚集空间、较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