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有限公司每年组装35万套铅酸蓄电池项目现状环境评估报告书

举报
资源描述
建 设 项 目 基 本 情 况 项目名称 ****电源有限公司年组装35万套铅酸蓄电池 建设单位 法人代表 联系人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传真 邮政编码 建设地点 立项审批 部 门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 行业类别 及代码 蓄电池制造业 C 4045 占地面积 (平方米) 绿化面积 (平方米) 总投资 (万元) 其中:环保投资 (万元) 环保投资占 总投资比例 评价经费 (万元) / 预期投产日期 /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由来 **市**电源有限公司于2005年购得原**县**镇农机厂改建年组装35万套铅酸蓄电池项目,8月建成投产,当时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未批先建项目。2008年9月,公司委托**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对该项目编制现状环评报告表。 我所接受委托后,在收集有关资料、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相关环保 法律、法规及有关技术规范,于2008年12月编制了《****电源有限公司年组装35万套铅酸蓄电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二、项目概况 1、项目位置及周边概况 **市**电源有限公司年组装35万套铅酸蓄电池项目位于**县**镇沿河西路96号,地理位置可见附图一《项目地理位置图》。该项目南侧为省道,东侧、北侧及西北侧为山林,西南侧为居民区,**河位于该项目南侧约300米处。项目周边现状可见图片1、图片2、图片3、图片4、图片5和图片6。 图片说明: 图片1为****电源有限公司外景,该公司西侧200米范围内为**镇**村居民点,有居民约60人。 图片2为****电源有限公司东侧现状,图片中的围墙以外为山林,围墙以内为厂区绿化带和道路。 图片3为****电源有限公司南侧现状,公司南侧为省道,省道两侧为居民、商业混杂区,有居民约200人。 图片4为****电源有限公司北侧现状,图片中山林主要植被为人工种植的杉木以及野生茅草等。围墙以内构筑物为带化粪池的公用旱厕,厂区北侧有少量菜地。 图片5为公司总排污口上游500米处**河现状。 图片6为公司总排污口下游200米处**河现状。 2、项目用地概况 本项目用地原为**县**镇农机厂地块,地块通过招拍挂由****电源有限公司取得该地块土地使用权,使用权面积8767.72m2,土地使用类型为工业用地,项目已取得土地使用权证(见附件)。 3、项目内容 3.1主体工程 本项目的主体工程为年产35万套铅酸蓄电池组装生产线,包括4间钢结构工业厂房、仓库以及砖混办公用房,总建筑面积为2375.05平方米。 3.2公用工程 (1)供水 本项目已于2005年8月投产运营,项目用水由**镇自来水厂提供,年用水量为900吨。 (2)排水 项目现有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初期雨水和项目产生的废水通过过境公路一侧的下水管道排入项目南侧300米处的**河。 (3)供电 本项目用电由**镇供电所10KV高压供电线路供电,厂区内设有一台变压器。 3.3环保工程及投资 **市**电源有限公司总投资1100万元,其中现有环保工程投资60万元,环保工程建设内容如下: 1)铅烟收集和处理设施 本项目烧焊及熔铅工序产生少量铅烟, ****电源有限公司从宜兴市先特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购入先特CM-Ⅱ-13型铅烟喷淋净化塔,并配套建设铅烟收集管道、风机、水泵和循环水池(见图片7、图片8)。 2)废电池及铅尘收集设施 本项目在称片、包片生产工序中产生一定量的铅尘和铅屑,此外该公司每年还回收一部分报废的蓄电池,经现场调查,建设单位采用吸尘器收集厂房内的铅尘,并收集在专门的塑料容器中(见图片10),报废的蓄电池由浙江长兴 中能电源有限公司统一回收利用。 3)景观绿化措施 经现场调查,建设单位厂区建有乔灌草结合的人工绿地约600平方米 (见图片11)。 4)硫酸应急池 项目在充放电车间北侧建设应急池一座(见图片12)。 项目现有环保工程见以下图片: 图片7为**市环境监测站技术人员现场监测铅烟处理前的排放浓度、流量和排放速率。 图片8为**市环境监测站技术人员现场监测铅烟处理后的排放浓度、流量和排放速率。 图片9为项目总排口现状。 图片10为组装车间收集地面铅尘的吸尘器。 图片11为项目铅尘、铅屑收集桶。 图片12为公司生产区内的人工绿地。 图片13为公司充放电车间北侧的硫酸应急池。 4、项目总平面布局分析 本项目厂区呈不规则L型,其中组装车间、封胶车间位于厂区的西侧,灌酸、充放电车间和原材料仓库、维修车间位于厂区的西南侧,熔铅车间、铅烟处理设施以及氧气仓库(储量10瓶)、液化气仓库(储量10瓶)位于厂区的北侧,办公用房位于厂区的东侧,浓硫酸仓库(储量5吨)位于灌酸车间北侧并靠近应急池,车间布局具体见《项目总平面布局图》。从厂区总体布局上看,噪声较大的铅烟处理设施布置在靠近山林的北侧可减小对西南角居民的影响,浓硫酸、液化石油气等危险化学品仓库远离居民区,项目总平面布局基本合理。 三、生产概况 **市**电源有限公司从浙江省长兴中能电源有限公司购入极板和壳体,按一定工序组装成品,年组装高能胶体铅酸蓄电池35万套,该公司年生产320天,每天生产8小时,夜间不生产。平均每天组装铅酸蓄电池约1100套。公司现有员工80人,其中有10人为外地技术管理人员,散住在**镇**村民房内,其他为**镇当地居民,公司不提供工作餐和住宿。 主要生产、检测设备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备注 1 充电器 VC3000S 8台 30回路 2 灌酸机 GS20-200-6 5台 6头 3 焊接机 2H20 1台 4 熔铅炉 / 1个 电炉 5 包板机 BP20 8台 6 容量测试仪 YTD-70XO 4台 7 容量测试仪 YTD-71XO 3台 8 制水配酸设备 / 1套 9 蓄电池充放电电源 C3000S 15 10 蓄电池性能测试仪 YTD-6010 1台 11 极板短路检测仪 BET1651-30 1台 12 电流测试仪 YTD-3200 1台 13 打码机 DMJ-01 2台 14 化验设备 / 1套 主要产品规格一览表 规格 重量(千克) 数量 (万台) 电池功率(V/A /只) 6-DZM-10 4.2 15 120 6-DZM-17 6.5 10 204 6-DZM-20 7.2 10 240 主要原辅材料消耗一览表 序号 原辅材料名称 单位 年用量 来源 1 正负极板 片 420万 中能电源公司 2 铅锭 吨 10 浙江长兴 3 95%硫酸 吨 210 浙江长兴 4 ABS塑料外壳 只 35万 中能电源公司 5 玻璃纤维隔板 吨 19.8 中能电源公司 6 接线头 只 70万 中能电源公司 7 封口胶 吨 14 中能电源公司 8 压缩氧气 瓶 300 本地采购 9 液化石油气 瓶 180 本地采购 10 水 吨 900 **镇自来水厂 11 电 度 32万 **镇供电所 四、规划选址分析 本项目为铅酸蓄电池组装生产项目,项目位于**县**镇沿河西路96号,该地块原为**镇农机厂,项目用地为规划的工业工地(见附件),且由于该项目为蓄电池组装项目,不生产极板,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本项目已取得土地使用权证,本项目选址符合**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五、产业政策分析 本项目主要组装生产高能交替固体铅酸蓄电池,根据2005年1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40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本项目主要产品属于其中第一类(鼓励类)第十六项“轻工”第13小项“高技术绿色电池产品制造” 的“高容量密封型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类别,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一、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 本项目为未批先建项目,项目在运营过程中产生含铅废气以及少量铅烟净化废水、车间地面冲洗废水。 二、主要环境问题 本地区环境质量较好,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居民产生的生活污水直接向水体排放对河水水质产生污染,此外,本项目产生的废水对**河水体有一定不利影响。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等)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环 境 质 量 状 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一、环境空气 根据**市环境监测站提供的监测数据,项目所在地2008年7月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见下表: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一览表 单位:(mg/m3) 项目 执行标准 (日均值) 监测值 mg/m3 SO2 ≤0.15 0.007 NO2 ≤0.12 0.007 TSP ≤0.30 0.034 由上表监测数据可知,项目拟建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较好,符合应执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 二、地表水 **市环境监测站于2008年11月29日对项目所在的**河水质进行了现状监测,监测结果见下表: **河地表水水质现状监测结果一览表 单位:mg/l 断面位置 PH 溶解氧 铅 化学需氧量 氨 氮 排污口上游500m 7.25 7.9 0.003 10 0.118 排污口上游500m 7.48 8.7 0.003 9 0.135 排污口下游200m 7.57 7.8 0.003 11 0.222 排污口下游200m 7.67 9.1 0.003 10 0.246 Ⅲ类地表水限值 6~9 ≥5 ≤0.05 ≤20 ≤1.0 由上述监测结果可知,本项目所在区域**河段水质符合其应执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地表水标准。 三、声环境质量现状 2008年11月29日,**市环境监测站技术人员在本项目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对风机和水泵源强以及厂界噪声进行了现场监测,项目周边概况及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如下: N 山林 山林 本项目 2 1 3 4 居民区 过境公路(S326省道) 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及执行的标准限值一览表 单位:dB(A) 监测点位 主要声源 昼间测量值 夜间测量值 执行标准 昼 夜 1# 拟建区东厂界外1米 生产噪声 48.2 43.0 60 50 2# 拟建区南厂界外1米 交通噪声 73.0 65.9 70 55 3# 拟建区西厂界外1米 生产噪声 46.9 41.4 60 50 4# 拟建区北厂界外1米 风机噪声 50.9 43.6 60 50 注:2#测点昼间车流量为231辆/小时,其中大车27辆/小时,中车54辆/小时,小车63辆/小时,摩托车87辆/小时;夜间车流量为102辆/小时,其中大车6辆/小时,中车27辆/小时,小车45辆/小时,摩托车24辆/小时。 由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