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全册

汽***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09.04KB
约88页
文档ID:433641942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全册_第1页
1/88

科学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上册全册备课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的分析:1、整体学生情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聪明,但他们的依赖性很强他们常常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想方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因而学生对科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运用能力差2、已有知识和经验:学生虽然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种种原因和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家庭教育由于偏重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学习,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使学生没有能很好地在观察、实践、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进行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与结构:本册教科书共21课,活动课3课从知识内容分为六部分1 植物生活:从学生对植物的已有认识经验入手,带领学生遵循“整体感知---个体研究——综合整理”的认知程序,认识植物的器官及作用,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包括1、2、3、4、5课)2 秋冬星空:在学习了春夏星空的基础上探索美丽的星空,认识秋冬天空中显著星座包括6、7课)3生活中的材料:从木头、纸、陶瓷金属玻璃和塑料等常见的材料入手,探究材料的性能,使学生认识到材料的两面性包括8、9、10、11、12课)4水循环:指导学生认识水的三种存在方式及其三种形态的相互转变包括13、14、15、16、17课)5我们的家园——地球:指导学生认识地球内部有什么遗迹地球上各种物质存在形式以及人类认识地球的艰辛,学会使用测力计包括18、19、20、21课)6 探究与实践: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已掌握的探究方法和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和积极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三、本册教材总的教学目的及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 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 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 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 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在能力培养方面,主要培养以下几种能力:1 观察能力:学习用目测方法观测风向、风力,用测力计测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教给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叶的内部构造2 实验能力:学习使用酒精灯加热水,以及做弹力、摩擦力、热传导、热对流、根吸水、茎运输水分等实验,巩固对比实验方法,学习设计说明根有吸水作用的实验、雨的模拟实验3 探究能力:学习运用探究的方法,认识水蒸气凝结的条件,水的三态变化4 分析综合能力:学习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认识水的三态变化、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及热传递的方式5 推理能力:学习运用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认识露、雾、云、雨、雪、风等天气现象的成因6 想象能力: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想象蒸发的本质,叶、茎的内部构造7 动手能力:学习制作植物动物标本等在德育方面,主要向学生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1 通过讲述火箭的发明及我国现代火箭的发展,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 通过指导学生认识水的三态变化,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风、露、霜、云、雨、雪的成因等,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四、基本措施:1 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 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3 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4 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 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6 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8 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五、主要教学方法: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  暗示法植物的生活 单元分析单元分析:本单元由《植物的身体》、《植物的根》、《植物的叶》、《植物的茎》《花和果实》五个课题组成,主要是研究植物各种器官的作用,使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常见植物的基础上,对植物的各部分进行细致的研究再加上学生对植物比较熟悉,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进行本单元的科学探究并不困难本单元在整套教科书的总体编排上还体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本单元,能为后续研究植物与土壤的关系、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植物的一生、植物的繁殖等问题打下探究技能与知识的铺垫本单元课与课之间也有紧密联系《植物的身体》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植物的六大器官,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后面几课通过细致观察、对比实验等方法对植物各个器官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研究。

本单元从整体上遵循了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部分的认识事物的规律课时安排:6课时第 课时【课题】植物的身体 【课型】新授【教材分析】 教科书的编排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对植物的研究,初步了解植物的身体的构造以及各部分的作用,知道植物的世界史丰富多彩的,从而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更重要的是借助对植物世界的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探究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为今后的科学探究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分析】【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植物体(限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的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3、情感目标:让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更加热爱生活教学重难点】 1、通过观察、交流活动,让学生知道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的2、学生正确的分析、总结植物的组成部分教学方法】 讲解、实验【教学具准备】课件、凤仙花的挂图、凤仙花的分解图片(自制)、可供学生阅读有关植物的图书(如:《十万个为什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活动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5分钟)1.谈话:今天我想请各位同学当个画家,请给你在课前观察的植物画个像。

学生画画)2.展示学生作品:问:你画的是什么植物?你都画出了这棵植物的哪些部分?你认为一棵完整的植物要由几部分组成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下面的研究活动师板书:8、植物的身体活动二:积极探索、学习知识(30分钟)1.研究植物的组成⑴讲述: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棵植物图片出示挂图)这是一棵完整的植物,它由几部分组成呢?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学生讨论研究的方法:看图、查阅资料、上网、问别人等等)指出:你们可以自由结成研究小组,在讲台上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有关植物的书籍,你们可以查看,找出答案⑵学生分组,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寻找答案注: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找到答案一定要给与学生充分讨论、观察、交流、思考的时间,让同组的每一个学生达到共识同时让各组同学思考:用什么方式向其他同学介绍植物的组成部分比如用表演的形式、用画画的形式等等⑶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汇报研究结果:(在汇报之前,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如果有什么不懂的或没有听明白的问题,可以向发言同学进行提问,让他帮你解答问:我这有一些凤仙花各部分的图片,你能拼成完整的植物吗?(学生拼图,进一步认识植物的组成)⑷谈话:刚才我们观察了凤仙花,现在我请大家再来看几幅图。

用实物投影机出示课本插图)问:你知道这是什么植物?请你们小组继续研究这些植物的身体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师引导学生继续研究,通过分析其他植物的组成,进而得出植物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5)小结: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构成了植物的“身体”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师板书: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构成了植物的“身体”(6)问: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是由这六部分组成的?你有办法来解决这道题吗?请你快速找出这道题的答案学生继续分组查阅图书资料,寻找答案学生汇报答案讲述:由此可见,在植物世界中,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的有的植物没有根、茎,或者不开花、不结果(如藻类植物海带、紫菜、海白菜、裙带菜等),所以在实际生活中要学会注意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 活动四:课堂总结(5分钟)通过我们今天的探讨,你有哪些收获?你感觉自己表现如何?【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 课时【课题】植物的根 【课型】新授【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对植物的身体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植物的根的生理作用进行的一次探究活动,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从编写思路上看,本课是按照“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观察、实验-验证猜想-获得结论”的线索编写的学生分析】【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能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根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利用简单器具做根吸水的对比实验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实验探索能力3、情感目标:体验到合作与交流的快乐;意识到搞科学研究必须要有严谨、认真的态度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按”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 讲解、实验【教学具准备】带根的植物(根要多些)及相关的工具(小量筒、盛有水的水槽、棉花、橡皮泥、植物油、胶头滴管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活动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5分钟)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去观察各种植物的根,你们观察了吗?有什么发现?并且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生答自己的发现让学生把他们的发现尽可能的都表达出来,教师适时引导)活动二:设置疑问,大胆猜测(10分钟)师:同学们课前观察的真不错,发现了这么多根的秘密,可是,听了同学们的汇报,老师有一个问题搞不懂了,同学们观察了很多植物,它们都有根,植物为什么要长根呢?根对于植物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植物的根。

教师随机板书师出示在课文《高梁情》里也看过对高梁根的描述:高梁的根像鹰爪一样,它们强有力地抓住土地,仿佛擒拿一个庞大的活物,等到暴风雨来临时,高梁就能稳稳的站在土地上生可能会答:1、我认为植物的根能使。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