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

桔****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53KB
约16页
文档ID:433541894
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_第1页
1/16

第三章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第一节句子的类、型、式讲句子,从内部讲结构,从外部讲分类笼统讲,“类、型、式” 都是对句子的分类分类要按依据,依性质、特点、功用等等依据不 同的着眼点,就分出不同的类如,着眼于句子的语气和用途,就分出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着眼于结构,就分出主谓句和非主 谓句主谓句下边,还可根据主、谓的结构材料,分为:名词主语句、 谓词主语句或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根据主、谓之 间的语义关系,分为:施事主语句(主动句)、受事主语句(被动句)、 用事主语句,或叙述句、描写句、判断句至于句式,总有某种特定 语法格式,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着眼点,分出不同的类如着眼于某个标 志性字眼,就有“把”字句、“是”字句、“被”字句、“有”字句等; 着眼于结构成分及相互关系,就有连谓式、兼语式、双宾式、动补宾式、 动宾补式等;着眼于语意表述关系,就有存现句式、判断句式、否定句 式等语法学界,一般用“句类”指称按语气和用途分出的句子;用“句 型”指称按结构分出的句子;用“句式”指称有某种特定语法格式的句 子把句子属性放在分类系统中来认识,了解它的上下位关系及其左邻 右舍关系,是很有好处的。

即如判断句,从谓语的结构材料看,是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从谓语对主语的语义关系看,是判断;只就现 代汉语看,判断句的主谓联系,有“是”字作标志,正是在这点上,古 今汉语判断句式表现出大的差异而被动句,从谓语的结构材料看,是 以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作谓语;从主语对谓语的语义关系看,是受事作主 语;只就现代汉语看,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有“被(给、让)”字作 标志,正是在这点上,古今汉语被动句式表现出大的差异第二节判断句一、 判断句的概念用来断定主语所指和谓语所指同属一种事物(如:《阿Q正传》的 作者是鲁迅或断定主语所指的人或事物属于某一性质和种类的句子 (如:鲸鱼是哺乳动物叫判断句判断句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联系主语和名词谓语以构成判 断的词,叫判断词或叫系词汉语中典型的判断词是“是”,现代汉语 把它归入动词是”在先秦只作指示代词,汉代以后逐渐演变为判断 词有“是”作判断词的判断句,格式为“某是某”这是现代汉语判 断句最普遍的格式古代汉语在先秦,基本上没有这种格式,汉以后出 现并逐渐增多判断句分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两种否定判断,现代汉 语用判断词“是”加否定副词“不”表示;古代汉语用在谓语前加否定 副词“非”表示,如“公非长者”。

《史•淮阴侯列传》)二、 古代汉语判断句的表示法(一)“者,也”及其变化格式这是古代汉语最典型的格式主语后用“者”字提顿,谓语后用“也”字煞尾,表示判断或确认语气者”的词性,教材认为是代词, 给复指,引出谓语;一般认为是助词,标明语音停顿也”字是语气 词在典型格式基础上,省掉“者”或“也”,或“者,也”,即为变 式1. 者, 也1) 陈胜者,阳城人世《史•陈涉起义》)(2) 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3) 吾所欲者_, 土地世.(《韩非子•五蠹》)2,……,……也.(1) 王,人君也;斤蜀(chu4),人臣也.(《战国策・. 齐策四》)(2) 张骞,汉中人也.(《汉书•张骞传》)(3)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左.齐桓公伐楚》)3. 者, 1)兵者,不祥之器《老子》)(2) 陈轸(zhQn)者,游说之士《史•张仪列传》)(3) 粟者,民之所种《汉书•食货志》)4. , 1) 荀卿,赵人《史•荀孟列传》)(2) 刘备,天下枭雄《资治通鉴》)(3) 农,天下之本《史•孝文本纪》)(二)谓语前加副词“乃”、“即”和语气词“维”、“惟”,加 强判断语气,可译为“就是”1) 是乃狼也。

《左•宣四年》)(2) 吾乃梁人也《战国策•赵策》)(3) (项)梁父即楚将项燕《史•项羽本纪》)(4) 民死亡者,非其父兄,即其子弟《左•襄八年》)(5) 我马维骐《诗•小雅•皇皇者华》)(6) 淮海惟扬州《尚书•禹贡》)(二) 是(判断词) 1)此是何种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2)(赵)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史•刺客列传》)(3) 朱家心知是季布《史•季布列传》)(4) 夜梦见老父曰:“余是所嫁妇人之父也”《论衡•死伪》)三、注意对判断句的鉴别要用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相结合的原则来鉴别句子是否为判断句 判断句形式上要有上述标志,语意上要有判断确定的意义:(一) 主语不出现的判断句(省略的主语,加括号加点表示)(1)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丈人),隐者也《论 语•子路从而后》)(2) 酣战之时,司马子反渴而求饮,竖谷阳操觞酒而进之子反 曰:“嘻!退,(此)酒也! ”谷阳曰:“(此)非酒也《韩非 子•十过》)(3)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张良曰:“(客乃)沛公 之参乘樊哙者也《史•鸿门宴》)(二) “是”字处在句子开头,往往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主语,指 代前文的事物,而不是判断词,应译为现代汉语“这”。

1)公曰:“是吾宝也《左•僖二年》)(这(是)我的 宝物2) 星社稷之臣也《论语•季氏将伐颛臾》)(这(是)国 家的臣子3) 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荀子•天论》)(这 (是)夏禹和夏桀相同的4) 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遂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 是其祸也《左•哀兀年》)(这(是)它的福;这(是)它的祸三) “为”字是动词,不是真正的判断词,个别情况下和判断 词“是”相当:(1) 晋为盟主,诸侯或相侵也,则讨之《左•襄二十六年》) (作为,担任)(2)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卫夫子?(《论语•子路从而后》) (算作)(3) 余为伯儵(tiao2又you2),余而祖也左•宣三年)) (叫,名,是)(四) 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非判断的内容:1.表比喻:(1)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制》)(国君就像 舟;百姓就像水2)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曹公犹如 豺虎)2. 表因果:(1)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庄子•养生主》) (因为他用割除的方式;因为他用砍折的方式2) 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重争士橐(托),非下也,权 重也《韩非子•五蠹》)(不是因为清高,是因为权利薄弱;不是 因为卑下,是因为权利重多。

3. 表其他复杂语意:(1) 夫战,勇气也《左•庄十年》)(打仗凭借的是一股勇 气2) 百乘,显使也《战国策•齐策》)(带百辆车乘的是显 赫的使者)(3) 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白居易《轻肥》)(佩带朱绂的 都是大夫,佩带紫绶的都是将军第三章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第一节句子的类、型、式讲句子,从内部讲结构,从外部讲分类笼统讲,“类、型、式” 都是对句子的分类分类要按依据,依性质、特点、功用等等依据不 同的着眼点,就分出不同的类如,着眼于句子的语气和用途,就分出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着眼于结构,就分出主谓句和非主 谓句主谓句下边,还可根据主、谓的结构材料,分为:名词主语句、 谓词主语句或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根据主、谓之 间的语义关系,分为:施事主语句(主动句)、受事主语句(被动句)、 用事主语句,或叙述句、描写句、判断句至于句式,总有某种特定 语法格式,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着眼点,分出不同的类如着眼于某个标 志性字眼,就有“把”字句、“是”字句、“被”字句、“有”字句等; 着眼于结构成分及相互关系,就有连谓式、兼语式、双宾式、动补宾式、 动宾补式等;着眼于语意表述关系,就有存现句式、判断句式、否定句 式等。

语法学界,一般用“句类”指称按语气和用途分出的句子;用“句 型”指称按结构分出的句子;用“句式”指称有某种特定语法格式的句 子把句子属性放在分类系统中来认识,了解它的上下位关系及其左邻 右舍关系,是很有好处的即如判断句,从谓语的结构材料看,是以名 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从谓语对主语的语义关系看,是判断;只就现 代汉语看,判断句的主谓联系,有“是”字作标志,正是在这点上,古 今汉语判断句式表现出大的差异而被动句,从谓语的结构材料看,是 以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作谓语;从主语对谓语的语义关系看,是受事作主 语;只就现代汉语看,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有“被(给、让)”字作 标志,正是在这点上,古今汉语被动句式表现出大的差异第三节被动句和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一、被动句的概念主语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谓语表示加于主语的行为或动作,简单 说,就是主语是受事,谓语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叫做被动句与之相 对,主语是施事,谓语表示主动意义的句子,叫做主动句被动句,从形式上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语法标志,只是语义上的 被动句,如“碗打破了”、“树砍倒了”、“金石可镂”、“兔不可复 得”一类有语法标志,有某种格式或结构特点。

如 现代汉语,被动 句的典型格式就是:受事主语+介词“被”+施动者+动词,如“树被我们砍倒了”被动句可以转换为主动句,既可转换为一般的施事主语句,也可转换为 处置式的“把”字句,如“树被我们砍倒了” 一一 “我们砍倒了 树”——“我们把树砍倒了”有语法标志的被动句也可转换成没有语 法标志的被动句,如“树被我们砍倒了 ——“树,我们砍倒 了 一一 “树砍倒了”二. 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古代汉语有语法标志的被动句,其被动表示法有:(一)“于”字式:受事主语+动词+介词“于”(“乎”)+主动 者(1) 欲克伤于矢,流血及履《左•安之战》)(被箭射伤)(2) 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孙子兵法•行军篇》)(被别人擒)(3) 闵王毁于五国,桓公劫于鲁庄《荀子•王制》)(被五 国毁灭,被鲁庄劫持)(4) 然而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者,何也?(《汉书•贾山列 传》)(被陈涉攻破;被刘氏夺取这类句子,“于”字对区分被动、主动语义很重要如(3)闵王毁于五国(被动)——闵王毁五国(主动)桓公劫于鲁庄(被动)一一桓公劫鲁庄(主动)因此,有些对比性句子就用“于”字显示主动和被动的差异:(1) 先发制人,后发制土人。

《汉书•项羽传》)(2)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制于人《孟子•许行》)(3)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荀子•荣辱》)“于”字式被动句,“于”和它的宾语组成的介词短语,古代汉语 放在动词后作补语,译为现代汉语要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后发制于人 ――后发被别人制服二)“为”字式:“受事主语+介词“为” +主动者+动词”及其 变式:1. 受事主语+介词“为” +主动者+动词(1) 止,将为三军获《左•襄十八年》)(被三军虏获)(2) 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五蠹》)(被宋国人讥笑)2. 受事主语+介词“为” +动词:(1)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战国策•燕策》)(被杀戮)(2) 诚令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巳为|矣《史•韩信破 赵》)(被擒)3. 受事主语+介词“为” +主动者+助词“所” +动词:(1)夫直议者,不为人所容《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被 人所米纳)(2)卫太子为江充所败《汉书•霍光传》)(被江充所打败)4. 受事主语+ “为所” +动词:(1)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史•鸿门宴》)(被俘虏)(2) (于)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韩愈《张中亟传后叙》)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