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无瑕化学课堂上的问题设计剖析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33265539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无瑕化学课堂上的问题设计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白无瑕化学课堂上的问题设计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白无瑕化学课堂上的问题设计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白无瑕化学课堂上的问题设计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白无瑕化学课堂上的问题设计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白无瑕化学课堂上的问题设计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无瑕化学课堂上的问题设计剖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课堂上的问题设计白无瑕化学学习能力培养策略之一,是教师在课堂上努力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探究教学的精髓重在“探究的设计”。探究设计的精髓重在“问题情境的设计”。有“问”必有“思”,有“思”必有“果”,“课”是问出来的。一、思维与问题的关系什么是问题?头脑记忆中的知识经验与行动目标之间出现空缺时,学生就处于问题情境之中,问题情境的呈现,可激发学生在认知结构中搜寻可填补空缺的知识经验,进行一系列的思维活动。 问题就成为引发学生思维和实践的关键因素。什么样的问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老师在教学中会问很多问题,但发现其中一些属于“填空式”的,常常把一个深刻的、一个可以

2、进行探究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细小,不需要学生独立的、深刻的思维,只需通过学生回答“是”、“不是”、“蓝色”、“无色”等很容易的就能得到答案的问题。例如:硫酸常温下是什么状态?什么颜色?沸点是多少?有没有挥发性?这样的问题没有思维深度、没有探究性,不利于多元智能的培养。 而如果将硫酸的物理性质的学习改为实验引出问题情境,理念不同,层次不同,收获也不同。什么是问题教学法?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教学。使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了问题的研究,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学生随着问题的深入和解决, 也就完成了学习任务,同时学生一直处于主动的、积极的思维状态。问题教学法与多元智能理论的关系加德纳认为我们的智能是多元的

3、, 而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各种基本智能。 作为教师要以学 生能否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来衡量、评定智力水平。加德纳把解决问题能力界定为三个梯次:解决面临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创造并服务所属文化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应创设环境,给予学生一个展示自我智力的空间,则“问题推进法”教学就是个性化教学中的一种手段、一种策略。也是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一个环境、一个空间。创设问题情景是化学学习能力培养策略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能促进和提高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实验和设计实验的能力、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团结合作能力。二、如何

4、设置问题情境问题教学法的核心内容是对问题情境的研究。学生掌握新知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在问题情境中实现思维的过程,教师采用问题教学法的关键是为学生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问题的组成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一般包含 4个方面:知识和能力目标、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需要解决的因素、活动方式和方法。问题的层次1 .建立概念或理论等知识的问题:以事实(实验、生活实际、产品等)为依托,在学生对事实进行感知的基础上,形成概念、掌握规律或原理。2 .理解概念或理论等知识的问题:学生进行必要的推理等思维活动,对概念或理论等知识有一个初步理解。3 .归纳、类比、建立规律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个别扩展到“类”, 再从“类”把握

5、其背后的规律。 学生不仅需要完成抽象概括的过程、还要完成从系统化到具体化的过程。4 .运用概念或理论等知识的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通过互动合作,运用所掌握的概念、 规律或原理,解决以主题范围内的定向问题。5 .综合运用的问题:在主题范围内自行发现与主题相关的综合性问题,自行提出解决方案, 解决问题。要求学生不仅提高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设置问题情境的方式1 通过实验引出问题情境:挖掘实验的内涵与外延, 与知识的联系角度, 或自我设计实验,使得实验不单纯是实验,而要为教 授知识和能力服务。如 问题情境: 由浓、稀硫酸分别与金属铁反应实验引出物质的量浓度的学习2 联系实际引出问题情境:生

6、活中的知识往往是学生熟悉的,联系实际的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如 问题情境: 由空气质量播报内容,引出 SO2 的污染、酸雨和环境保护的学习由苯酚软膏的说明书,引出苯酚性质的学习。3 通过实物、图片、录像、模型引出问题情境:给学生以直观的冲击,带给学生是陌生的、矛盾的事实,从感性中引出问题情境。如 问题情境: 展示高分子的各种树脂,引出高分子聚合反应的学习4通过假设引出问题情景:假设、假设验证、激发矛盾、产生问题情景,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由此不仅可以促使学生设计验证方案、实验,还可以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如 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问题情境】请预测过氧化氢具有哪些化学性质,依据是什么 ?

7、【学生讨论】弱酸性、不稳定性(教材) 、氧化性、还原性(化合价) 、漂白性【设计实验】双氧水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 KI 溶液、品红试液、石蕊试剂【实验操作】【解释现象】【置疑】双氧水不能使石蕊试剂变红,如何证明其具有弱酸性?【设计】用 pH 试纸测双氧水的 pH【归纳】5 学生自学引出问题情境:可以是教师在自学前或自学后提出思考、 要研究的问题, 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导向的作用。 也可以是学生在自学后自己提出的问题,教师选择适合教学目标的问题推荐给全班同学共同讨论而解决。问题的驱动性探究教学中驱动性问题就是具有启动性(推赶的意思)。要有思维空间;有效、能探究;有层次、有指向、有转化、可拆分

8、成下级问题;可以驱使学生围绕此问题形成一些假设,并能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可以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又表现出差异的问题。例:硝酸的性质实验(四中贺新);浩紫1色石&试液分成芝m内41陆硝或加级孕怫眄老师问题:加热后石蕊褪色的原因可能是什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学生讨论:1. HNO 3 挥发了;2. HNO 3 分解了;3. HNO 3具有氧化性将石蕊试液氧化了;4. HNO 3和石蕊试液反应生成稳定的物质引发发散思维的问题串发散思维是利用不同的思维方向,不受限于现有知识范围,不遵循传统的固定方法,采取开放和 分歧方式,以衍生各种可能的答案或不同的解决方法。例:食盐和纯碱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化学物质

9、如何鉴别二者?品尝;加盐酸;配液加石蕊试剂;配液加酚酞试剂; pH 试纸;配液加澄清石灰水;配液加氯化钡溶液;根据溶解度做相同条件下的析晶实验等。若食盐中混有少量纯碱,如何除去杂质?盐酸;稀硫酸;澄清石灰水;CaCl2溶液;BaCl2溶液;降温析晶追问:如何控制所加试剂的量得到较纯净的食盐?追问:若加入过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再蒸发,是否可以得到较纯净的食盐?三、问题教学法的模式和课例1 化学概念教学中引入问题教学法针对高一化学教材中概念多的特点,在概念教学中,我们立足于学生认知概念的过程;用概念解决问题。 让学生了解到重视概念学习的同时更要重视概念的应用, 概念的应用比概念本身更重要(不必过分

10、追求所谓概念的严密性) 。概念的学习包括概念的建立:有宏观、有微观,有具体、有抽象,所以概念总要由感性开始认知,通过自己的思维加工而建立。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把实例中提取的特点推广、类化,来深刻理解概念。之后还要与对立的概念,或者易混淆的概念进行对比,强化理解和记忆。概念的应用:对概 念的运用、发展、深化,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概念更为丰富、细化、准确,甚至可能发现新的问题,导致新的概念的形成。以概念教学为例,展示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法”的教学课例。课例 1 物质的量浓度 (市级观摩课)概念的形成(实验引入)【问题1 】金属铁分别与浓硫酸、稀硫酸反应。请叙述此实验的现象,说明什么?概念的建

11、立【问题2 】浓度一般是指溶质与溶液之间的量的关系。初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通过溶质与溶液的质量关系来表示溶液的组成。根据溶质与溶液的状态,你认为还可以有哪些物理量来定量的表述,那么又有哪些溶液浓度的表示?【追问 3 】你认为哪一种浓度的表示在化学反应中更为简便?理由呢?能否举例说明?概念的理解【 问题 4 】1 mol L_1 NaOH溶液的含义?将 0.5mol NaOH 配成 1L 溶液,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1 mol L_1 NaOH 溶液100mL , NaOH物质的量是多少?【 问题 5 】将 10g NaOH 溶解在 250mL 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 mo

12、l / L ?从上述溶液中倾倒出 20mL ,此 20mL 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与其他概念联系【问题 6】 等体积的 0.1 mol / L H 2SO4 溶液与0.1 mol / L CH 3COOH 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什么不同?【问题 7】 展示硫酸铜晶体与0.1 mol / L CuSO 4溶液、 98%浓硫酸与 1 mol / L H 2SO4溶液、氯化氢气体与12 mol / L HCl 溶液; 、配制0.1 mol / L CuSO 4溶液、1 mol / L 稀H2SO4溶液、12moi / L 工业盐酸等溶液时与我们所学的哪些物理量有关系?如何转换?【问题 8

13、】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对比。课例 2. 加聚反应 (市级观摩课)概念的建立【问题 1 】乙烯具有不饱和键,在反应过程中易断键,与许多无机分子发生加成反应,形 成饱和键。你认为在一定的条件下许多乙烯分子间能否连接在一起?属于什么反应?此反应与加成反应的关系与区别?初步理解和运用【 问题 2 】丙烯、氯乙烯能否发生加聚反应?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乙烯的加聚反应,你认为哪些有机物也可能发生加聚反应?共同特征?如果有两种单体,如乙烯与丙烯在一定条件下聚合,可能会得到哪些聚合物?如果乙烯与丙烯按物质的量之比为 1:1 聚合时,生成聚合物乙丙树脂,试写出该聚合物的可能结构式。归纳总结【问题3 】总

14、结加聚反应的本质,归纳方程式的书写方法【问题4】加聚反应与加成反应的关系?深入理解和运用【问题5 】如何由1 , 3- 丁二烯合成橡胶?利用二烯烃的哪一性质?【问题6】已知1, 3 丁二烯与乙烯发生1, 4 加成反应,生成六元环化合物,试分析加成产物。逆向思维理解和运用【问题7 】如何从聚合物的结构简式来确定单体的种类和结构?【问题8 】如何由高聚物确定由几种单体加聚而成的?由以上课例可以看出,整堂课是由概念的引入、形成、理解、应用与拓展等环节组成的,教学过程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有层次性,比较符合中学生科学概念的学习规律。我力求展示概念教学的新理念,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髓。 采用“问题教学法” 使

15、学生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形成条件, 理解概念的内涵 和外延,了解概念的实际应用。2 化学理论教学中采用问题情境教学课例 3 强弱电解质实验引入导电能力【问题 1 】什么是电解质?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能导电的原因。相同条件下,同浓度的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是否相同,与何有关?【问题2 】为什么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问题3】为什么在相同条件下同浓度的电解质溶液的导电程度不同?【问题4 】什么是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怎么理解?【问题5 】物质分类与电解质的关系?思考 1.你认为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吗?举例说明。思考 2.某化合物溶于水后能导电,该物质一定是电解质吗 ?举例说明。思考3.某化合物难溶于水,将其放入水中不导电, 则该物质一定是非电解质吗?举例说明。思考 4.熔融的硝酸钾能导电,那么液态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