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烷偶联剂kh550使用方法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33174428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硅烷偶联剂kh550使用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硅烷偶联剂kh550使用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硅烷偶联剂kh550使用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硅烷偶联剂kh550使用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硅烷偶联剂kh550使用方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硅烷偶联剂kh550使用方法硅烷偶联剂的使用方法主要有表面预处理法和直接加入法,前者是用稀释的偶联剂处理填料 表面,后者是在树脂和填料预混时,加入偶联剂原液。硅烷偶联剂配成溶液,有利于硅烷偶 联剂在材料表面的分散,溶剂是水和醇配制成的溶液,溶液一般为硅烷(20%),醇(72%), 水(8%),醇一般为乙醇(对乙氧基硅烷)、甲醇(对甲氧基硅烷)及异丙醇(对不易溶于乙 醇、甲醇的硅烷);因硅烷水解速度与PH值有关,中性最慢,偏酸、偏碱都较快,因此一般 需调节溶液的PH值、除氨基硅烷外,其他硅烷可加入少量醋酸,调节PH值至4-5,氨基硅 烷因具碱性,不必调节。因硅烷水解后,不能久存,最好现配现用,适

2、宜在一小时用完。下 面是一些具体应用,以供用户参考:(1)、预处理填料法:将填料放入固体搅拌机(高速固 体搅拌机HENSHEL (亨舍尔)或V型固体搅拌机等),并将上述硅烷溶液直接喷洒在填料上 并搅拌,转速越高,分散效果越好。一般搅拌在0-30分钟(速度越慢,时间越长),填料处 理后应在120C烘干(2小时)。(2)、硅烷偶联剂水溶液(玻纤表面处理剂):玻纤表面处理 剂常含有:成膜剂、抗静电剂、表面活性剂、偶联剂、水。偶联剂用量一般为玻纤表面处理 剂总量的0.3%-2%,将5倍水溶液首先用有机酸或盐将PH调至一定值,在充分搅拌下,加入 硅烷直到透明,然后加入其余组份,对于难溶的硅烷,可用异丙醇

3、助溶。在拉丝过程中将玻 纤表面处理剂在玻纤上干燥,除去溶剂及水份即可。(3)、底面法:将5%-20%的硅烷偶联剂 的溶液同上面所述,通过涂、刷、喷,浸渍处理基材表面,取出室温晾干24小时,最好在1 20C下烘烤15分钟。(4)、直接加入法:硅烷亦可直接加入“填料/树脂”的混合物中,在树 脂及填料混合时,硅烷可直接喷洒在混料中。偶联剂的用量一般为填料量的0.1%-2%,(根据 填料直径尺寸决定)。然后将加入硅烷的树脂/填料进行模型(挤出、注塑、涂覆等)。大致 的填料直径和使用硅烷的比例如下:填料尺寸使用硅烷比例60目0.1%,100目0.25%,200目0. 5%,300 目0.75%,400

4、目1.0%,500目以上1.5%常用硅烷醇/水溶液所需PH值:产品名称处理 时的溶剂适宜PH值KH-550乙醇/水:9.010.0硅烷偶联剂怎么样处理填料你好,硅烷偶联剂kh570一、概述:偶联剂kh570是一类具有两不同性质官能团的物质,它 们分子中的一部分官能团可与有机分子反应,另一部分官能团可与无机物表面的吸附水反 应,形成牢固的粘合。偶联剂在复合材料中的作用在于它既能与增强材料表面的某些基团反 应,又能与基体树脂反应,在增强材料与树脂基体之间形成一个界面层,界面层能传递应力, 从而增强了增强材料与树脂之间粘合强度,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性能,同时还可以防止不与其 它介质向界面渗透,改善了界面

5、状态,有利于制品的耐老化、耐应力及电绝缘性能。化学名 称:Y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化学结构式:CH3CCH2C00(CH2)3Si(0CH3)3对应牌 号:中科院KH-570、美国联碳公司A-174、美国道康宁公司Z-603、日本信越公司KBM-503 典型特征偶联剂570为甲基丙烯酰氧基官能团硅烷,外观为无色或微黄透明液体,溶于丙酮、 苯、乙醚、四氯化碳,与水反应。沸点为255C,密度P25g/m1: 1.040,折光率ND:1.429, 闪点:88C,含量为297%二、应用领域:1、用于玻璃纤维的表面处理,能改善玻璃纤维和 树脂的粘合性能,大大提高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强度、电气、

6、抗水、抗气候等性能,即 使在湿态时,它对复合材料机械性能的提高,效果也十分显著。目前,在玻璃纤维中使用硅 烷偶联剂已相当普遍,用于这一方面的硅烷偶联剂约占其消耗总量的50%,其中用得较多的 品种是乙烯基硅烷、氨基硅烷、甲基丙烯酰氧基硅烷等。2、用于无机填料填充塑料。可预 先对填料进行表面处理,也可直接加入树脂中。能改善填料在树脂中的分散性及粘合力,改 善工艺性能和提高填充塑料(包括橡胶)的机械、电学和耐气候等性能。3、用作密封剂、 粘接剂和涂料的增粘剂,能提高它们的粘接强度、耐水、耐气候等性能。硅烷偶联剂往往可 以解决某些材料长期以来无法粘接的难题。硅烷偶联剂作为增粘剂的作用原理在于它本身有

7、两种基团;一种基团可以和被粘的骨架材料结合;而另一种基团则可以与高分子材料或粘接 剂结合,从而在粘接界面形成强力较高的化学键,大大改善了粘接强度。硅烷偶联剂的应用 一般有三种方法:一是作为骨架材料的表面处理剂;二是加入到粘接剂中,三是直接加入到 高分子材料中。从充分发挥其效能和降低成本的角度出发,前两种方法较好。三、使用方法 1、表面预处理法:将硅烷偶联剂配成0.51%浓度的稀溶液,使用时只需在清洁的被粘表面 涂上薄薄的一层,干燥后即可上胶。所用溶剂多为水、醇、或水醇混合物,并以不含氟离子 的水及价廉无毒的乙醇、异丙醇为宜。除氨烃基硅烷外,由其它硅烷偶联剂配制的溶液均需 加入醋酸作水解催化剂,

8、并将pH值调至3.55.5。长链烷基及苯基硅烷由于稳定性较差, 不宜配成水溶液使用。氯硅烷及乙氧基硅烷水解过程中伴随有严重的缩合反应,也不宜配成 水溶液或水醇溶液使用,而多配成醇溶液使用。水溶性较差的硅烷偶联剂,可先加入0.10. 2%(质量分数)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然后再加水加工成水乳液使用。2、迁移法:将硅烷 偶联剂直接加入到胶粘剂组分中,一般加入量为基体树脂量的15%。涂胶后依靠分子的扩 散作用,偶联剂分子迁移到粘接界面处产生偶联作用。对于需要固化的胶粘剂,涂胶后需放 置一段时间再进行固化,以使偶联剂完成迁移过程,方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实际使用时,偶 联剂常常在表面形成一个沉积层,但真正

9、起作用的只是单分子层,因此,偶联剂用量不必过 多。硅烷偶联剂的使用方法主要有表面预处理法和直接加入法,前者是用稀释的偶联剂处理 填料表面,后者是在树脂和填料预混时,加入偶联剂的原液。硅烷偶联剂配成溶液,有利于 硅烷偶联剂在材料表面的分散,溶剂是水和醇配制成的溶液,溶液一般为硅烷(20%)、醇(7 2%)、水(8%),醇一般为乙醇(对乙氧基硅烷)甲醇(对甲氧基硅烷)及异丙醇(对不易溶 于乙醇、甲醇的硅烷)因硅烷水解速度与PH值有关,中性最慢,偏酸、偏碱都较快,因此 一般需调节溶液的PH值,除3、底面法:将5%20%的硅烷偶联剂的溶液同上面所述,通过 涂、刷、喷,浸渍处理基材表面,取出室温晾芒4小

10、时,最好在120C下烘烤15分钟。4、直 接加入法:硅烷亦可直接加入填料/树脂的混合物中,在树脂及填料混合时,硅烷可直接喷 洒在混料中。偶联剂的用量一般为填料用量的0.1%2%,(根据填料直径尺寸决定)。然后将 加过硅烷的树脂/填料进行模塑(挤出、压塑、涂覆等)。四、用途及注意事项1、主要用于 不饱和聚脂树脂,也可用于聚氨脂、聚丁烯、聚丙烯、聚乙烯和三元乙丙橡胶。用于玻璃纤 维浸润,其主要配方为:偶联剂、抗静电剂、成膜剂、润滑剂、软水等组份偶联剂570在PH3.5-4酸化水中水解,在浸润剂中,偶联剂浓度为0.3%-0.6%,也可根据需要与偶联剂550 或偶联剂560配制成混合型偶联剂使用。在电

11、线电缆行业,用该偶联剂处理陶土填充过氧化 物交联的EPDM体系,改善了消耗因子及比电感容抗。2、用于白炭黑、滑石、粘土、云母、 陶土、高岭土等无机填料的表面处理,以提高对无机材料的粘结力,增加抗水性,降低固化 温度。与醋酸乙烯和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单体共聚,这些聚合物广泛用于涂料、胶粘剂和密 封剂中,提供优异的粘合力和耐久性。3、本品遇水水解缩聚成硅醇并受温度、PH值、浓度 的影响。避光避湿保存。在25C以下,以不超过三个月KH-550硅烷偶联剂水解完成的确定KH-550水解的过程从表面现象来看,刚开始水解时,有不透明或者絮状物产生,经过半小时 或者以上的充分搅拌后,溶液为无色透明即为水解完成,

12、如果达不到这样的效果可能:1. 你买的KH-550本身水解性能不是很好,(跟含量或者其他有关)2. 一般建议550与水的比例 要小于1:5,也可以有其他水解方法,比如水和溶剂混合法,具体可联系南京道宁化工有限 公司。3建议所用的水位、为软水! 4溶剂中不可以含酮类物质! 所用偶联剂的质量为被改性材料质量的015%对于填料,硅烷偶联剂的用量一般是其质量的1wt%左右,或者你可以查询一下购买硅烷偶联 剂1g可以覆盖的面积(产品指标),再查下填料的比表面积,计算覆盖单分子层硅烷偶联剂 所需的含量。对于碳纳米管你的用量应该不大吧,为了更好的处理效果,建议使用Adrich等的纯的对应 KH550的纯品,

13、KH550是工业级的,处理效果不一定好!聚酯多元醇的酸性以及羟值的测定方法聚酯多元醇分为聚醚多元醇和聚酯多元醇两种,评价其品质的指标有:羟值,酸值、水分、 粘度、色度、分子量分布、不饱和度等,一般厂家常规检验项目是除分子量分布以外的其他 六种指标。下面就对其重要性及其意义进行评述。一、羟值 羟值是计算物质的量和数均分子量的依据,对于准确控制配方中异氰酸酯和多元醇的质量比 (-NC0/-0H)、预测PET及其预聚物粘度、确定软段含量和得到性能稳定的聚氨酯泡沫成品 是至关重要的,另外也是监控聚酯多元醇反应程度的一重要指标。二、酸值 多元醇中的酸碱度,直接影响着异氰酸酯的反应活性,并且可能对羟值的测

14、定值产生或高或 低的影响,在测定羟值时,对偏酸性的多元醇的测定值要加以校正,即校正羟值等于测定羟 值与酸值的和。一般聚醚多元醇酸值极低,在校正羟值时可以忽略不计;而聚酯多元醇由于 使用有机酸作原料,往往在产品中带有少量酸性化合物的残留,使产品具有一定的酸值。聚 酯多元醇中的酸值必须小于2.0mgK0H/g,否则将给加工过程和制品性能带来不利影响,所以 测定聚酯多元醇的酸值尤为重要。另外在多元醇的合成过程中,由于催化剂的使用也可能会 带来和产生碱性杂质,多元醇应尽量避免碱性残存物,因为在聚氨酯材料合成中它可以促进 许多难以预计的副反应,所以可测量PH值以快速断定多元醇受酸碱性物质的玷污大致程度。三、水分 多元醇中的水分控制也极其重要。异氰酸酯对水极其敏感,微量的水也会消耗近10倍量的 异氰酸酯,而且也会影响预聚物粘度和产品物性;测定羟值时,多元醇中的水会消耗部分的 酰化剂,也会影响羟值测定的准确性;因为水的存在,在配方中也难以准确计算异氰酸根与 羟基的比例;通常聚氨酯用多元醇要求含水量在0.2%以下,高于这个值,测定羟值时必须先 进行脱水。另外,在多元醇合成过程中,微量的水也可做起始剂,与环氧化合物单体反应, 使规定配方中起始剂数量增加,造成合成多元醇设计分子量下降,也就是说,当水分超标时, 分子量也可能与常规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