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于漪老师得到的启示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33172928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66.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于漪老师得到的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读于漪老师得到的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读于漪老师得到的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读于漪老师得到的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于漪老师得到的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于漪老师得到的启示(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准确把握语文学科性质,打造“激趣”的语文课堂读于漪老师得到的启示语文的学科性质是什么?教育部 2001 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一部分明确指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我本人于 2000年走上语文教师的工作岗位, 2001 年就由权威机构将语文学科性质确定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所以顺理成章地接受了这个观点, 也曾鹦鹉学舌般地撰写过文章, 表达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近日有幸读了全国教育名师、 教育家于漪老师的一些文章,感觉到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才真正开始。于漪老师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思

2、想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有着近20 年的思考进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日趋成熟, 期间经历了三次大的进展和突破” 。长达 20 年之久的探索历程,我们能够想见其中的艰辛,也可感知这个理论的厚重。“工具性” ,即认为语文赋予人生存的一些基本水平,如听、说、读、写等,能教给学生知识、方法、技能等现实需要。“人文性 ” , 即认为语文应对人的思维、 思想、 品质、 情感、 态度、价值观上实行培养人,使其成为合格的人、更美好的人。于老师说:“今日语文教育要有中国特色, 就是要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 就 要有面向新世纪的时代进取精神,变语言教学的单一功能为知、情、 意教育统一的功能,面向社会

3、,以促动学生发展为本,不用机械训练 消磨学生的青春。”这种理解对语文教学产生了长远的影响。统一 ”就是我们在弘扬“人文性”的同时,绝不能排斥“工具性”, 离开了语言文字的咀嚼、推敲、理解、应用,那就不是语文。于老师 说:“我们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我历来强调要准确而完整地理解语 文学科性质二者不能割裂,更不能偏废,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侧O对语文学科性质的理解,对一个语文老师的成长、成功起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因为“在语文教育的观点体系(即理论体系)中,语文 教育性质观是最为核心的观点,它决定并引发目的观、功能观、承传 观、教材观、教法观等等一系列观点”,而“教学行为是受教育观点 支配的,教育观点扎根

4、于教育者头脑中,在教育者内心形成心理定势, 或显意识地或潜在地指挥者教育者的教学行为与教学实践”,所以, 我们必须准确把握语文学科性质。对语文学科性质的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成为了于老师“教文育人” 的语文教育观的“一根最重要的支柱”。于老师一辈子都在“教文育 人”,她认为“语文教师教学生文,使学生准确理解和使用祖国 的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水平,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教 文要纳入育人的大目标服务,或者说,教文是手段、过程,育人”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为落实“教文育人”这个教育思想,于老师又提出了 “激趣说”这是她个人独特的、具有创造价值的语文教学方法论。“激趣说”包 含着三层思想:第一层

5、,“激趣说”是一种“情趣观”。她主张教课要“声情并茂”, 要“体作者之情,察作者之意,文脉、情脉双理清”,要“选准动情 点,以情激情,满怀激情地启发、提问、讲述剖析增强学生语言 感受水平”。于老师将青少年的“好奇” “趋新”“喜悦”“感奋”,统 统纳入兴趣的轨道,并以此来培养兴趣、发展兴趣,牵住了兴趣的“牛 鼻子”,就抓住了课堂问题的关键。第二层,“激趣说”又是“美趣观”。于老师认为学生的兴趣应该 是美的,教师要用美好的事物、优美的语言、崇高的形象来吸引学生, 使学生产生健康向上的兴趣,并用这种兴趣去发现生活和书本中的 美,去体会、领悟祖国语言文字的美,使学生逐步树立准确、高尚的 审美观。美从

6、趣生,趣由美来,如此往复,熏陶感染学生的心灵,形 成准确的思想、高尚的情操和驾驭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我想,这样 的课堂不但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也让学生获得了美的享受。第三层,“激趣说”还是一种“有效观”。于老师一直认为,语文 课教得有情有趣,才能有效;而效果又会促使兴趣的巩固和发展。所 以,语文课要在“得”字上下工夫。学生学会了新知识,内心就会充 满喜悦,就会产生持续的求知欲。我想,这样让学生学有所得的课, 一定让学生很感兴趣。于老师的理想课堂是让学生充满兴趣的、是让学生有美的体验 的、是让学生学有所得的,这是多么幸福的课堂啊,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是幸福的。事实上,从于老师的课例中我们也确实感受到了 这种幸福。于老师通过自己几十年的潜心研究, 探索出了语文学科“工具性 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学科性质,由此而把握了 “教文育人”的语文教 学制高点,再加之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她成为一代名师就成了必然。 读了她的教育理论确实让我在思想深受启发,今后还要多读她的课 例,学习她的教学方法,让自己也能打造出让学生喜爱的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