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的乘法口诀》案例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33171336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74.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的乘法口诀》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9的乘法口诀》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9的乘法口诀》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9的乘法口诀》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9的乘法口诀》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9的乘法口诀》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的乘法口诀》案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手动脑探究求索九 的 乘 法 口 诀教材分析 :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的教学内容。本内容是在学生系统的学习了 28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能熟记 9 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它进行汁算。 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发现9的乘法各个积的各位数的变化规律,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学生分析:学生对九的乘法口诀并不是一无所知的,在系统的学习了28的乘法口诀并能用28的乘法口诀进行熟练计算的基础上,学生应该 有能力利用知识的牵引自己推导出九的乘法口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自己推导出 9 的乘法口诀, 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2. 能力目标:能熟记9 的乘法口诀, 并运用

2、口诀比较熟练地注进行计算。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探索规律 , 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在数学游戏中让学生体会数学存在于生活中 , 从而强化学习数学的兴趣。设计理念: 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教具准备: 制作计算机CAI 课件、录像以及游戏用的模拟的金锁、金钥匙等。教学流程:一、激励竞赛,复习铺垫。师 : 小朋友 ! 想得到老师的奖励吗?这节课, 我们的奖励有金杯和金星 , 比一比哪些能干的小朋友得到的多 . 请小朋友打开书第 99 页 , 我们一起来做准备战全体小朋友在书上填得数。问 :18 是几个 9 相加的和 ?27、 81 呢 ?师:我们一起像这样读一遍, 边读边看自己加对

3、没有? 一个是 9, 2 个 9 是18生读时教师完成板书刚才,小朋友算出1个9是9、2个9是18,.9个 9 是 81, 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呢 ?(生: 加法 )你能用一种比加法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吗?是什么方法呢 ? 生 z 乘法 对 , 今天 , 我与小朋友一起来学习 9 的乘法。( 板书 =9 的乘法口诀) 评析:以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 好表扬 来导课 ,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加强了师生的情感交流, 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通过学生独立完成相同加数连加运算 , 为学习 9 的乘法口诀打下了基础。 二、动手动脑、自主探究。(一) 学习例 1, 自编口诀。1. 指导编一句口诀.师:

4、 边说边出示一个长方体图贴于黑板上这是-个用小正方体拼成的妖方体,小朋友细心地数一数, 这里面有几个小正方体 ?生: 9 个求一个长方体里面有几个小正方体, 谁能写出一个乘法算式来?学生纷纷举手能编出一句乘法口诀吗?(生:9X 1=9,口诀是一九得九。师板书)2. 独立地编完口诀。( 一边说一边贴出另外的 9 个长方体图同样地, 你能用乘法来计算2 个 9、 3 个9、 一直到9 个 9 吗?有信心自己编出口诀吗 ?(做得又对又快的小朋友可以得到金星)师 : 请小朋友填在书上 , 先在书上填好的小朋友就到黑板上去填, 只要黑板上还有没填的 , 你就可以去填。3. 反馈结果。师:9X3表示什么意

5、思?对照上面的加法表看3个9是多少。请小朋友按这种方法检查一下9X 4oooooo 9X9算对没有?同桌的小朋友把书交换, 轻声地把算式和口诀读一遍, 检查一下同桌小朋友是不是都填对了。 评析 : 让全体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自编9 的乘法口诀,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动口、动手、动脑, 有利于理解和掌握9 的乘法口诀, 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二)理解并记忆口诀1、师: 9 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每相邻两句有什么关系 ?如果老师记住了四九三十六 , 忘记了五九是多少怎么办?谁敢来教教老师?如果忘记了三九是多少呢?2、老师与小朋友对口令记口诀. 师:一九, 生:得九3、任意两小组 开火车

6、记口诀。 4、自由读口诀, 比一比 , 谁能最先背出口诀就可以得到老师的金牌.5、小游戏一一把钥匙开一锁 师:我们下面来做一个小游戏一一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小朋友 , 今天早晨老师来的时候遇见了知识老爷爷, 他让我给小朋友带来了八把知识大门的钥匙, 看谁能最先打开自己的锁。 每题都在一座模拟房子的锁上, 答案在钥匙上五九四九三九九九二九六九七九八九 评析:采取五种生动、活泼、有趣的形式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并记住9 的乘法口诀 , 突出了重点 , 突破了难点 , 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 , 而且学会了学习方法。 (三)找规律记口诀.师: 刚才 , 我们学习的 9 的乘法口诀是谁编出来的?生z 我们自

7、己 是小朋友们自己 , 真棒 , 小朋友自己表扬一次自己 , 小朋友自己编的口诀中还有很多对我们有帮助的规律, 你们愿意把它们发现出来吗 ?1、介绍数表。 :( 计算机 CAI 课件演示 , 老师画外音) 这是 1 到 90这 90个数组成的一个表. 每一排有几个数?每一排的. 数是怎样排列的 ?在这个表里就藏着9 的积和一些规律, 小朋友愿意去发现吗 ?2、小朋友打开书第100 页第 2 题 , 在数表里圈出 9 的倍数 .3、引导发现。(计算机 CAI 课件演示 , 老师画外音, 说到一个数, 屏幕上的数自动闪烁)我们把这 9 个数与每一排。整十数比一比 , 个位与十位上的数加一加 , 前

8、后的数联系起来想一想, 你能够发现些什么。4. 讨论发现。请你在小组里面互相说一说。老师到组指导。5. 反馈发现情况。分组汇报 , 汇报 - 种屏幕显示一种 , 举例说明怎样用规律来记口诀 重点是 几个 9即几十少几 、 9 的积十位与个位的数和是9 .师 : 刚才小朋友发现的规律, 有的对我们记忆口决很有帮助 , 有的反应了很有趣的数学现象。 评析:在学生理解和熟记9 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其规律?多媒体使用得当 , 突出了重难点 , 通过观察、 讨论 , 加深了对 9 的乘法口诀的认识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 四巩固练习口诀1. 第 100页做一做第 1 题、 第

9、 3题。 第 1 题独立在书上填得数, 第 3题由同桌小朋友互相说后 , 老师引导规律说,如 9义 3=30 3=27.2. 课间游戏一一用双手表示9 的乘法口诀。 录像示范。 ( 画外音:我有一双巧巧手, 共有十根手指头 , 我用它来记口诀, 记住口诀不用愁.) 问:弯曲的手指表示什么?生:几个9 的几弯曲手指左边的手指个数表示什么数位上的数 ? 生: 十位 弯曲手指右边的手个数表示什么数位上的数呢 ?( 生:个位 ) 跟着录像做, 自由做 . 评析 : 巩国练习加强了趣味性 , 使学生在愉快的动手、 动口、 动脑的活动中学习 ,符合低年级儿童的 , 特点和认识规律。 (五)学习例 2,运用

10、口诀。1:出示6X9问:能用哪句口诀?为什么能用六九五十四?2. 第 101 页做一做 . 先由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每道题用哪句口诀?再独立在书上写得数。三、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九第2、 3 题。先做完的小朋友可以自由地做数学游戏。四、课堂总结。小朋友 , 你觉得这节课你表现得怎么样?你有什么收获?用 9 的口诀计算的算式很多,你还能写出几道吗? 评析:本课小结一改“你学会了什么?”的提问方式,而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自我感悟、 自我评价和个性发展。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 带着问题出课堂,这是课的延伸,让人感觉课虽结束,意却犹存。 教学评析:一、 关注学生的经验、体验和感悟,遵照学生的已有生活经

11、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材料。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是“有备而来”的,在多彩多姿的生活中耳濡目染, 于丰富快捷的信息社会中聆听、 拮取等一系列因素, 使得学生不再是等待“填充”的空无一物的容器,而是在等待激活、等待调理、等待升化。 本节课就是本着这样的学生观, 力求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 知识经验为基础, 提供学生 “夺金杯” 、 “摆小方块” 、 “找钥匙开锁”、 “手指游戏”等一系列熟悉的活动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经历数学、感受数学。二、 关注对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 体现数学的思考方法, 加强教学的探索性。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 “一个坏的教师是奉

12、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是教人发现真理。”本节课教师一改以往教学中“不要问我从哪里来”的“洒脱”,而是让全体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自编 9 的乘法口诀,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动口、 动手、 动脑的探究数学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 9 的乘法口诀, 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三、 关注数学知识的延伸和升华, 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形成应用意识。新的课程理念指出,数学不仅仅是培养未来的科学家、工程师,更是21 世纪每一个公民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是人们解决身边问题必备的工具。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 数学作为工具性的功能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 本着这样的学科观, 本节课没有满足于直让学生编出乘法口诀、 熟记乘法口诀。 而是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发现九的乘法口诀中隐藏的有趣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同时, 本课小结一改 “你学会了什么?” 的提问方式, 而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自我感悟、自我评价和个性发展。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课堂,这是课的延伸,让人感觉课虽结束,意却犹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