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策略 临床医学论文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33171030 上传时间:2023-1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策略 临床医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策略 临床医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策略 临床医学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策略 临床医学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策略 临床医学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策略 临床医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策略 临床医学论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能编辑和复制,感谢您的阅读。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策略 刘文莉潘冬青付蓉龚燕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以及护理。方法通过评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正规吸痰、严格无菌操作、加强人员管理等;积极有效的护理:呼吸机环路的管理、气道分泌物的去除、营养支持、口腔护理、心理护理等。结果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死率。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预防发病率和降低病死率是十分有效的。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预防护理 住院后48h发生的肺实质炎症,为医院获得性肺炎nosocomindPneumonia.NP。在NP中,因气管插管、机械

2、通气继发的肺炎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发生率约9%60%,随机械通气的延长而增加,病死率为37.2%。ICU病人的VAP,在欧洲,VAP占ICU感染的半数,再次插管病人发生VAP的危险性增加6倍1。 人工气道建立后的护理是预防发病率,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手段。 1临床资料 我院2021年1月2021年3月机械通气48h以上的142例患者,男98例,女44例,年龄2682岁。其中,32例发生VAP,发生率为22.68%。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II型呼吸衰竭95例,脑血管疾病35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2例。 2VAP

3、诊断标准 使用呼吸机后48小时发病。与机械通气前胸部X片比拟出现肺内浸润阴影或显示新的炎性病变。肺实变体征和或条件之一者:血白细胞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核左移;体温37.5,呼吸道有浓性分泌物;发病后从支气管分泌物中别离到新的病原体2。 3导致VAP相关因素 3.1感染因素口咽部或胃内菌丛寄殖并吸入到肺内。其他部位感染引起的菌血症经血液播散到肺。污染的雾化液经雾化吸入到肺。胃肠道的细菌的转移,也是VAP的途径之一1。 3.2危险因素病菌侵袭时机增多和宿主免疫,机制减弱。宿主因素:高龄、根底疾病严重、免疫抑制剂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人工气道的建立,鼻腔和气道的滤过功能及

4、呼吸道黏膜的清洁功能丧失;导管对呼吸道黏膜的机械性刺激和损伤以及其本身还可成为细菌黏附繁殖和自胃向咽部移行的便利通道。留置胃管:胃内容物返流与聚集在气管导管气囊周围淤积下漏引起吸入。头面部、胸或上腹部手术影响肺廓清。 3.3病原菌来源粪口途径:卧床。医源性途径:医务人员接触。消化道吸入途径:制酸药有关。 4预防措施 尽可能缩短人工气道留置和机械通气时间。 4.1体位抬高床头30-45或半坐位,可以减少吸入危险性。 4.2切断传染途径 4.2.1严格无菌操作应当配备充足的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并使用口罩、手套等严密隔离措施,可防止交叉感染。 4.2.2多重耐药菌应采用

5、单间隔离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每天定期擦拭消毒2次,抹布专用,擦拭用抹布用后消毒。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器放入利器盒。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3。 4.2.3环境的管理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外表,每天采用500mg/L有效氯进行擦拭、消毒。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当立即消毒。地面用1000mg/L有效氯擦地,每日2次。 4.2.4探视人员的管理严格按制度更换清洁外衣和鞋子鞋套,洗手,戴口罩。严禁有呼吸道感染者入

6、内。 4.2.5空气净化与消毒室内空气净化,首先控制出入人员数量,减少其流通量。室温1822,湿度50%70%。开窗通风每日23次,每次2030min;机械通风,为空气净化装置,但费用昂贵。空气消毒:1.紫外线照射2次,每次30min;2.药物熏蒸及喷雾4。 4.3操作轻柔气管插管或切开操作轻柔,防止气道损伤。 4.4药物的合理使用严格掌握广谱抗生素,激素等药物的使用;预防胃溃疡出血:当胃液pH4时,胃内容物的需氧革兰氏阴性菌增殖达107109/ml,VAP发病率明显增加,而应激性胃溃疡出血是MV病人高发并发症之一;主要药物为解酸剂、H2受体阻滞制及硫糖铝,三者预防效果相似,但硫糖铝不升高pH

7、值,胃内细菌增殖较少,可减少VAP发生1。 5护理策略 5.1气囊的管理 5.1.1气囊的种类及区别低容量高压力气囊、高容量低压力气囊、气压气囊,现在多项选择用高容量低压力气囊。 5.1.2气囊充放气理想的气囊压力CP应小于毛细血管灌注压18.5mmHg,应每6-8小时放气囊一次,每次5-10分钟。放气囊时必须应用去除气囊上滞留物的技术,吸净气道内分泌物。CP在20-30mmHg时刻接受的最高CP范围。 5.1.3气囊上滞留物的去除术先吸尽口腔内分泌物,更换吸痰管,然后气道给予较大潮气量,在塌陷的气囊周围形成正压,将潴留的分泌物“冲到口咽部,从而到达既去除气囊上分泌物,又防止了气囊放气后分泌物

8、流入气管的目的5。 5.2呼吸机环路的管理呼吸机管道一周更换一次,有污染随时更换;呼吸机管路内积水易造成“假触发和反流入气道造成VAP发生,严禁将冷凝水引向湿化器甚至患者气道中;冷凝液应按感染的废物处理1000ml含有效氯2000mg;应用无菌蒸馏水,每日更换;热湿交换器人工鼻,具有良好的湿化效果,又可较好地预防VAP。 5.3气道分泌物的去除廓清技术包括吸痰、2小时翻身、体位引流、胸部叩拍与振动、振动排痰机操作、咳嗽训练等。 5.3.1吸入气体加温加湿32-37,相对湿度100,24小时湿化液量至少250ml。 5.3.2痰液粘稠度的判别标准度稀痰:痰如末汤或白色泡沫样。吸痰后玻璃接头内壁上

9、无痰液滞留。提示湿化过度。度中度粘痰:痰外观较度粘稠,吸痰后有少量粘液在玻璃接头内壁滞留,但易被水冲洗干净。提示湿化适宜。度重度粘痰:痰的外观明显粘稠,常呈黄色,吸痰管常因负压过大而坍塌。玻璃接头内壁上有大量痰液,且不易用水冲干净。提示湿化缺乏6。 5.3.3正确的吸痰操作强调无菌操作,一次一根吸痰管,动作轻柔、准确、快速。吸痰前后2-3分钟高浓度吸氧FiO270O2,使用适宜型号的吸痰管,插入时不带负压,遇到阻力略向上提再吸引,每次不超过15s,连续吸引,不超过3次。压力:成人为150200mmHg7。 5.4营养支持 5.4.1可用Harris-Benedict公式预算(单位为cal)。

10、根底能耗女性/24h=665+9.6体重(kg)+1.8身高cm-4.7年龄y 根底能耗男性/24h=665+13.8体重(kg)+5.0身高cm-6.8年龄y 其中蛋白质占20,碳水化合物占60-70,脂肪占20-301。 5.4.2选用易弯曲小口径的胃管持续喂食可减少肺吸入。如果是新型胃管,较普通胃管新增加一个气囊,充气后可堵塞贲门,可防止胃内容物返流和肺吸入。胃管持续缓慢滴入或泵入,严格控制为胃内容物不超过150ml8。温度3045。进食前,先吸净痰液,进食半小时内尽量不要吸痰。 5.5口腔护理根据病人口腔pH值以及有无霉菌感染、粘膜溃疡,选择口腔护理液:pH7选用14碳酸氢钠;pH=7

11、选用13双氧水;pH7选用2-5硼酸进行口腔护理。每日34次9。 5.6心理护理 5.6.1病人最大的痛苦深感孤立和被隔离于世,由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病症、想法和要求,导致病人焦虑、恐惧、情绪上的不安定和孤独感。 5.6.2对于清醒的病人插管前向病人说明插管术可能出现的一系列情况,尤其是不适及发音障碍,教会其与医护人员交流的具体方法,如摇铃、击掌、屈指、书写或手势来表达意图。充分满足根本需要。插管后仔细观察病情,减少由于语言障碍对一个问题反复表达而出现的烦躁心理,医护人员应关心病人,了解病人的个性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病人表示是或否4。 总之,通过科学的管理以及

12、增强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积极评估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有效的预防措施。严格正规无菌操作,加强营养支持,提高病人的抵抗力,正确合理使用药物,一定能够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大大降低VAP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张波,高和.实用机械通气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22:201-203. 3卫生部办公厅.?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21-01-26. 4俞森洋.中国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378,392. 5刘大为.危重病医学会M.北京:中国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11-212. 6王志红,周兰姝.危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69. 7刘爱玲,刘雪双,段春英.经气管切开吸痰法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21. 8于康.临床营养治疗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5:234. 9姜安丽.新编护理学根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38.本文档由:文档西游( :/ docin /hechaoscut) 编辑和上传.假设有图片显示不完整,下载后,把图片拉小就可以完整显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