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练习题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33169534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练习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练习题班级:_ 姓名:_1. 课内阅读。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伯牙鼓琴_方鼓琴而志在太山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_ 伯牙破琴绝弦_2伯牙是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3翻译下列句子。(1)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_(2)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_2.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2、弈秋,通国之_。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惟弈秋_;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按原文填空。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通国:_诲:_弈:_俱:_其:_3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_(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_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通过讲述弈秋教两个人下棋的故事,采用对比手法说明了在同样的条件下不同的学习态度会有不同的学习效果。B.可以用成语概括两个人的学习态度:一个专心致志、一心一意;一个一心二用、心不在焉。因此学习结果是“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3、。C.文中有一个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思考,这个设问句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给划横线字注音并解释。先自度其足(_)吾忘持度(_)宁信度(_)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1)而置之其坐(“_”同“_”)(2)反归取之(“_”同“_”)3在横线上用现代汉语表述下边句子的大意。(1)何不试之以足?_(2)及反,市罢,遂不得履。_4这个故事现已成为一个成语,请你再写

4、出两个有关寓言典故的成语:(_)、(_)。5这个故事使你悟出的道理是:_6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请分别解释而置之其坐(_)至之市(_)而忘操之(_)反归取之(_)何不试之以足(_)4. 阅读文段,然后完成练习。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写出加点字的意思。(1)通国之善弈者也(_)(2)使弈秋诲二人弈(_)2用“”划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3翻译下面的句子。惟弈秋之为听。_5. 文言文阅读。凿壁偷光(西京杂记)匡衡勤学而无

5、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释逮:到,及。穿壁:在墙上凿洞。文不识:姓文名不识。资:借。大学:大学问家。1解释文中“偿”的意思。偿:_2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和其他的不一样的是A.匡衡勤学而无烛。B.邻舍有烛而不逮。C.与其佣作而不求偿。D.学而时习之。3写出下列句子的大意。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_4读了这篇文言文,你有什么启发?_6.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

6、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下列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A.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B.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C.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D.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2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巍巍乎若太山(若:像)B.汤汤乎若流水(汤汤:热水)C.乃破琴绝弦(绝:断绝)D.终身不复鼓(复:再,重新)3依次填入仿写句“善哉乎鼓琴,_乎若春雨”“善哉乎鼓琴,_乎若清泉”横线上的词语,最为恰当的一项是()A.茫茫袅袅B.潇潇汩汩C.依依高高D.滔滔袅袅4由于这个故事,人们把真正了解自

7、己的人叫作“_”,用“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7. 古文阅读。魏文侯与虞人期猎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注释)文侯:战国时期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虞人:管理山泽的官。期:约定。雨:下雨。左右:身边侍从。身自罢之:亲自取消这场酒宴。1魏文侯左右劝阻他的理由是:_。(用文中话概括)2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是( )A.虽然在这里饮酒很快乐,但是我一会儿就要去赴约了。B.在这里饮酒很快乐,我就不去赴约了。C.虽然在这里饮酒很快乐,但是我怎么能不赴约

8、呢?3魏文侯_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8.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为”字的解释:A因为 B同“谓”,说 C是 D认为(1)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_)(2)孰为汝多知乎?(_)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的节奏(标三处)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9、,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3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最好用文言文回答)_4听了两小儿的话,孔子会怎么回答?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孔子曰:“_。”9. 文言文阅读。山鸡楚人有担山鸡者,路人问曰:“何鸟也?”担者欺之曰:“凤皇也!”路人曰:“我闻有凤皇久矣,今真见之,汝卖之乎?”曰:“然!”乃酬千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方将献楚王,经宿而鸟死。路人不遑惜其金,惟怅不得以献耳。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而贵,宜欲献之,遂闻于楚王。王感其欲献己也,召而厚赐之,过买凤之值十倍矣。1请解释加点的词语。方将献楚王,经宿而鸟死_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而贵_召而厚赐之_过买凤之

10、值十倍矣_2请翻译下面句子。乃酬千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_3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一种人?_10. 文言文阅读。击皮得实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惠遣争者出,顾州纪纲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选自北史李惠传(注释)负:背。薪:柴。释:放下。藉:垫衬。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惠:李惠,今河北定县满城一带人,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遣:使,让,令。顾:回头看。州纪纲:州府的主簿。拷;拷打。群下:部下,属员。盐屑:盐末。用,碎末。实:事实,真相。伏:通“服”。就罪:承认罪过。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二人将行 将_(2)群下咸无答者 咸:_(3)惠令人置羊皮席上置:_(4)以杖击之 以:_(5)使争者视之 使: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同释重担息树阴。_(2)各言藉肯之物。_(3)惠令人置羊皮席上。_3读完本文,请你评价下李惠这个人。_11. 古文阅读。晏子之御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