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教学反思材料(3)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3316884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教学反思材料(3)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3-教学反思材料(3)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教学反思材料(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教学反思材料(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培计划(2018)”勃利县抢垦中心校送教下乡培训项目“研课磨课”校本研修教学反思材料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国家教育部颁发试用的“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古诗文的教学与古诗文文化的传承。在我们的教材中,收有大量的优秀古诗文。编者将古诗选入语文教材,重在引导学生在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积累语言,增加文化底蕴。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指导朗读,协助学生理解诗句内容和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上。因为课前我布置了预习,所以我对诗句中的重点字词单抽出来协助学生来理解.上课一开始,我先与学生一起回忆了以前学习过的古诗,指名学生朗读,全班同学在音乐的伴奏下齐读,营造上古诗课堂的初步气氛。接着我激情导入新课,即时表现出

2、一张张西湖的配乐图片,并给予较长时间的欣赏,再实行下面环节的教学。这里配乐图片欣赏给予较长的时间,我觉得也是一个细节的处理。给予学生较长时间的欣赏,联系前面的铺垫,能够给学生美的享受,使古诗教学的课堂气氛更加浓厚;假设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个细节,我觉得整堂课的气氛就会破坏。所以我觉得妥善地处理一些细节,对课堂能否精彩有着重要的影响。缺乏之处在于对一首古诗,一首小令的写作背景上,没做过多的设计,导致学生仅仅单纯的在教师朗读指导后去读古诗,理解古诗,而不是自己主动学会的。更加不利于学生对两首诗、曲的理解。尤其对于两首诗曲的写作背景应该让学生去搜集相关的资料,只有学生对于写作背景有所理解之后,他们才能对古诗曲的朗读有自己更加深入的理解。另一点是在讲解 塞鸿秋浔阳即景时朗读指导前插入了西施的介绍,导致学生的思维有点散,课堂上起了一点涟漪。改进措施就是在写作背景方面,能够找学生来说,让学生就结合预习自己来说一说,这样学生在说的时候就能很容易的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更有助于学生对于古诗、曲的理解。同时,更加有助于学生在朗读方面有所提升,教师只需要在学生对诗曲原有的理解的基础之上加以引导,课堂效果会比原有的单纯的老师讲解会好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