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气管道施工图详细勘察隧道模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33165869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输气管道施工图详细勘察隧道模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输气管道施工图详细勘察隧道模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输气管道施工图详细勘察隧道模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输气管道施工图详细勘察隧道模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输气管道施工图详细勘察隧道模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输气管道施工图详细勘察隧道模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输气管道施工图详细勘察隧道模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概述 31.1 工程概况 31.2 勘察目的与任务31.3 勘察依据 41.4 勘察方法 4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42 .工程地质条件 52.1 地质构造 52.2 地震地质 52.3 地形、地貌 52.4 地层 52.5 水文地质条件 63 .隧道围岩特征 73.1 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73.2 隧道围岩分级83.3 碉室稳定性分析84 .隧道涌水量评价 94.1 区域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概述 94.2 隧道与主要含水层关系94.3 对隧道开挖时有可能涌水量进行定量评价 95 .洞口稳定性评价 105.1 对洞口地形、地貌、地层进行概述; 105.2 对不良地质现象进行评价; 105.3

2、 对洞口稳定性作出评价。 106 .天然建筑材料与施工用水 106.1 天然建筑材料 106.2 施工用水 107 .弃渣堆放场地 107.1 弃渣场地地形地貌特点、距洞口距离、堆放面积; 107.2 对堆放弃渣所引起地质灾害进行评价并提出预防措施。 108 .结论与建议 108.1 结论 108.2 建议 111.概述1.1工程概况(1)工程规模:工程名称、委托单位、位置;(2 )隧道设计方案:长度、隧道断面尺寸、形状;(3)勘察等级;1.2 勘察目的与任务本阶段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在初步勘察工作基础上进行,为隧道的施工图 设计与施工方案的确定提供地质依据。主要勘察任务包括:(1)着重查明和

3、解决初勘未能查明的问题,补充、核对初勘的地质资料;(2)进一步分析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和洞口斜坡的稳定性;(3)正确评价隧址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发展趋势,提供设计、施工所需;定量指标、整治措施及注意事项:(a)进一步查明隧道通过地段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以 及岩体节理、构造破碎和软弱层等结构面特征及其组合形式;(b)进一步查明隧道地段是否含有煤层、膨胀性岩土和有害矿(气)体;(c)进一步查明隧道地段不良地质和灾害地质(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特殊地质(可溶岩等)对隧道通过影响;(d)进一步查明隧道附近地下水露头、地下水类型、含水层、隔水层、水质和补给来源;(e)进一步查明隧道洞

4、身岩土质量与物理力学指标;(f)进一步确定隧道围岩类别;(g)进一步确定隧道岩土的含水性和透水性,评价隧道涌水量;(h)判定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混凝土、钢材和金属管道的腐蚀性;(i)判定隧道地段活动断裂影响地震烈度等级;(j)调查评价附近天然建筑材料。1.3 勘察依据本次勘察主要执行下列规范:1.4 勘察方法本次勘察采用的技术方法:(1)综合工程地质测绘;(2)坑(槽)探;(3)工程地质钻探:全取芯回转钻进;(4)工程地质物探:地震勘探,波速测试;(5)岩石、土、水样品室内试验;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1)地质及工程测绘(比例尺1:2000 ),观测路线长,完成地质及工程地 质观测点个;(2)洞

5、口地质及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 1: 500);(3)实测工程地质剖面,比例尺();(4)实测工程地质剖面,比例尺();(5)地质钻探孔;(6)工程物探,地层地震勘探面剖面,个检波点;(7)波速测试,地动测试;(8)槽探;(9)裂隙统计点,统计总面积;(10)对天然建筑材料进行了现场调查;(11)取样,进行了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取地表水样,进行水质分析;(12)收集整理和分析了有关区域地质、气象、水文、地震及人文经济等 资料。根据上述勘察工作所编制的勘察成果资料能够满足隧道工程施工图设计和 施工的需要。2.工程地质条件2.1 地质构造2.1.1 区域构造(I级、II级);隧道与构造关系;2.1.2

6、 褶皱褶皱基本要素及形态描述;隧道与褶皱关系。2.1.3 结构面(1)断层:时代、地质要素(走向、倾向、断距、破碎带宽度及其充填情 况);(2)节理、裂隙(包括层间裂隙)a.主要裂隙、成因、组数及其产状;b.裂隙发育概况,密度,必要时应绘制节理玫瑰花图。2.2 地震地质2.2.1 新构造活动(1)大地构造背景与新构造运动特征;(2)活动断裂发育概况与隧道关系;地震动参数;(3) 地应力。2.3 地形、地貌2.3.1 区域地形、地貌特征;2.3.2 微地形地貌特点、特别洞口附近地形地貌特点;2.4 地层2.4.1 第四系松散地层(1)第四系松散地层按下述描述:碎石土: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

7、、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充填 物的性质和充填程度、密实度;砂土: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粘粒含量、湿度、密实度;粉土:颜色、包含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湿度、韧性;粘性土:颜色、状态、包含物、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湿度、韧性、 土层结构;特殊土:除上述相应土类规定外,尚应描述其特殊成分和特殊物质;(2)地层分布、层面标高(3)原位测试指标(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变异系数):2.4.2 岩石的描述应包括地质年代、地质名称、颜色、主要矿物、结构、构 造和岩石质量指标RQD ,对于沉积岩应着重描述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形状、胶 结构成分和胶结程度,对于岩浆和变质岩应着重描述矿物结晶大小

8、和结晶程度。 2.5水文地质条件(1)区域水文地质条件;(2)勘察区域地下水类型、排泄条件、主要含水层、埋深、地下水富水 概况及主要含水层、水文地地质参数(为渗透系数)等;地下水对混凝土对钢结构腐蚀性见表 2.5-1 ;表2.5-1水质分析成果表项目离子P (B土) mg/LC(1/zB z士) mmol/L项目p (CaCO3) mg/L阳离子K+Na+总硬度Ca +暂时硬度Mg 2+永久硬度NH+4负硬度阴离子Cl-游离CO 2SO 42-侵蚀性CO 2HCO3-mmol/LCO32-总碱度OH-总酸度总矿化度:PH值:3 .隧道围岩特征3.1 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见表3.1

9、-1。表3.1-1岩样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统计表地层123456岩石名称饱和密度(30 g/cm 3统计数取大最小4勿 里 生平均变异系数比重统计数取大最小平均变异系数抗压强度天然抗压强度系数Ro (Mpa)统计数取大最小平均变异系数干抗压强度Rc (Mpa)统计数取大最小平均变异系数饱和抗压 强度Rb (Mpa)统计数取大最小平均变异系数软化系数Kd统计数取大最小平均变异系数1 弓亢 弯 虽 赁粘聚力c(Mpa)统计数取大最小平均变异系数内摩擦角()统计数取大最小平均变异系数弹性模量E (Gpa )统计数取大最小平均变异系数泊松比u统计数取大最小平均变异系数纵波波速Vu(m/s)统计数取大最小平

10、均变异系数3.2 隧道围岩分级(1)分类依据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D70-2004 )第3.6条,对围岩进行分级 其分类主要依据的因素为:a.岩石坚硬程度;b.岩石完整程度;c.求BQ值。(2)分段分级3.3 碉室稳定性分析3.3.1 采用有限元法进行应力分析a.采用软件b.采用物理力学参数c.计算结果3.3.2 作用于衬砌上的垂直压力和侧压力a.对深、浅埋隧道作出评价;b.对不同岩土工程条件采用不同计算公式,对于深埋隧道,隧道支护结构 的垂直均布荷载按下式计算:q=0.45 26s r w式中:q隧道支护结构上的垂直均布压力(N/itf)r围岩的天然密度s围岩类另w深度影响系数4 .隧

11、道涌水量评价4.1 区域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概述4.2 隧道与主要含水层关系4.3 对隧道开挖时有可能涌水量进行定量评价隧道涌水量计算应根据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选择不同的计算公式进行计对于裂隙水,隧道垂直地下水流方向、紊流运动扩展对隧道整个影响半 径范围可米用下式:式中:B巷道长度(m);K含水层渗透系数;H0、ho 水头差(m)、头水深(m);R影响半径。当远离水体(深埋隧道)两侧进水可采用下式:H2 h;Q 2BK - H0q 2R式中:B、K、H。、h。、R同上式;qr引用流量(m3/d)按丘加耶夫图解求取;s水位降深(m)。5 .洞口稳定性评价5.1 对洞口地形、地貌、地层进行概述;5.

12、2 对不良地质现象进行评价;5.3 对洞口稳定性作出评价。6 .天然建筑材料与施工用水6.1 天然建筑材料天然建筑材料包括细骨料、粗骨料产地、储量、品质进行评价,对水泥产地、 标号、质量作出评价。6.2 施工用水(1)水源性质(井水、河水)、水量进行评价;(2)水质。7 .弃渣堆放场地7.1 弃渣场地地形地貌特点、距洞口距离、堆放面积;7.2 对堆放弃渣所引起地质灾害进行评价并提出预防措施。8 .结论与建议8.1 结论(1)对隧道工程可行性作出评价;a.地质构造、地应力;b.围岩质量;c.地下水;d.有害矿体、有害气体。(2)地震烈度;(3)天然建筑材料与堆放场地。8.2 建议(1)对隧道设计、施工有可能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