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平等指数初步研究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33165746 上传时间:2022-09-1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76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平等指数初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平等指数初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平等指数初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平等指数初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平等指数初步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平等指数初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平等指数初步研究(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业论文:正文 学生姓名:*定稿时间:2012-05-22毕业论文(设计)正文题目: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平等指数初步研究 Research on the Employment Equality Index of urban labor market in China学 院:统计与数学学院专 业:统计学班 级:统计*学 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二 一二 年 五 月 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平等指数初步研究 摘 要: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领域的平等与歧视问题是从改革开放以来备受学者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各种复杂的因素导致的就业不平等正在逐渐的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不和谐音符。那究竟什么才是影响就业

2、平等的真正原因?我们应该如何科学有效的度量不平等的程度?又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来防范这种不平等的继续扩张呢?本文的目的在于学习和研究国内外现有针对城镇劳动力就业不平等研究结果,对现有研究观点及方法给以介绍及论述。并进一步建立有关衡量就业平等的指标体系从而以宏观的视角来把握不平等的变化趋势,同时,在对以往文献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中国的就业不平等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由此本文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省份,分别进行比较研究,以综合指数法来比较各省市之间的不平等。这使得文章能够更加全面的体现我国城镇就业的特点与不平等的程度,并基于对劳动力市场就业平等性的指数的研究,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一定程度的化解不平等性的继

3、续加剧。关键词:就业平等指数; 工资回报; 就业机会 Research on the Employment Equality Index of urban labor market in China Abstract: Theequality and discriminationofthe urban labor market field isoneof themain problemsofconcernfor scholars sincethereform and opening u-p,duetoa varietyofcomplexfactors thatlead toemployment

4、inequalityis graduallybecomingthe social disharmonynotes of the healthy developmentofChinas economic.Doesthe real reasonis the impact ofemployment equity?Howshould we measure the extentofinequality scientifically and effectively?Also howshould we takemeasures topreventthecontinued expansionofthisine

5、quality?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istostudy and researchthe results of home and abroadfortheurbanlabor forceinequality,givepresentationsand discussion for existing researchperspectives andmethods.And further developa macroperspectiveto graspthemeasureofequality in employmentindex systemof inequalityt

6、rends,to identify the main factorsofaffecting the equal,andfromthese areasto improvetheemploy quality. TheriseofinequalityinChinahas beengrowing stressed in literature.The literature makes an emphasis onthe majorroleoftheregional differences.However, until recently,a key variableinthese evaluationsh

7、as been ignored:the consumer pricedifferences invarious regions andprovinces.The evidence of regionalmarket segmentation proves that theprice difference and gap nominalincome of the provinceshasavery strongcorrelation; therefore,inequalityreach may have bestrongandsystematic bias. Keywords: Index of

8、 equal employment、Pay return、Opportunities for employment 正文目录一、绪论二、理论综述三、城镇就业平等指数的构建(一)模型与方法(二) 指标体系设计与建立1.理论前提和假设2.实证分析3.指标体系的建立(三)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平等指数的实现四、结论和启示五、参考文献一、绪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劳动力就业遇到了新的挑战: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带来了大量的职工下岗,这一过程又伴随着城市化加速的必然趋势-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尤其是中国新增经济活动人口压力一直居高不下,使得中国城镇面临严重的就业冲击波。同时由于多方面的因素,使得

9、劳动力市场就业出现了很大程度上的不平等。而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就业不平等,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不和谐因素。然而关于城镇劳动力在就业过程中平等与否如何度量,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文献不多。并且,大多数文章都是从影响就业平等的一个或几个因素来对其进行阐述的,缺乏整体性和宏观性。对此,这篇论文将利用相关经验、文献、数据等对影响当前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平等问题的主要因素进行综合,通过具体的研究分析,构造出一个能够很好度量就业平等的指标体系,揭示我国城镇就业的不平等程度、探究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以及给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我们如何对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的各方面因素加以综合,以得到更加全

10、面并具有说服力的理论模型呢?通过对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的解读与分析,从经验及当前已经存在的研究出发,本文旨在建立全面的指标体系。由于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差异主要体现在工资回报和就业机会两个层面,我们可以初步把就业平等分为:工资报酬上的平等;就业机会上的平等;决定机制的平等;社会保障以及福利上的平等,而从以往的研究中得出,其中最核心、最有说服力的在于“工资回报的平等”和“就业机会上的平等”。因此本文指标体系的建立由该点出发,找出影响工资回报平等和就业机会平等的各个可能的主要指标,如受教育水平、城镇居住年限、工作经验、从业人员性别、户籍(中国特殊机制影响)、所从事的行业类别、东西部差异等,通过综

11、合统计评价的方法进行处理,从而进一步的建立指标体系,并进行相关的模型检验,提出对策与建议。本文的目标在于,运用统计综合评价的方法构建平等指标体系。并分省份进行研究分析,比较典型省份之间的平等性的差异,和四个年份的全国的不平等变化趋势。试图找出解决我国城镇就业不平等的政策建议。二、理论综述最近在中国城市收入不平等的上升已经引起了研究人员和决策者的极大的关注。许多关注一直集中对收入不平等的幅度和日益严重的不平等的原因。目前对该类问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文献不多。主要的研究成果和想法有以下几个方面:1)作为个人收入包括工资和非工资性收入,上升的收入不平等可能由收入差距和非工资收入不平等引起

12、的。以前对中国收入不平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工资不平等及揭示工资结构的变化,例如上升的教育的回报率和工资差距在性别,行业,地区之间的扩大,导致中国城市的工资不平等上升(Chi等人,2011;Meng,2004;Appleton等人,2005;Gustafsson 和 Li,2001;Knight 和Song,2003,1991)。相比对于工资不平等的许多研究,也有相对一些研究集中在非工资性收入的不平等,特别是资本收入。2)自20 世纪60 年代西方人力资本理论兴起后,教育被认为是达到收入分配公平的有效措施之一。人力资本的始祖、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曾认为,人力资本的积累(主要是教育) 是使收入分

13、配趋于平等的重要原因。进一步研究表明,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教育与其说是缩小不如说是扩大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随着教育投资的不断增加,这些国家的收入分配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人们开始认识到,教育与收入分配之间并不存在单一的线性关系。由于教育本身的不公平,导致教育的发展不仅没有有效地发挥其改善收入分配的功能,反而加大了收入分配的差距。研究表明,教育水平和教育均等程度对收入分配有很大的影响。教育总体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改善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有学者通过对我国29 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1996 年的人均GDP、高等教育规模、6 岁以上人口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及城市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

14、数等数据的分析,探讨了高等教育扩展与收入分配公平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的结论。即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将导致基尼系数下降。换言之,教育水平的不同导致的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的不平等(周金燕、钟宇平,2010),他们通过对1991-2006年间教育扩张对收入不平等变迁的影响的研究,发现了教育和收入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认为教育对收入不平等的变化有所作为,但是若要发展教育改善收入就业的不平等,则需要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教育水平。3)国际上有关行业间收入差距的研究是一个持续了20多年的话题。在中国,行业间的不平等已经被人们普遍感受到,垄断行业的收入过高与灰色收入一样被作为“收入不公”的重要表现,而区别于由于教育回报上升导致的“收入不均等”。但是,行业因素对于收入差距的贡献到底有多大,这一贡献有怎样的变化趋势,对此我们都尚不清楚。这就使我们既无法了解消除行业垄断的竞争政策对于缓解收入差距有多重要,也难以知道中国正在进行的市场化改革是否能够自动缩小行业间的收入不均等。行业间的不平等而促使的就业不平等(陈钊、万广华、陆铭,2010),在此类研究中,行业的差异成为影响就业不平等的主要变量,他们通过基于回归方式的收入差距分解发现,行业间的不平等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