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城中城营销策划书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33165627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3.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华城中城营销策划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京华城中城营销策划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京华城中城营销策划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京华城中城营销策划书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京华城中城营销策划书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京华城中城营销策划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华城中城营销策划书(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京华城中城报告 京华城中城(二期)营销策划蓝皮书 目 录 导 言第一部分 市场篇1、扬州宏观环境分析2、扬州市房地产市场研判第二部分 规划篇1、对于京华城中城以及二期的规划思考2、京华城中城总体规划第三部分 定位篇1、基地资源概况2、项目概况分析3、地块价值分析4、项目行销诊断5、项目定位第四部分 行销篇1、行销传播战略布局2、整合行销传播策略设定 3、第一阶段推广计划4、关于“约克郡”入市时机的评估与建议 后 记 导 言 :对大盘而言,初期往往具有比较强的阶段性优势,包括产品相对领先市场优势、潜在客户群需求支持优势和广告诉求优势等,而这些优势大多是不能延续的。要达到项目开发的可持续性,就必须

2、注意形成可持续性的品牌优势,包括产品的阶段性推出与卖点的储备和时效性。每个卖点根据其自身内容不同在不同时间段内具有不同效用,在整个过程中,应当将每个卖点在其时效性最大时推出。所有分时推出的卖点,还必须有一根主线,这根主线就是项目所应有的特质与市场区隔所决定的项目定位。大盘从开盘到结束需要持续几年时间。由于市场进步、客户需求进步,使得原来规划概念、产品设计等都会发生较大变化,这类变化往往是在项目运作初期无法预见的,必须根据市场反馈信息加以调整。更为重要的是,评价一个大盘是否成功,取决于项目发展后期而不是前期。因此,我们本着提出大盘开发思路,解决大盘开发问题,制定大盘行销定位的战略原则,对京华城中

3、城进行市场分析与战略定位,以期望解决本案的根本制胜之道!京华城中城营销策略饱和市场下的强势领导者品牌发现市场未来危机寻找项目潜在风险解决项目存在问题提升项目整体价值树立企业及项目品牌决胜资源配置过剩带来的相对饱和市场 第一部分 市场篇1、扬州市宏观环境分析11、城市概况主要观点:扬州市地处苏中腹地,具有承南启北,连接苏南苏北的特殊区位优势111、城市区位扬州市是江苏省省辖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南临长江,北接淮水,中贯京杭大运河,是一座历史文化与现代工业科技交相辉映的滨江开放城市。市区现辖3个区,分别是广陵区、维扬区、邗江区,辖高邮、江都、仪征3个县级市和宝应县。全市总面积6638平方公里,人口4

4、67万,其中市区面积973平方公里,人口109.66万。 扬州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5,年降水量1030毫米,年日照时间2140小时,全年无霜期222天。90%以上是平原。扬州市城区位于长江与京杭运河交汇处,东经119度26分、北纬32度24分。扬州南部濒临长江,北与淮安、盐城接壤,东和盐城、泰州毗联,西与天长(安徽省)、南京、淮安交界。境内有长江岸线80.5公里,沿岸有仪征、邗江、江都;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全长143.3公里,由北向南沟通白马、宝应、高邮、邵伯4湖,汇入长江。扬州为苏北门户,市场兴旺、流通业发达,是承南启北的重要的货物和信息集散地。扬州自然资源丰富

5、,石油、天然气、氦气、石英砂、陶土、矿泉水等矿产资源储量较为丰富。江苏油田总部设在扬州,石油年平均开采量120万吨。112、城市性质今日扬州气象万千,“国家园林城市”、“双拥模范城”、“江苏省人居环境奖”等桂冠印证着扬州前进和发展的历程。2003年,扬州市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113、历史人文“淮左名都”、“富甲天下”,扬州繁荣昌盛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李白、白居易、欧阳修、苏轼、郑燮、朱自清以及马可波罗、崔致远等大批中外文人雅士,在古城扬州留下“烟花三月下扬州”、“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

6、扬州”、“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春风十里扬州路,”、“十里扬州景物稠”等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扬州画派和扬州学派在中国文化领域独树一帜。扬州戏曲、扬州评话、玉雕漆器、扬派盆景、雕版印刷、淮扬菜系等更是独具特色,源远流长。12、城市规划121、整体规划思想扬州的城市发展方向是“主导向南,拓展东西”。南延扩大经济开发区,跳跃开发港口分区和瓜洲分区,作为发展第二产业的主要载体;完善西部分区,适度发展河东分区,作为生活居住与第三产业的主要载体。观点:在“东城西市”和“主导向南,西进东联”的城市整体规划指导思想之下,扬州的城市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也将进一

7、步加大。受城市整体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更加刺激了扬州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城市外沿的拓展改善了郊区的整体居住条件,房地产郊区化的现象初步萌芽。122、城市产业布局扬州工业园区相关资料:扬州经济开发区扬州经济开发区始建于1992年6月,于1993年10月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辖六个行政村,规划控制面积为16.52平方公里,2002年根据市政府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将八里、施桥两镇划入并组建文汇、扬子津两个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域面积为72平方公里,总人口为15.57万人。扬州经济开发区位于城市南部,南临长江、北接新区、东靠京杭大运河、西至古运河与邗江工业园,是扬州的南大门。扬州经济开发区内设有汽车机械工

8、业专区、沿江化工工业专区、纺织工业加工专区。该区享受优惠政策的工业园区有港口工业园、江阳工业园、邗江工业园、杭集工业园。 邗江工业园 邗江工业园位于润扬长江大桥北接线东侧,园区规划了韩国工业园、民营工业园、外商综合服务区等特色园区。邗江现有各类工业企业3500多家,拥有机械、电子、化工、服装、旅游用品等13个产业门类、1000多种产品,享誉全国的“牙刷之乡”、“压力机之乡”和“服装服饰之乡”,拥有三笑牙刷、虎豹衬衫等名牌产品。2002年全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00美元。 江阳工业园 江阳工业园紧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蜀冈-瘦西湖,交通发达,重点发展机械、五金、电子、玩具、服装等行业。 杭集工业

9、园 杭集工业园位于扬州主城区东,依托三笑-高露洁、琼花两大集团,重点发展以牙刷、日化、旅游用品为主的轻工业,建立日用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基地和新型复合材料生产基地。 广陵产业园广陵产业园位于扬州东南部,东依国家一级生态保护区廖家沟,主要发展高科技、生态产业。扬州化学工业园区 扬州化学工业园区地处仪征沿江区域。规划总面积62平方公里,已开发4平方公里,重点开发石油化工、基础化学、合成材料、精细化工和石化物流等五大产业,是接受国内外石化人项目落户的重要载体。观点:经济开发区强大的产业支持,使扬州“主导向南,东进西连”的城市发展战略具有了坚实的基础。目前,西区新城、西南板块都已初显端倪,一场城市郊区化运

10、动正在进入运行轨道。1 2。3、城市商业布局文昌阁商圈扬州老城区、文昌路、金鹰国际、时代广场等西区新城商圈京华城中城、广润发第二商圈西客站、高力汽配城、红星美凯龙河东商圈新广陵商业副中心蜀岗瘦西湖商圈瘦西湖新天地瓜洲商圈瓜洲古镇124、西区新城规划布局规划范围: 北至宁启铁路和扬冶公路一线,西至西北绕城公路,南至文汇西路,东至贾七路,规划总用地面积约为 10 平方公里。功能定位: 新城西区是以生活居住、公共服务功能为主,配套设施完善的城市新区。其中心区为融交通换乘、文教体育、现代商业、行政办公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型、复合型城市副中心。扬州市商业网点布局第二商圈13、社会经济131、GDP及人均

11、GDP2005年,扬州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地方财力再上台阶。初步统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22亿元(GDP),比上年增长15.0%,增幅首次超过省均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6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518亿元,增长17.3%;第三产业增加值318亿元,增长14.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3293元,突破2万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达2500美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9.3:56.2:34.5。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17亿元,增长26%。一般预算收入49.5亿元,增长26.2%。“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实现生产总值达3422亿元,接近前20年的总和;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380亿元,是“九五”总量的2.9

12、倍。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从2000年7.2%提高到2005年12.7%。132、居民消费水平 2005年扬州人均可支配收入平稳向上。扬州市近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发展的相当稳定,03-05年以11.1、13.2及15.5的速度递增,平均每年增长13.3,同时与年人均GDP的涨幅基本保持一致。但在04年,扬州市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一年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前进步伐显得缓慢。消费需求不断扩大,市场交易日趋活跃。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3.7亿元,城乡消费品市场同步增长。133、第二产业工业生产较快增长,运行质量稳步提升。2005年,全市着力抓好工业“双创”和“三重”,强势推进工业第一方略。规模以上

13、工业企业达204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448.8亿元,现价比上年增长31.2%。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和私营经济产值比重分别为18.8%和46.2%,同比分别提升了1.5个和1.1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388.8亿元,可比价比上年增长23.3%,工业增加值增幅“十五”以来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在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的同时,工业经济效益也实现了同步增长。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370.1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209家;实现利税102.4亿元,增长24.6%,利润50.8亿元,增长30.3%;工业产销率为97.4%,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2005年全

14、部工业总产值达2045亿元,比2000年增加1156亿元,增量超过2002年全年总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比2000年增加822家,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分别增加847.3亿元和239亿元。134、固定资产投资2005年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0亿元,增长24.2%。其中,城镇规模以上项目完成投资222.42亿元,比上年增长40.4%;农村规模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14.52亿元,比上年增长95.1%。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71%,比2000年上升22个百分点。“十五”期间,全市累计投资总量达到1311亿元,为“九五”期间投资总额的2.2倍,超过建国以来前50年全部投资的总和。至“十五”期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近9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40公里,在全省名列前茅。2、扬州市房地产市场研判21、土地市场观点:扬州的土地供应由失衡状态转变为和谐发展,未来北区,东区将也是城市发展的重点方向。211、政策导向为积极应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系列措施,使扬州市房地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有关职能部门应对扬州市房价进行合理有效调控,调整开发结构,增加经济适用房和政府廉租房的投资和建设规模;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管理,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政策指导和引导,保持房地产市场供给的稳定增长,适量增加土地供给,严格控制土地抄作和囤积,以确保扬州市房地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